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鳕

来自 水产养殖 的图片

中文学名:河鳕

拉丁学名:

Maccullochellapeelii

别 称:墨瑞鳕、东洋鳕、

鳕鲈、澳洲淡水鳕鲈、

澳洲龙纹斑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目:鲈形目

科:鮨鲈科

属:鳕鲈属

河鳕又称墨瑞鳕、东洋鳕、鳕鲈、澳洲淡水鳕鲈等,中国大陆称为澳洲龙纹斑虫纹鳕鲈虫纹石斑鳕鲈属鱼类。 [1]

河鳕简介

河鳕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为澳洲四种主要人工繁殖的暖水性淡水鱼类之一,也是当地著名的淡水养殖品种。河鳕与宝石鲈、 黄金鲈、银鲈等原产于澳洲的淡水鱼并列为澳洲鱼。由于河鳕有特殊的外型以及鲜美口感,在澳大利亚素有“国宝鱼”的美称。 河鳕

河鳕生物学特征

河鳕身体延长,稍侧扁,鱼体呈纺锤形,头后部稍隆起,头长为全长 的 1/3,口端位,口裂大,下颌略长于 上颌。肉眼观体表似无鳞,以手触之光 滑,实际体被细小而密的栉鳞。体两侧有似虫纹状的花纹,体背部两侧呈黄黑色,腹部色浅呈黄白色,体型及体色极其美丽。尾鳍末端形似截圆形,鳃耙稀疏,消化系统胃发达具幽门盲囊,肠道短,属典型肉食类型。

河鳕生活习性

河鳕在自然界天生具有攻击、占地盘及相互残食特性,属温水性鱼类。其生长温度为 5~33℃,最 适生长温度 18~28℃,水温 25℃左右显示其生长率 最大,16℃以下生长缓慢。 适宜 pH 值为 5.5~8.5,溶氧最低 2.0 mg/L,喜生活于具有遮蔽物的平缓水域,江河湖泊及溪流中均 可生长,适应能力较强。

河鳕食性

河鳕属顶级肉食性鱼类,自然状态下以水中 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蛙及其他水生脊椎动物为食。 稚、幼鱼期以水生浮游动物为食,鱼苗阶段即可捕食水生昆虫、小鱼及虾等;人工集约化养殖可驯化投喂人工颗粒饲料。

河鳕繁殖习性

河鳕性成熟需 3~5 年,一年产卵一次,当春季 水温达到 18~20℃时开始产卵, 卵直径 3.0~3.5 mm, 粘性、沉于硬底质的表面上;雄鱼具有守护受精卵以 防被其它水生动物侵害的习性。人工养殖亲鱼最好 在土池中培育,一般每公斤亲鱼可产卵 3200~7600 个。

河鳕营养价值

河鳕是低脂鱼类,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其鱼油成分也极佳, Omega-3 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河鳕人工养殖技术

产后及时将卵收集于可控条件的孵化器中孵化,水温 20~22℃,受精卵开始孵化的前 5~7 d 为胚胎期,再经 3~4 d 孵化出苗。

刚孵化的稚鱼长 5~8 mm,8~10 d 后卵黄囊吸收 完,幼鱼开始摄食,最初以浮游动物为食。卵黄囊吸收完后稚鱼开始主动觅食,40~50 mm 的夏花鱼苗可 以成功地转化食性摄食人工饲料。转食颗粒饲料前 要用开口料,可投喂刚孵化出的丰年虫,苗种阶段有 条件的可喂食鱼籽等饵料。

池塘应施肥以培养浮游生物及其他水生生物以供鱼苗摄食,稚鱼鱼苗如果不补充饵料,放养密度小于 30 尾/m2 ;放养时若 3 ~5 周 龄鱼苗 10 ~15 mm (0.05 g),则收获时可达 40~55 mm(0.75~1.5 g)的夏花鱼种,夏花鱼种成活率平均 75%,在池塘的生长速度大约为 0.71 mm/d。

