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龍華仁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龍華仁書院

圖片來自schooland.hk

九龍華仁書院英語:Wah Yan College, Kowloon),簡稱九華,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的男校。校舍最初設於旺角砵蘭街,1928年搬到奶路臣街,1952年搬到現址。九龍華仁書院一直致力培育學生於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均衡發展。

辦學宗旨

學校是在學習團體的氛圍中,提供學生和教職員工一個全人發展、思維開放和不斷成長的天主教教育:培育他們逐漸成為卓越能幹、犧牲奉獻、充滿熱忱、富於靈性和具備倫理分辨能力的人,同時擁有一顆胸懷普世的心。

校訓

在這徽號下,汝可克敵 In hoc signo vinces (with this sign we conquer)

歷史

原本任教於聖若瑟書院徐仁壽於1919年在港島成立華仁書院,成為香港第一所由華人管理的英文中學。校名的中「仁」字,取其創辦人的名字而來。後來因為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港島校舍不敷應用,遂於1924年在九龍油麻地砵蘭街70號增設分校,為九龍華仁書院的前身。

砵蘭街校舍

華仁書院九龍分校成立於1924年12月1日,校舍在砵蘭街70號的私人樓宇之內,最初只有24名學生。其後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到1928年因設施不足,遷往同區的奶路臣街

奶路臣街校舍

旺角奶路臣街校舍為書院第一幢自行購地建校的校舍,地點位於現時旺角電腦中心附近6A至6E位置。1928年6月24日,新址啟用,由當時教育司伍德A.E. Wood及徐仁壽主持開幕典禮。根據當日《南華早報》報道,新校「樓高三層而每層均有班房」,周圍有「廣闊的空地」,整所建築「空氣流通」及「光線充足」,並稱華仁是香港最大的學校,有學生500人。1930年2月3日,三個越南共產主義組織在奶路臣街校舍召開由胡志明主持的大會,宣告合併成為越南共產黨,為此校舍歷史添上唯一的神秘革命色彩。[1]

耶穌會接管

徐仁壽有感學生需要更多精神上的指導,於是漸漸將管理交與當時有意於本地提供教育耶穌會修士。耶穌會本來希望在香港興辦天主教大學。隨着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耶穌會的神父轉為提供宿舍大學生,即現今的利瑪竇宿舍。1932年9月,5位耶穌會司鐸加入華仁為教職員,同年12月25日華仁正式移交耶穌會。

柯士甸道分校

在教育司伍德的協助下,九龍華仁書院被納入港英政府的資助名單。雖然有新設施,高年級學生依然需要渡過維多利亞港香港島香港華仁書院實驗課。學生人數日益增加,校舍設施不足,有必要設立分校。1941年9月8日,九龍佐敦柯士甸道103號的校舍正式成為九龍華仁的分校。高班的學級遷到分校上課,由嘉利華神父Rev. Fr. Richard. W. Gallagher, S. J.主理,而由當時校長林海瀾主理的低班學級則維持在華仁的奶路臣街校舍上課, 港九兩所華仁從此分開各自運作。

二戰時期

1941年12月8日,日本開始進攻香港。新界及九龍淪陷後,駐港英軍撤出九龍,九龍陷入無政府狀態。奶路臣街和柯士甸道的校舍在戰時遭到搶掠,學校檔案散失不全,只有兩位校長林海瀾和周清霖填寫之學校日誌得以保存。

同年12月,日軍攻進九龍西,耶穌會教士協助居民撤退到香港島,九龍華仁被迫封校。日佔時期,困難情況下華仁繼續授課;直至1945年7月1日,日軍着華仁停辦。是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9月,華仁復課。由於戰時已被當為燃料,學生要自備桌椅上課。戰後柯士甸道分校改為天主教小學德信學校

窩打老道校舍(現址)

