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世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日本人口金字塔的變化 |
---|
日語假名 人口ピラミッドの変化
|
泡沫世代(日语:バブル世代/バブルせだい Baburu-sedai),指1965年至1969年出生的日本人,由於他們踏足社會的時間是泡沫景氣(1986年11月至1991年2月)時期,因而被命名為「泡沫世代」。
泡沫世代出生於高度經濟成長後期,當時過快的經濟增長已經帶來許多包括環境污染、人口過密過梳、物價飛漲等諸多社會問題。中學時期是校園暴力問題最嚴重的時期。[1]。
進入1980年代中後期,是他們就讀大學和投身職場的時期,當時日本泡沫景氣,日經平均指數屢創新高,找工作也比較容易,市民購買力大增,泡沫世代揮金如土的現場並不少見。1991年泡沫爆破之後,日本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日本企業內普遍使用的終身雇傭制備受挑戰,泡沫世代許多在一波又一波的經濟不景期被解雇或減薪,有些成為了派遣社員,勞動負荷普遍過重;他們的工作態度和認知也常常被指責批評,認為他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依然懷念泡沫經濟時期能夠大手大腳的日子。[2]時至今日,泡沫世代已經逐漸走向中年,房屋貸款、養育子女支出、年金問題普遍困擾著他們。
目录
定義
泡沫世代是指泡沫經濟時期尋找工作並加入公司的世代(內閣府經濟標準日,第11次循環擴張期,1986年〈昭和61年〉11月至1991年〈平成3年〉5月)。
泡沫經濟和泡沫的產生
泡沫經濟時期為1986年11月至1991年2月,而從有效職缺比例來看,1988年至1992年是賣方市場[3]但求職是在加入公司之前完成的,因此泡沫經濟有與相關一代有差距。
泡沫世代包括1965年(昭和40年)至1970年(昭和45年)之間出生的人[4]以及1965年(昭和40年)至1969年(昭和44年)之間出生的人,出生於1965年(昭和40年)至1971年(昭和46年)之間[5]。
1965年4月2日至1971年4月1日出生的大學畢業生,1968年4月2日至1973年4月1日出生的大專及專業畢業生,1971年4月2日至1976年4月出生的高中畢業生。
此外,1990年左右,大學升學率約為30%,專科學校升學率和職業學校升學率均在10%左右[10],大專升學率約為10%[6]。為30%,約10%[7],最終學歷為大學畢業生的人並不多。
1965年(昭和40年)出生的大學畢業生、工業大學畢業生、職業學校(職業學校)畢業生、1967年(昭和42年)出生的短期大學畢業生、1969年(昭和44年)出生的高中畢業生(1988年)對於2017年加入公司的人來說,由於「官方折扣率達到戰後最低的2.5%」、「黑色星期一和全球股價同時下跌」等因素,「 「延遲擺脫造船業衰退。
許多女性保留了戰後女性的價值觀,例如“男主工作,女主顧家”,大多數女性追隨上一代的腳步,選擇做家庭主婦,其中許多女性主要來自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 ,渴望成為職業婦女。與嬰兒潮世代的年輕世代相比,男性的正規就業率較高,非正規就業率較低[8]。
成長過程
我們在此處所要討論的是1965年4月2日(昭和40年)到1971年4月1日(昭和46年)之間出生的、在泡沫時期大學畢業的一代。
誕生
「泡沫世代」誕生於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的後半期,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四日市氣喘(日语:四日市ぜんそく/よっかいちぜんそく)、水俁病等四大公害病正成為社會問題。誕生於越南戰爭期間,當時全學共鬥會議(日语:全学共闘会議/ぜんがくきょうとうかいぎ)和五月風暴等學生運動在 1968 年達到頂峰。
學生時代
「泡沫世代」進入小學的時期,正是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機前後(1960年代至1975年代),正是「四榻榻米半叉」成為「泡沫世代」的流行時期。1970年代(1960年代至1975年代),從小學到初中,超級跑車(英語:Supercar,簡稱超跑)熱潮和藍色列車(日本)熱潮席捲了這一代人。