河鳕具有相互攻击和残食的特点,养殖时可通过定期筛分同规格养殖、保持高密度和最佳饲喂方法克服这些问题,能有效降低相互攻击和残食及减少养殖鱼类的应激水平。 高密度放养可减少其占领地盘的机会,且可减少对其他鱼类的攻击,故其养殖适合用循环水箱或 水槽系统。其容积在 1000~1300 L,水槽可单独或通 过大型生物滤器过滤组成,过滤水中氨氮及营养物, 循环系统可有许多其他过滤装置协同作业 (包括紫外线和臭氧处理系统以对水体消毒和处理废水),废水经过过滤设施后再循环至水槽中重新利用。养殖槽可定期用虹吸法或生物过滤器净化废水以免阻 塞,防止水质污染。

购买的苗种应以能够摄食颗粒饲料规格为宜, 放养前经过检疫和消毒,5~10 mg/L 浓度的盐浴 1 h 以上,放养密度取决于水槽的容积和管理水平,一般 可为 40 kg/m3 ,现代化精养也可 60 kg/m3。养殖过程 中定期进行规格分级,把相同规格的鱼种放在一起 养殖,避免相互残食,保证鱼类均匀摄食,均匀生长。

养殖河鳕的池塘不宜过大,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底泥不宜过厚,可有少量水生植物或遮蔽物以利其喜隐蔽的习性。鱼种放养前 一到两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并将鱼种盐浴进行鱼体消毒后投放池塘。在 18~28 ℃的正常养殖及管理情况下,经 12 个月,个体平均可达 600 g,养殖成活率 80%以上。

根据池塘面积配备相应增氧机,遇阴雨闷热天气即开机增氧;夏季高温季节定期更换或加注新水, 保持水质清新。根据鱼体重确定日投饵量。河鳕怕 光,一般日投喂两次,分别为清晨和傍晚,定时巡塘,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室内玻璃钢、水族箱或工厂化养殖,冬季水温可保持在 14℃以上,以利其生长。

河鳕对饲料中的蛋白要求比较高 (约 50%), 对脂肪的要求相对较低(约 12%);据报道,河鳕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 50%时其饲料转化率和蛋能比 最高。营养研究证明河鳕能够有效消化食品工业副产品如去脂大豆粉、鱼肉粉、肉骨粉等。墨瑞鳕对 蛋白的节省能力相对有限,但其饲料中多达 32%的 鱼粉可被替换而对其生长、饲料转化率、蛋白效率比或蛋白净利用率等不会造成影响。

河鳕疾病

河鳕抗病能力较强,较少发生鱼病。养殖中遇到的常见疾病主要是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特别 是体外寄生的纤毛类原生动物,包括斜管虫、车轮虫和小瓜虫等;幼鱼体外极易感染原生动物。另外,水质问题、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营养问题、抢食和相互残食等都是河鳕养殖中常见问题。这些 微生物、真菌及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在鱼体表面和鳃中,造成幼鱼、苗种和成鱼大批死亡。

养殖过程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时减少应激,熟练操作和良好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溶氧 3 mg/L 以上,pH 值 6.0~8.0,游离氨低于 0.1 mg/L,能相应减少疾病的发生。

定期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净化水质。对危害严重的小瓜虫病,若是工厂化养殖,水温可控,一旦发病则可将养殖水体温度提高至 28℃以上或用 2 mg/L 的亚甲基蓝浸泡。若鱼类感染了杯体虫、车轮虫病可用 0.7%的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5∶2)进 行治疗。

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切断外源”的原则,工厂化养殖必须做到这“四项”消毒、隔离的原 则:

①养殖用水:养殖用水必须安全,无病虫害。

② 放养鱼种:放养的鱼种要检测检疫,不能携带病虫害。

③饲料营养:投喂的饲料要营养全面,不能发霉 变质甚至含有有害病菌。④人员、工具:进出人员和 工具必须消毒彻底,工具必须做到专池专用,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养殖池要做到专人管理,隔绝进入 整个系统循环。

参考来源

  1. 河鳕, 水产养殖,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