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泛日耳曼主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泛日耳曼主义19世纪于德国流行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和运动。又名大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出现于19世纪60、70年代。

起因

德意志帝国境内以日耳曼族为多数,少数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德意志帝国政府于普法战争后害怕法国会出兵报复,于是和其他欧洲国家结盟,以在外交上孤立法国。由于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同族,德意志帝国政府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与其结盟,为此推行泛日耳曼主义,大打民族牌[1]

意义

泛日耳曼主义意义在于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同属日耳曼族,并且大力鼓吹建立一个以日耳曼民族为中心的大日耳曼帝国。

野心

开始只是提倡拥有日耳曼血统的民族应具有共同的“种族意识”,尔后则致力于操德语居民和德语地区的政治联合,并统一为一个国家。其范围包括中欧、东欧、尼德兰地区,甚至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因此,泛日耳曼主义具有明显的扩张主义性质。19世纪末叶起,它从宣扬日耳曼民族至上发展成为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极端反犹主义的反动运动。

发展

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者多为上层资产阶级、官吏和上层知识分子,1891年组织日耳曼总同盟,1894年改组为泛日耳曼同盟(或译泛德意志同盟),该组织标榜“超党派”,实际是德国帝国主义的宣传工具,其成员不多,但影响较大,成立之初就在国内外建立了27个分组织。1894~1908年的同盟主席E.哈塞公开鼓吹德国向整个欧洲扩张,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组织提出建立中欧帝国的纲领,攻击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对法西斯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18年后,泛日耳曼同盟积极进行反共产主义和反魏玛共和国的宣传,鼓吹建立“民族专政”,遏制“外来的民族性”。希特勒当政后,泛日耳曼主义被用来推行第三帝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政策。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后,泛日耳曼主义的影响日趋衰落。

结果

奥匈帝国不断向巴尔干半岛作出扩张,于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阻止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合并。终于和推行泛斯拉夫主义的俄国发生冲突。

视频

泛日耳曼主义 相关视频

日耳曼民族的崛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