1980年代上半葉,「泡沫世代」正處於初中和高中時期,是不良行為少年文化的頂峰,矢沢永吉和横浜銀蝿(全名為THE CRAZY RIDER 横浜銀蝿 ROLLING SPECIAL)等藝術家的髮型、搖滾音樂和不良時尚。教育的年輕男孩中非常受歡迎。也正是在這段時期,校園暴力事件數量達到了戰後最高水準(電視劇《三年級B班金八老師》(日语:3年B組金八先生)」(第二輯)以《爛橘子》(日语:腐ったミカン)為熱門話題) 。在整個 20 世紀 80 年代(昭和 50 年代),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田野金三重奏(日语:たのきんトリオ)和澀柿子隊(日语:シブがき隊)等偶像團體蓬勃發展。
據說,他們也是第一代接受「遊鳥教育」「(日语:ゆとり教育)」的一代,這是在課程大綱修改後,政策從「填鴨式教育」改為「遊鳥教育」後接受的教育。但實際上,內容幾乎沒有變化,只是減少了上課時間(然而,當時學校週還不到5天),這就導致了學生因無法學習而學習落後等問題。
另一方面,這一代人的入學考試和其他入學考試的競爭逐漸變得更加激烈,競爭性入學考試的壓力被認為是當時學校霸凌問題背後的因素之一。當時,許多都道府縣實行綜合選拔制和地方集中製等競爭性高中入學考試,因此高中升學率幾乎沒有下降的趨勢,仍然保持在90%左右,但大學升學率卻在90%左右。大學/短期大學錄取率從1967年(昭和42年度)到1971年(昭和46年度)(1986年(昭和61年度)到1990年(平成2年度)持續下降,到了1990年(平成2年度),這是自 1967 年(昭和 42 年)62%以來的最低值。
女性現在可以選擇從四年制大學畢業,與男性相同的方式工作,而女性從高中畢業是很常見的或者唸大專後,找工作,然後離開公司。
女大學生熱潮世代
在大城市上大學的人創造了華麗的時尚熱潮和文化,成為泡沫文化的來源。在1980年代的「女大學生熱潮」中,年輕的城市女性被吹捧為消費對象。大學畢業的時候,由於泡沫經濟,就業市場已經明顯好轉,變成了賣方市場。受企業青睞的名牌大學的學生也曾享有3S(壽司Sushi、牛排 Steak、肥皂Soap),迪士尼樂園、海外旅行等娛樂活動。電影《就業戰線上沒有問題》(日语:就職戦線異状なし)可以作為當時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狀況的參考。
泡沫世代的工作環境
就職期
就業時期,正值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經濟表現得非常好,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所有公司都增加了招聘人數,無論是高中畢業生還是大學畢業生,以便擴大和發展他們的業務並提高他們的業績。結果,尋求就業的企業數量明顯超過了求職者的數量。此外,高中、專科、職業學校畢業的泡沫世代女性是1986年(昭和61年)《平等就業機會法》(日語: 男女雇用機会均等法)頒布後第一批進入勞動市場的一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並不是所有這一代大學生都容易在頂尖企業就業,在最熱門就業的前30名企業中都有「指定學校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招生僅限於排名靠前的大學,而且升學率約為同代的30%左右。從泡沫經濟中受益匪淺的是國立和大城市地區的頂尖私立大學,頂尖企業並沒有統一增加對所有大學的招生;這一代賣方市場的趨勢是“指定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幅增加。然而,當時不屬於指定學校系統的普通私立大學或地方大學的學生卻能夠在行業內第2至第4大的公司找到工作,因此可以說求職一般來說很容易。
青年期
這也是個性至上的一代人,所以在泡沫世代進入職場前後,企業開始考慮尊重個人的生活方式,企業開始引入年薪制度和彈性工作時間制度。然而,由於尊重個人的負面影響,溝通不良產生了問題,從2000年左右開始,大多數公司停止使用這種方法,回歸傳統管理。
當泡沫經濟破裂導致經濟衰退時,企業大幅減少可僱用的員工數量,導致工作量增加,許多人發現自己的勞動力過剩。另外,隨著績效制的推行,薪資、薪水、獎金等收入低迷,員工培訓等教育費用被削減,導致員工升職卻沒有經歷應有的情況。