1946年、1947年間,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需要尋找新校址。不過,遷入何文田山道15號一地皮的提議遭政府否決,另一說法為政府態度不置可否,致使遷校一事不了了之。1949年,學校與香港政府商討後,政府同意讓九龍華仁使用油麻地一已遺棄的稻田及附近土地。1952年,九龍華仁搬到窩打老道56號現址,面積約41,000平方米。[2]此地早年稱為火棚,政府一直以臨時特別許可證的方式租用給農民。除早期之農田外,原本亦作曬染料豆豉布料之用,為附近旺角的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豉油街煙廠街洗衣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等街名的由來。

新校舍於1952年9月竣工,禮堂於1955年開幕,聖堂則於1959年落成,游泳池在1988年落成,羅定邦樓在1991年開幕。據1999年香港教育署之視學報告,全校共有31個課室、5個實驗室、12個特別室、兩個籃球場、四個網球場及禮堂、圖書館、一個人造草地足球場、一個硬地足球場、泳池和舉重健身室各一。

樓層 西翼/ 羅定邦樓 主樓 東翼
低層地下 乒乓球球場
高層地下 音樂協會總部、音樂部(新音樂室、音樂練習室、許氏樂團排演室)
地下 職員及學生洗手間、G26自修室 、學長議會辦公室 (西閘方向)課外活動部辦公室、學生會總部、社工辦公室、校工房、Sacred Heart Room、「凹位」、會議室、校務處、副校長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學生食堂及小賣部 玻璃房
1樓 視覺藝術室 歷史室、標準課室、(歷屆舊生會會長牌匾)、教員室 標準課室
2樓 資訊及通訊科技實驗室  地理室、標準課室、中文室、物理演講廳、物理實驗室 升學及就業小組辦公室、生物實驗室
3樓 家長會總部、舊生會儲物室 (嚴禁學生進入)神父宿舍 學生圖書館

新翼

利瑪竇新翼校舍於2006年啟用,內設課室、化學實驗室、電腦室等設施。

樓層 新翼/利瑪竇樓
低層地下 (正門車輛通道方向)草地足球場、有蓋操場、(位處衛理道港鐵東鐵綫路軌旁)戶外游泳池、硬地足球場、網球場(右面為九龍婦女褔利會李炳紀念學校校舍)
高層地下 (音樂部方向)舊音樂室、電腦輔助教學室
地下 (食堂方向)學生活動中心、多用途室(G54)、公共空間(主要供樂團練習之用)
1樓 (教員室方向)Language Room(語文室)、綜合科學實驗室(2)、女職員洗手間, 教員室
2樓 (物理實驗室方向)標準課室、化學實驗室
3樓 露天平台、標準課室
4樓 (嚴禁學生進入)學術樓(Academic Floor)
天台 嚴禁學生進入

升中派位

香港華仁書院不同,由於沒有直屬小學, 中一統一派位根據學業成績分配學位。學生亦可申請自行分配學位, 須通過面試。

班級結構及課程

九龍華仁書院的中一至中四設有六班,分別為W、Y、C、K、S、J,(班號分別代表Wah Yan College, Kowloon; Society of Jesus,即九龍華仁書院、耶穌會)。因應小班教學,中一至中四於2011年開始增設C班,中五設有五班和中六和中七分別設有三班,分別為B、S、SS班(代表其選修科目組別:Biology、Science、Social Science,即生物科學社會科學)。各級修讀科目如下:[3]

