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波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波罗镇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地处横山区北部,东邻白界乡响水镇,南接殿市镇,西连横山镇,北与榆阳区芹河乡接壤,西北和榆阳区巴拉素镇、红石桥乡相接。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7.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8.3千米 ,总面积317.2平方千米。

波罗镇是大秧歌、信天游、窗剪纸的兴盛地,也是安塞腰鼓、陕北说书的发祥地,境内有波罗堡,始建于隋朝,存有多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及城墙古塔、庙宇门楼。

截至2020年6月,波罗镇下辖13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波罗镇户籍人口22503人 。2011年,波罗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20万元。[1]

历史沿革

明属陕西省榆林卫。

清属榆林府怀远县。

民国三年(1914年)怀远县更名横山县,境内属横山县。

1950年属波罗区。

1958年11月设立人民公社属横山县。

1958年12月随县并入榆林县。

1961年9月改属横山县。

1984年废人民公社设波罗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波罗镇下辖杨沙畔村、长城村、二十磕村、沙河村、龙泉墩村、斩贼关村、鲍渠村、小咀村、前梁村、波罗村、樊河村、白莲沟村、蔡家沟村、双河村、邵小滩村、宋家洼村、高家沟村、下泥湾村、代庄村、薛家沟村、朱家沟村、沙沟村、大路墕村、杨窑则村等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波罗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波罗镇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无定河南岸,距横山县城23公里,东邻白界乡、响水镇,南接殿市镇,西连横山街道,北与榆阳区芹河乡接壤,西北和榆阳区巴拉素镇、红石桥镇相接;全镇总面积317.2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8°04′30″~38°04′33″,东经109°27′28″~109°27′31″。 地形地貌

波罗镇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度区,地势西高东低。无定河南北两岸向中部倾斜,最高点在朱家沟墩梁墕,海拔1282.8米,最低点在下泥湾村,海拔975米。

气候

波罗镇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寒长热短、晴多雨少、风频、温差大,干湿冷热分明。多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8.8℃,极端最低气温-29℃;7月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8.4℃。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133天,无霜期年平均160天,最长210天,最短1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15.8小时,年总辐射139.2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190天(一般为3月20日-10月1日)。降雨集中分布在7至9月份,8月最多。

水文

波罗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无定河由鲍渠村入境,至西向东由下泥湾村出境,河道长19千米,流域面积8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沙河沟、二石磕沟、小咀沟、白莲沟等。[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波罗镇境内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高岭土、天然气等。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波罗镇有耕地面积8.6万亩,人均4.27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4.1万亩,林地面积24.38万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波罗镇辖区总人口2012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61人,城镇化率3.78%。另有流动人口1042人。总人口中,男性10363人,占51.48%;女性9766人,占48.52%;14岁以下3574人,占17.78%;15~64岁15165人,占75.44%;65岁以上1361人,占6.78%。总人口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6‰。[4]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波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0.7亿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720万元,财政总收入1.2亿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波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2010年增加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93%。粮食作物以马铃薯、玉米、蔬菜为主。全年生产粮食0.974万吨,人均483.8千克,其中马铃薯0.462万吨,玉米0.51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全年蔬菜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2万吨,其中白菜0.98万吨,莲花菜0.5万吨,西红柿0.25万吨。 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全年生猪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0.6685万头;羊饲养量16万只,年末存栏7.4万只;家禽年饲养量7.8万羽,上市家禽5.6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5%。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

截至2011年末,波罗镇累计造林28.4万亩,其中防护林10.2万亩,经济林0.9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6.2万株,林木覆盖率56.7%,水果品种主要有苹果、杏子、桃子等。

第二产业

2011年,波罗镇工业以煤炭开采和原煤加工为主。年末有煤矿7处,有职工5050人,年生产原煤190万吨。全年工业生产总值 10.7亿元,比2010年增长13%。

第三产业

2011年末,波罗镇共有商业网点136个,职工265人。全年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720万元,比2010年增长9.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 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99亿元,比2010年增长46.92%;各项贷款余额0.82亿元,比2010年增长2.22%。[5]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波罗镇有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4处,各类文化专业户55户,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12余万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境内长13千米,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截至2015年5月,波罗镇已有20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有科普、文化、政经、生活等各类图书2000余册,30多种报刊杂志;有19个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小广场,广场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波罗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24万元。报纸、杂志年发行量1.35万份。电信、移动、联通服务网点各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50户,移动电话用户1.6万户,互联网用户0.081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4万元。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波罗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60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5所,在校学生1216人,专任教师1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428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全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71万元,比2010年增长17.8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波罗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27个,有床位68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3.78张,固定资产总值29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8名,其中执业医师31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波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户,人数195人,支出68.806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1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9户,人数1250人,支出173.6325万元,月人均1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1人,支出36.749万元,比2010年增长1.31%;农村医药救助83人次,民政部门救助参加合作医疗131人次,共支出0.65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40.9%。[6]

交通运输

波罗镇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省道S204线过境过境,过境道路长18.4千米。2011年,波罗镇有公交汽车站1处,日发送客运汽车22班次,日客容量440人次。

文化风情

波罗镇是黄土文化、草原文化、红色文化的汇集地,是大秧歌、信天游、窗剪纸的兴盛地,是安塞腰鼓、陕北说书的发祥地。该镇境内流行甚广的大秧歌(俗称"社火"),将腰鼓、舞狮、扇子舞等穿插糅合,其"扭"、"摆"、"走"的动律特征以及伴和唱曲的表演形式,将载歌载舞这一秧歌特征表现了出来。

波罗镇境内还流传着横山老腰鼓,其发源于明朝中期,是汉民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原生态的打鼓技法表现了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2007年"横山老腰鼓"成功申报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又被中国文化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旅游景点

波罗堡位于波罗镇波罗村,西依号坊梁,东临深沟,北靠无定河与榆定公路,西距横山县城25公里。堡东南高,西北低,依山顺势,平面呈长方形。堡墙黄土夯筑,外包砖、石。堡内遗存玉皇庙一处,寺塔一座及明清南北大街一条,民居数处。堡北门外城墙下有唐代接引寺,内存大雕大佛一尊,风化严重;寺内存明清石碑一块,碑座二块,石质浮雕供桌三块,石花瓶、石猴顶香炉及藏有明清铜像五尊。1984年横山县人民政府公布波罗堡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