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西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西菊


河西菊
原圖鏈接

多年生草本,高达40(-50)厘米。根茎无纤维质叶鞘残遗物,根茎生出多数茎。茎基部及下部多级等二叉状分枝,成球状,茎枝无毛。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少数,线形,革质,长0.5-4厘米,宽2-5毫米,基部半抱茎;茎中部与上部茎生叶或基生叶三角状鳞片形。头状花序同型,极多数,有4-7舌状小花,单生于末级等二叉状分枝顶端,花序梗粗短;总苞圆柱状,长0.8-1厘米,总苞片2-3层,外层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4毫米,内层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0.8-1厘米;总苞片外面无毛;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两性,黄色,花冠管无毛,顶端平截,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花柱分枝细。瘦果圆柱状,长约4毫米,淡黄或黄棕色,顶端圆,基部稍窄,有15纵肋;冠毛白色,5-10层,基部连成环,整体脱落。花果期5-9月。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河西菊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亚 科:舌状花亚科

属:河西菊属

河西菊属菊科
原圖鏈接

分布区域:分布于甘肃、新疆等地

拉丁学名:Hexinia polydichotoma (Ostenf.) H. L. Yang

门:被子植物门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科:菊科

族:菊苣

种:河西菊

亚 族:莴苣亚族

形态特征

株:多年生草本,高达40(-50)厘米。

茎:根茎无纤维质叶鞘残遗物,根茎生出多数茎。茎基部及下部多级等二叉状分枝,成球状,茎枝无毛。

叶: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少数,线形,革质,长0.5-4厘米,宽2-5毫米,基部半抱茎;茎中部与上部茎生叶或基生叶三角状鳞片形。

花:头状花序同型,极多数,有4-7舌状小花,单生于末级等二叉状分枝顶端,花序梗粗短;总苞圆柱状,长0.8-1厘米,总苞片2-3层,外层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4毫米,内层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0.8-1厘米;总苞片外面无毛;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两性,黄色,花冠管无毛,顶端平截,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花柱分枝细。

果:瘦果圆柱状,长约4毫米,淡黄或黄棕色,顶端圆,基部稍窄,有15纵肋;冠毛白色,5-10层,基部连成环,整体脱落。

多年生草本,高达40(-50)厘米。根茎无纤维质叶鞘残遗物,根茎生出多数茎。茎基部及下部多级等二叉状分枝,成球状,茎枝无毛。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少数,线形,革质,长0.5-4厘米,宽2-5毫米,基部半抱茎;茎中部与上部茎生叶或基生叶三角状鳞片形。头状花序同型,极多数,有4-7舌状小花,单生于末级等二叉状分枝顶端,花序梗粗短;总苞圆柱状,长0.8-1厘米,总苞片2-3层,外层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4毫米,内层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0.8-1厘米;总苞片外面无毛;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两性,黄色,花冠管无毛,顶端平截,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花柱分枝细。瘦果圆柱状,长约4毫米,淡黄或黄棕色,顶端圆,基部稍窄,有15纵肋;冠毛白色,5-10层,基部连成环,整体脱落。花果期5-9月。[1]

分布情况

分布甘肃(兰州、安西、酒泉、金塔)、新疆(若羌、乌恰、叶城、于田、疏附、阿克苏、吐鲁番、轮台、托克逊、尉犁)。[2]

生活习性

生于沙地、沙地边缘、沙丘间低地、戈壁冲沟及沙地田边,海拔-42-1800米。

病害防治

近年来,在对塔里木盆地白粉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时,发现该地区分布的河西菊白粉病发生严重,在植物叶面形成白色厚毡状粉层,导致植株发黄、枯萎,造成植株大面积死亡。由于该病害连年发生,且呈大规模爆发趋势,已给河西菊的健康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更严重影响荒漠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进程。[3]

价值及其他

应用价值

河西菊是一种旱生盐生植物,开黄色小花,叶退化,因枝条形态酷似鹿角,又名鹿角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干旱区城市绿化上乘的地被植物和盆景植物。又因其耐干旱、耐盐碱,而广泛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地区,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在沙漠边缘地带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