1997年,亞洲貨幣危機和消費稅上調導致經濟衰退,許多企業進行了大規模裁員。雖然大多數人都能透過調往關係企業公司方式免於裁員,但也有一些人因公司改製而被迫破產或退休,或成為臨時工或兼職工,或者面臨「解約」。
壮年期・中年期
隨著擔任管理職位的人數增加,由於競爭加劇和責任負擔,患有精神疾病的白領和藍領人數不斷增加。根據社會生產力中心工業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調查顯示[9]2004年,泡沫產生者大多在30多歲,精神疾病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為49.3%。2005年(平成17年),30歲末至40歲出頭的人口比例約為7%,2010年(平成22年)這一數字呈上升趨勢,升至約8%。此外,由於2008年(平成20年)雷曼衝擊後的經濟衰退,一些男性失業並成為非正式僱員。至40歲出頭時,比例約為7%,2010年約為8%,並呈現上升趨勢。
隨著政府透過修訂《穩定老年人就業法》(日語:高年齢者雇用安定法)推動引入70歲的事實上的退休年齡,企業越來越多地試圖在此之前減少泡沫的產生,即限制工人數量,例如松下集團(Panasonic Holdings)宣布了一項有效針對泡沫產生的重組計劃。
特徴
一方面,他們善於與人打交道,與人善於交際,說話輕聲細語,具有出色的溝通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傾向於與他人相比有一種自卑感。
由於他們的成長早於日本次文化的多元化和成熟,因此他們對西方文化保留著欽佩感和自卑感,比後代更傾向於外國。這也是一代人,工作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吃飯或為了家庭,而是工作本身已經開始成為目的。他是所謂“平權第一代”的一員,雖然已經學會了在職場上與男女平等地工作,但他仍然保留著一種講究“男子氣概”和“男性氣質”的意識。部分原因是受到戰前出生的父母的影響。
此外,由於企業的忽視以及泡沫破裂後的經濟衰退導致新員工數量減少,泡沫一代缺乏技術和領導能力,因此有人將其定義為“世代選擇開始的一代”。有時將其與先前的「企業戦士」(モーレツ社員)[10](嬰兒潮世代)和隨後的「就業冰河時期」世代進行比較。
泡沫世代並沒有因為就業冰河時期之前的企業大量招聘而面臨任何困難,以與就業冰河時期之前相同的價值觀進入公司,甚至是同一代人。因此,泡沫世代與清醒世代(或斷層世代)先前的社會思維方式和就業冰河時期之後的社會思維方式並不相符,缺乏強烈的獨立意識[25]和依賴公司[26] 有些人諷刺地稱之為「花九十年」(「花の90年組」)[11]。由於他們中的一些人脾氣暴躁,在工作中被稱為“破碎機老闆”(日語:クラッシャー上司),給下屬帶來麻煩,在家裡對學校進行不公正的抱怨,給學校人員造成過重的負擔,甚至給其他學生造成傷害,被稱為“怪獸家長”(日語:モンスターペアレント, Monster parent)。
參考連結
- ↑ 警視廳於1981年1月發表的統計、1980年1年間發生的校內暴力事件1558件,9058人須接受輔導(《昭和史全紀錄》1989年、毎日新聞社1101p.)
- ↑ ひょっとして……“バブル組”に苦しめられていませんか? ,吉田典史,「BusinessMedia誠」
- ↑ 就業構造基本調査,総務省統計局,2024/08/11查閱
- ↑ 【団塊世代~Z世代まで】世代の年代・特徴を詳しく解説!,シニアのネット集客,更新日:2024.06.18
- ↑ Z世代の特徴とは|ミレニアル世代との違いや働き方や価値観をわかりやすく解説,d’s JOURNAL,最終更新 2022.11.30
- ↑ “平成30年度学校基本調査(確定値)の公表について,p. 5. 2019年11月19日閲覧。,
- ↑ “平成30年度学校基本調査(確定値)の公表について, p. 7. 2019年11月19日閲覧
- ↑ ” 図録非正規労働者比率(パート・アルバイト・派遣・契約等の比率)の推移(男女年齢別),本川裕,社会実情データ図録」
- ↑ 仕事のストレス,Js Mental,2004年
- ↑ 何のために働くの?世論調査でわかった< モーレツ社員」が減った理由 ,withnews,2021/01/12
- ↑ ひょっとして……“バブル組”に苦しめられていませんか? ,吉田典史,2009年10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