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陽之濱話吉利(張長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陽之濱話吉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河陽之濱話吉利》中國當代作家張長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河陽之濱話吉利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

應金融作家學會吉利黃河濕地公園採風活動組委會之邀,我有幸來到心儀的黃河岸邊,在曼妙如畫風景里,與一眾文友遊歷素有「萬里黃河第一清」之美譽的黃河洛陽吉利段。

沿濕地公園小路向河邊緩行,雨後淺秋涼風拂面而過,仿佛在向我們訴說着母親河的滄海桑田。漫步尋幽,信步訪古。碧水入硯,芳菲入箋,醉意水岸,曲水流觴,玉盤落珠,濕地棧道,廊道環繞。遠處的河道,近處的灘涂,翩翩起落的候鳥,風景寥落而空遠。令人心曠神怡、文思流淌,好想把詩意的心情鐫刻在這如畫的景致里。

陪同採風的石化作協李老師介紹,吉利位於黃河北岸,古稱河陽,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古人稱之為「天下之腰脊,南北之咽喉」。「河陽」與「吉利」,皆為古人所命名,將二者連在一起,則可以得到一個十分美好的蘊意,即「大河之陽的吉祥之地」。我們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麼河陽河段就是最靚麗出彩的部分,在璨若星河的華夏文明史里,河陽一定是黃河奔涌而過所奏響的交響樂曲中最華美的樂章。

李老師賣了一個關子,問到縱觀萬里黃河,沿岸城市成百上千,為何僅有吉利一域被古人冠以「大河之陽的吉祥之地」。


博覽群書,潛心河洛探訪的河科大客座教授於老師當仁不讓,從容答道:吉利位於黃河衝出邙山峽谷進入華北平原的北岸,南踞滔滔大河之岸畔,北依巍巍太行之餘脈,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便是一方適合人類聚居的風水寶地。它地處黃河中下游的交界之處,有古渡孟津扼守大河,依山傍水,憑守天險,被譽為「古都洛陽之北大門」。漢高祖劉邦曾於河陽避難,化險為夷後大呼:河陽真大吉大利之地也!

回望河陽千年厚重歷史,於老師禁不住一聲嘆息接着說,吉利也並非時時吉利,自武王伐紂3000多年來,歷朝各代,凡河洛有變,中原戰亂,河陽大地與孟津古渡則無不首當其衝,秦、漢末年,魏、晉、南北朝時期及唐、宋、明、清末年,凡於改朝換代之際,這裡更是戰火連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據統計河陽地區共發生大小戰爭二百餘次。黃河,又是世界最有名的「懸河」,河床高出地面3到5米。古時候「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它的桀驁不馴也給人們帶來過無盡災難和苦痛,它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聞名於世。可以說,昔日的黃河大堤,就是懸在堤下百姓頭上的一把「利劍」。


於教授指着遠處的標語「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說道,「黃河寧,天下平」,吉利能得「吉利」,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今天。於老師講到這裡立即贏得一片掌聲。

漫步步道,秋色斑斕、景致迷人,葉伸蘊翠、碧波蕩漾,魚翔淺底、一廊一故事,一橋一景觀,頃頃碧波呈現自然之美,處處水景彰顯水系之韻。水面波光粼粼,不時有水鳥掠過,舞動曼妙身姿。那簇擁搖曳的蘆穗,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流淌着不可言狀的神韻,把整個濕地裝點得美輪美奐。

於老師不禁詩意大發: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李老師不無驕傲地說,於老師吟誦的《蒹葭》,還有《關雎》,都是《詩經》中的描寫我們古河陽勝景的名篇。蒹是沒長穗的荻,葭是初生的蘆葦。這裡曾留下近20位帝王的車痕輦跡和佳話美談,還有30餘名副宰相級官員的逸聞趣事。北周的於翼在這裡輔佐武靜二帝、宋開國元勛趙普在這裡鼓勵農耕,寇準在這裡斷案息訟……


古文人墨客在河陽不乏詩詞歌賦,第一帥哥潘安為河陽縣令時留下「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的體會,詩聖杜甫曾留下「是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的詩句,李商隱寫過 「無江氏五色筆,爭奈河陽一縣花」 的讚美詩句,白居易也留下「白石清泉拋濟口,碧幢紅旆照河陽」的佳句,蘇東坡送別好友曾在此即席吟誦「河陽豈雲遠,出處恐異程。便當從此別,有酒無徒傾」。

漫步黃河岸邊,相約河陽之濱。黃葉蝶舞,滿徑落葉。俯首拾起一片,思緒萬千,舉目遠眺,昔日奔騰的黃河此刻無比溫柔。在此失去了豪放,盡顯柔情,輕輕波動的水緩緩地流淌,如臨睡前的母親梳洗着自己的長髮。奔馬向前振鬃奮蹄,踏破驚濤駭浪的波瀾壯闊的景象並不在眼前顯現,但仍縈繞於耳側,如臨其境。


黃河母親好像是在此休息,酣睡於淺秋的餘暉里。十幾隻白天鵝在對岸嬉戲,蘆葦盪中游出一群野鴨,河面在藍天的映襯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輝,成片蘆葦盪隨風搖曳,在陽光的映襯下,耀眼流金,不禁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句。岸邊站滿了興奮不已的遊客,手機、「長槍短炮」不停地拍照,要留住這美好瞬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曾激起多少赤子的萬丈豪情和盎然詩意,黃河,這條吸天地之雨露,融雪山之精華,集萬物之靈氣,匯千溪百川為巨流的母親河在孕育了中華文明的同時也哺育了歷代河陽人。此時,心裡留存的是無盡的遐想美麗黃河色彩斑斕的植被,構成了一幅絢麗的風景,讓人沉醉其中,樂不思蜀……

「河陽看花過,曾不問潘安」。歷史上那滿城的花兒不見了,連河陽的名字也遠逝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古人尚且有「曾不問潘安」之詰,今天我們也有「曾不問吉利」之乎。

臨黃河而知華夏,臨河陽而知黃河。古代的河陽,今天的吉利,已融入孟津,成為洛陽不可分割的一分子。

河陽,吉利,永遠是黃河之陽的一方「吉利」之地。[1]

作者簡介

張長華,洛陽市金融作家學會主席,洛陽市地方金融協會黨支部書記、秘書長,《洛陽新金融》執行總編,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各類媒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