舊學制

中一至中三
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普通話、世界歷史、地理、倫理、中國歷史、數學、綜合科學(僅中一、二)、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圖書館課(僅中一)、(以下僅中三)物理、化學、生物。
中四及中五(會考課程)
理科課程(通常為W、K、K、S四班):英語、中文、數學、物理、化學、中國歷史,另需在地理/歷史和生物/電腦與資訊科技中各選一科修讀,並有以下會考課程外的科目:宗教與倫理、音樂(僅中四)、體育。
社科課程(通常為J班):英語、中文、數學、經濟、會計學原理、化學、中國歷史、電腦與資訊科技,另需在地理/歷史中選一科修讀,並有以下會考課程外的科目:宗教與倫理、音樂(僅中四)、體育。
中六及中七(預科課程)
生物組課程(B班):英語運用、中國語文及文化、化學(高級程度),另需在純粹數學(高級程度)/生物(高級程度)和物理(高級程度)/經濟學(高級程度)中各選一科修讀;並有以下高考課程外的科目:宗教與倫理及體育。
科學組課程(S班):英語運用、中國語文及文化、物理(高級程度),另需在純粹數學(高級程度)/生物(高級程度)和化學(高級程度)/電腦(高級程度)中各選一科修讀;並有以下高考課程外的科目:宗教與倫理及體育。
社科組課程(SS班):英語運用、中國語文及文化,另需在會計學原理(高級程度)/歷史(高級程度)和物理(高級程度)/經濟學(高級程度)/中國歷史(高級程度)中各選一科修讀,及選修地理(高級程度)或中國文學(高級程度)或數學及統計學(高級補充程度)連電腦應用(高級補充程度);並有以下高考課程外的科目:宗教與倫理及體育。

另外天主教徒每週有一節聖經課,而中五生及中七生亦可自行選擇增修或退修選修科目。

直至1990年代初期,中一至中五僅設四班,分別為A1、A2、B1、B2。

現時學制

中一至中三
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英國文學、世界歷史、地理、數學、綜合科學、視覺藝術、音樂、(以下僅中一)圖書館課、電腦課;(以下僅中三)物理、化學、生物。
中文為教學語言:中文、普通話、倫理、中國歷史、體育
中四至中六
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為主修科目,另外從物理、化學、中國歷史、地理、歷史、生物、視覺藝術、電腦與資訊科技、經濟、企業和會計與財務概論中選修三個科目。另外學生可在課外時間修讀一個第四選修科目:宗教與倫理、音樂(與協恩中學合辦)。
除此以外,學生須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課程以外的課程:宗教與倫理、體育。與此同時,中四及中五學生每星期會有兩課節的其他學習經歷(OLE,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堂。

文化

九龍華仁書院學習氣氛自由,著重自學精神,即「華仁精神」(英語:Men for and with others,同時亦包含自主、自重、自強;不卑不亢、和而不同)。

九龍華仁書院是香港第一所以綠色作校褸底色的學校[4]香港華仁普藍色)。當時大部分神父來自愛爾蘭,而綠色為愛爾蘭傳統顏色。愛爾蘭神父將校褸的顏色定為綠色,以紀念祖國。

同時,九龍華仁注重學生自行舉辦活動,很少依賴老師幫助。每年各個學生組織都舉辦不少活動,例如明愛賣物會(舉辦攤位,通常在11月舉行)及周年音樂會(通常在5月舉行,地點多為康文署轄下大會堂)等。

傳統

九龍華仁書院及香港華仁書院的學生又稱為「華仁仔」(英文名:Wahyanites)。兩間華仁書院都很重視華仁精神和傳統,有部份更返回母校任教,發揚華仁傳統。

學生會

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於1966年1月31日正式成立,第一任會長是當年的總學長、現時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郭少棠教授,而當時的學生會只有九位內閣成員。其後學生會會長一直由總學長兼任。但自1971年開始,學生會的要職包括會長、副會長及秘書,不再由學校委派,而是由來自各班的學生評議會成員選出。到了1976年,學生會選舉投票權擴展到所有中三或以上同學。2011年擴展到中二同學,2014年才擴大至中一同學,學生會由該年開始才由全校學生選出。

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的制度成熟,學生會憲章列明學生會功能及架構。執行委員會由一名主席,兩名副主席和十名部門主席組成,分掌不同範圍的學生事務;各小組由一名執行委員擔任主席。

