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香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油麻地 |
---|
|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西貢街接壤官涌,其東面為何文田及京士柏,南面的官涌一帶因應地鐵興起而形成佐敦的地名,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华民国前总统馬英九的出生地。
歷史
早年油麻地人煙稀少,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志》,並沒有關於油麻地的任何記載。油麻地之名與油麻地天后廟及區內原有的海上產業有密切關係。根據天后廟內1870年(同治九年)所立碑記,當時該地稱為「蔴地」。是漁民曬船上麻纜的地方。後來到了1875年(光緒元年),不少經營補漁船的桐油及麻纜商店於區內設立,故改稱為「油蔴地」(油麻地)。根據1873年的差餉收冊中,居住油麻地的人士除了經營船隻維修、麻纜、槳櫓、鐵匠及木材外,還有經營雜貨、理髮、米店、妓院、鴉片、長生店、儀仗花橋等等。
與香港其他舊區一樣,油麻地的樓宇多數是地下和二樓為商業用途,其餘的樓層則是住宅。著名的廟街就在區內;廟街因油麻地天后廟而得名。每天晚上廟街的馬路會擺滿售賣各式各樣貨品和食品的攤檔,有如台灣的夜市。由於貨品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街道充滿地道特式,廟街已成為旅客的旅遊點。
油麻地是歷史悠久的地區,中華電力公司早於1903年開始為人口稠密的油麻地區供電,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豆製品品牌——廖孖記腐乳,也在1905年在閩街成立[1][2],於1911年成立的廣華醫院更是九龍第一所醫院。區內有不少歷史建築物,例如油麻地戲院、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俗稱「紅磚屋」)和油麻地警署,此外果欄、玉器市場和俗稱榕樹頭的油麻地休憩公園等地方都極具特色,還有舊式茶樓得如酒家(已結業)。
社區問題
由於開發時缺乏城市規劃和監管,地產商在發展市區外圍的新區時,為了盡量利用昂貴的土地,一方面將新建的建築物向高空發展,另一方面將大廈與大廈之間的距離縮至最小,形成屏風樓效應,使市區內部的舊區變得有如盆地一樣。在香港其他地區如大圍、荃灣及深水埗均面對同樣問題。有油麻地居民表示,周遭興建了屏風樓宇後,使區內氣溫上升,有居民要開著空調消暑,令夏天的電費高昂。
2007年環保團體環保觸覺調查發現,油麻地填海區地皮其中一幅位於油麻地海泓道、欣翔道與友翔道交界填海區的地皮(現址為御金·國峯),地積比率高達7.5倍,發展商將建成多幢130米高的住宅,堵塞區內唯一通風口,擋住光線並減慢風速,造成屏風效應,令旺角至油麻地一帶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差。[3]
有研究發現油麻地的人均公共休憩空間僅得1.5平方米,低於政府訂立的2平方米標準[4]。
教育
- 中小學
- 拔萃女書院(於1913年遷入)
- 九龍華仁書院(於1952年遷校到油麻地)
- 真光女書院(於1973年10月12日創立)
- 循道中學(於1958年11月1日創立)
- 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於1968年9月2日正式開學)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於1958年11月4日創立)
-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於1970年啟用)
- 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於1968年10月啟用)
- 油蔴地街坊會學校(於1966年啟用)
- 大專
宗教建築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 海泓道
- 海庭道
- 窩打老道
- 碧街
- 東方街
- 彌敦道
- 砵蘭街
- 上海街
- 新填地街
- 渡船街
- 德昌街
- 麗翔道/翱翔道
- 文明里
- 澄平街
- 東莞街
- 永星里 (永星酒店)
- 石壁道
- 眾坊街 (衆坊街)
- 廟街
- 加士居道
- 甘肅街
- 中九龍幹線 (項目預計2025年)
- 廣東道 (玉器市場營業時間:09:00-18:00/玉器街)
- 炮台街 (油麻地街市營業時間:06:00-20:00)
- 欣翔道
- 北海街
- 西貢街
- 寧波街
- 長樂街
- 南京街
參考文獻
- ↑ RTHK-香港故事(第19輯)04-百年商埠-2012-3-12. [2013-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 ↑ 廖孖記公司網頁.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5).
- ↑ 團體擔憂12靚地建屏風樓 《文匯報》 2007-04-16.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2).
- ↑ 油尖旺冇地方hea?研究指旺角居民只有0.6平方米休憩空間. 香港01.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