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河阳之滨话吉利(张长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阳之滨话吉利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河阳之滨话吉利》中国当代作家张长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河阳之滨话吉利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应金融作家学会吉利黄河湿地公园采风活动组委会之邀,我有幸来到心仪的黄河岸边,在曼妙如画风景里,与一众文友游历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清”之美誉的黄河洛阳吉利段。

沿湿地公园小路向河边缓行,雨后浅秋凉风拂面而过,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母亲河的沧海桑田。漫步寻幽,信步访古。碧水入砚,芳菲入笺,醉意水岸,曲水流觞,玉盘落珠,湿地栈道,廊道环绕。远处的河道,近处的滩涂,翩翩起落的候鸟,风景寥落而空远。令人心旷神怡、文思流淌,好想把诗意的心情镌刻在这如画的景致里。

陪同采风的石化作协李老师介绍,吉利位于黄河北岸,古称河阳,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古人称之为“天下之腰脊,南北之咽喉”。“河阳”与“吉利”,皆为古人所命名,将二者连在一起,则可以得到一个十分美好的蕴意,即“大河之阳的吉祥之地”。我们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河阳河段就是最靓丽出彩的部分,在璨若星河的华夏文明史里,河阳一定是黄河奔涌而过所奏响的交响乐曲中最华美的乐章。

李老师卖了一个关子,问到纵观万里黄河,沿岸城市成百上千,为何仅有吉利一域被古人冠以“大河之阳的吉祥之地”。


博览群书,潜心河洛探访的河科大客座教授于老师当仁不让,从容答道:吉利位于黄河冲出邙山峡谷进入华北平原的北岸,南踞滔滔大河之岸畔,北依巍巍太行之余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便是一方适合人类聚居的风水宝地。它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之处,有古渡孟津扼守大河,依山傍水,凭守天险,被誉为“古都洛阳之北大门”。汉高祖刘邦曾于河阳避难,化险为夷后大呼:河阳真大吉大利之地也!

回望河阳千年厚重历史,于老师禁不住一声叹息接着说,吉利也并非时时吉利,自武王伐纣3000多年来,历朝各代,凡河洛有变,中原战乱,河阳大地与孟津古渡则无不首当其冲,秦、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唐、宋、明、清末年,凡于改朝换代之际,这里更是战火连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据统计河阳地区共发生大小战争二百余次。黄河,又是世界最有名的“悬河”,河床高出地面3到5米。古时候“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它的桀骜不驯也给人们带来过无尽灾难和苦痛,它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可以说,昔日的黄河大堤,就是悬在堤下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


于教授指着远处的标语“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说道,“黄河宁,天下平”,吉利能得“吉利”,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今天。于老师讲到这里立即赢得一片掌声。

漫步步道,秋色斑斓、景致迷人,叶伸蕴翠、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一廊一故事,一桥一景观,顷顷碧波呈现自然之美,处处水景彰显水系之韵。水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掠过,舞动曼妙身姿。那簇拥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把整个湿地装点得美轮美奂。

于老师不禁诗意大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李老师不无骄傲地说,于老师吟诵的《蒹葭》,还有《关雎》,都是《诗经》中的描写我们古河阳胜景的名篇。蒹是没长穗的荻,葭是初生的芦苇。这里曾留下近20位帝王的车痕辇迹和佳话美谈,还有30余名副宰相级官员的逸闻趣事。北周的于翼在这里辅佐武静二帝、宋开国元勋赵普在这里鼓励农耕,寇准在这里断案息讼……


古文人墨客在河阳不乏诗词歌赋,第一帅哥潘安为河阳县令时留下“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的体会,诗圣杜甫曾留下“是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的诗句,李商隐写过 “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的赞美诗句,白居易也留下“白石清泉抛济口,碧幢红旆照河阳”的佳句,苏东坡送别好友曾在此即席吟诵“河阳岂云远,出处恐异程。便当从此别,有酒无徒倾”。

漫步黄河岸边,相约河阳之滨。黄叶蝶舞,满径落叶。俯首拾起一片,思绪万千,举目远眺,昔日奔腾的黄河此刻无比温柔。在此失去了豪放,尽显柔情,轻轻波动的水缓缓地流淌,如临睡前的母亲梳洗着自己的长发。奔马向前振鬃奋蹄,踏破惊涛骇浪的波澜壮阔的景象并不在眼前显现,但仍萦绕于耳侧,如临其境。


黄河母亲好像是在此休息,酣睡于浅秋的余晖里。十几只白天鹅在对岸嬉戏,芦苇荡中游出一群野鸭,河面在蓝天的映衬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成片芦苇荡随风摇曳,在阳光的映衬下,耀眼流金,不禁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岸边站满了兴奋不已的游客,手机、“长枪短炮”不停地拍照,要留住这美好瞬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曾激起多少赤子的万丈豪情和盎然诗意,黄河,这条吸天地之雨露,融雪山之精华,集万物之灵气,汇千溪百川为巨流的母亲河在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哺育了历代河阳人。此时,心里留存的是无尽的遐想美丽黄河色彩斑斓的植被,构成了一幅绚丽的风景,让人沉醉其中,乐不思蜀……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历史上那满城的花儿不见了,连河阳的名字也远逝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古人尚且有“曾不问潘安”之诘,今天我们也有“曾不问吉利”之乎。

临黄河而知华夏,临河阳而知黄河。古代的河阳,今天的吉利,已融入孟津,成为洛阳不可分割的一分子。

河阳,吉利,永远是黄河之阳的一方“吉利”之地。[1]

作者简介

张长华,洛阳市金融作家学会主席,洛阳市地方金融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洛阳新金融》执行总编,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各类媒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