在監察方面,設有學生評議會。成員來自各班兩名代表,負責監察學生會,審核各項計劃、財政預算及財政報告,亦包括修改憲章、選舉執行委員會成員。

歷屆學生會

學生會(Students' Association)每年9月舉行選舉,於10月起服務至翌年9月。

年度 內閣
(粗體為該內閣於該年度的選舉中落選)
2007年至2008年 The Link
2008年至2009年 李劉梁閣
2009年至2010年 The SOL'
2010年至2011年 Xpress
2011年至2012年 Polaris
2012年至2013年 Everest
2013年至2014年 Valions
2014年至2015年 Apollo
2015年至2016年 Volare(陳黃潘閣)
2016年至2017年 Chivalry
2017年至2018年 Anchora
2018年至2019年 Aspire

根據學生會憲章,如果競選的學生會內閣落選,上屆的學生會將選舉進入下一個程序,接受有興趣的學生自薦或由上屆學生會挑選三名學生,得到校長同意後,需到學生評議會得到學生評議員通過。假如獲得通過,該內閣便成功當選為新一屆學生會內閣。

校刊

九龍華仁書院每年由校刊編輯部出版校刊《華暉》(The Shield), 編輯部直屬於學生會諮詢委員會。五十六期前總編輯由學生會編輯小組主席兼任,五十六期及以後由諮詢委員會委任。編輯部全由學生組成,編輯自主性極高,老師只擔任顧問角色,甚少插手內容或排版;另設學生顧問,慣例由上屆總編輯擔任。

部分 簡介
輪(the Cogwheels) 刊登每年各班班相及學生名單。
霎(the Sandglass) 紀錄學校活動(如畢業禮、參與明愛賣物會等)及該年度學生得獎名單。
動(the Vigorous) 刊登每年體育校隊合照,及紀錄水運會、陸運會、學界水運會、學界陸運會或其他學界運動比賽。
樂(the Symphony) 紀錄音樂協會所有活動。
牧(the Vineyard) 紀錄公教聯會所有活動。
耕耘(the Cultivation) 紀錄學生會所有活動。
星宇(the Satellites) 刊登每年所有會社及制服團隊合照及成員名單。
回眸(the Vision) 採訪舊生會及其他舊生活動。
翰林(the Gemstone) 刊登現任或退休老師專訪。
絮林(a Mosaic) 刊登所有其餘學生活動,例如《華暉》周年報告、學生會徵文比賽、學生大使報告等;每年內容迥異。

另外,自第五十六期《華暉》開始新加入《藝》(The Genre),刊登學生美術作品、海報、橫幅、產品設計等等。

歷任華暉總編輯

校方於每年9至10月委任總編輯,負責來年校刊之編輯工作;《華暉》多數於11月舉行之畢業禮(Speech Day)派發。

期數 學年 總編輯 頁數
38 1989-1990 吳彥璋(1989) 待查
39 1990-1991 鄭子豐(1990) 待查
40 1991-1992 蘇振國(1991) 待查
41 1992-1993 周致聰(1992) 待查
42 1993-1994 方 棋(1993) 待查
43 1994-1995 杜浩邦(1994) 504
44 1995-1996 鄺子揚(1995) 288
45 1996-1997 羅俊輝(1996) 366
46 1997-1998 鄧肇恆(1997) 待查
47 1998-1999 岑運亨(1998) 待查
48 1999-2000 何禹旃(1999) 338
49 2000-2001 陳旭龍(2000) 待查
50 2001-2002 謝立德(2001) 待查
51 2002-2003 彭子謙(2002) 待查
52 2003-2004 莫志斌(2003) 283
53 2004-2005 胡立基(2004) 223
54 2005-2006 谷春勤(2005) 281
55 2006-2007 方嘉俊(2006) 253
56 2007-2008 蔡宇軒(2007) 330
57 2008-2009 林沛熙(2008) 312
58 2009-2010 陳駿文(2009)、趙俊傑(2012) 272
59 2010-2011 江先曦(2010)、馮政淮(2013) 373
60 2011-2012 何廣雋(2013)、陳冠傑(2014) 303
61 2012-2013 方子翹(2014)、鍾卓桁(2015) 336
62 2013-2014 黃俊傑(2015)、董天沛(2015) 264
63 2014-2015 廖志賢(2016) 280
64 2015-2016 黃盛恆(2017) 290
65 2016-2017 連朗熹(2018) 300

成就

學術成就

九龍華仁書院屬於香港二十二間傳統名校之一(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成績優異。

公開考試成績

香港中學會考及文憑試狀元名單

中學會考 (至2010年)

九龍華仁書院自1975年起於歷屆香港中學會考出產了11位狀元,成績優異。

  • 1975年:9A狀元:
  • 1979年:9A狀元:江永家。
  • 1982年:9A狀元:莊慶輝。
  • 1982年:9A狀元:林大源。
  • 1988年:10A狀元:盧文柱。
  • 1989年:9A狀元:何子恆。
  • 1989年:9A狀元:梁競康。
  • 1991年:10A狀元:胡振輝。
  • 1995年:10A狀元:鄧羽騰。
  • 1997年:10A狀元:呂啟中。
  • 1998年:10A狀元:雷紹麟。
  • 1998年:10A狀元:陳嘉輝。
  • 2003年:10A狀元:施俊輝

中學文憑試 (2012年起)

  • 2014年:7科5**狀元: 姚本傑,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傑出學生選舉

九龍華仁書院自1986年起每年均舉辦傑出學生及親善大使選舉,從中五學生(2011年前為中六學生)中選出3名傑出學生及從傑出學生中選出學生中選出1名親善大使與香港華仁書院代表一起赴海外探訪當地華仁舊生會。2010-2011學年新舊學制交替時中五及中六各有3名傑出學生及1名親善大使。

該校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中共出產1名傑出學生。

著名校友

政治、公共事業及法律界

學術及教育界

商界

演藝、文化、廣告、出版與體育界

醫學界

建築、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工程界

  • 林雲峯:前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創會會長
  • 葉嘉安:中國城市地理學家、香港註冊規劃師
  • 楊德忠香港大學建築系(土木工程)副教授(1976年畢業)

宗教界

聖依納爵小堂

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56號(華仁書院)。在1959年開始在主日舉行彌撒,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

聖依納爵小堂由著名建築師陸謙受於1950年代建造,屬現代主義風格。

彌撒及禮儀時間

彌撒

  • 主日彌撒:09:00(粵語)/10:30(英語)
  • 每月最後主日11:30(普通話)
  • 耶穌聖心敬禮彌撒及聖體降福:每月首星期五20:00(粵語)

禮儀

  • 永援聖母敬禮:星期六07:55

牧職人員

  • 主任司鐸:梁宗溢神父 (Rev. Thomas Leung, SJ)

小堂主保

聖依納爵·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受洗前名為:Íñigo López de Loyola,又稱為伊格那丟,(1491年12月4日-1556年7月31日)西班牙貴族,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創始人,也是天主教會聖人之一。他在羅馬天主教內進行改革

電影取景

參閱

耶穌會中華省中學

耶穌會中華省小學

參考資料

  1. 「異國情鴛驚夢散」,《澳門日報》2017年02月03日。
  2. Timeline of Wah Yan College Kowloo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0-01.
  3. School Administration
  4. 《五十六號的星光——九龍華仁書院創校八十周年紀念冊》(ISBN 962-672-403-X)
  5. 香港基督徒口述及文獻史研究.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數碼及多媒體服務組及宗教及哲學系. [2020-01-08]. 
  6. 九龍城浸信會 雙月刊. 九龍城浸信會. 2018-2 [2019-10-30]. 
  7. 《哪一天我們會飛》場景遊. 電影朝聖. 2017-05-25 [2018-12-22]. 

外部連結

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