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界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界鄉,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地處橫山區東北部,東南與榆陽區魚河鎮相鄰,東北與榆陽區榆陽鎮接壤,南與響水鎮無定河相望,西連波羅鎮,北接榆陽區芹河鄉。總面積375平方千米。[1]

截至2020年6月,白界鎮下轄6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白界鎮戶籍人口16191人。2011年,白界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554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5萬元。

中文名:白界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

地理位置:橫山區東北部

面 積:375 km²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白界村

電話區號:0912

郵政區碼:719111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陝K

人 口:16191人(2018年)

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駐白界村而得名。

明屬榆林衛響水堡。清屬榆林府懷遠縣響水堡。

民國三年(1914年),懷遠縣更名橫山縣,屬橫山縣。

民國期間屬榆林府橫山縣響水堡。

1949年11月,屬橫山縣河北區。

1950年1月,屬榆林縣。

1956年,屬橫山縣響水區。

1958年11月,成立白界公社,轄22個生產大隊,46個生產隊;同年12月,隨縣並歸榆林縣。

1961年9月,復屬橫山縣。

1984年12月,改設為白界鄉。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白界鄉,設立白界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白界鎮轄蘇莊則、草海則、東源、楊官海則、新開溝、土地海則、馬扎梁、平邑堡、羊圈樑、方河、柳溝、楊溝、孫家灣、胡石窯、黑河則、黑峁墩、白界、趙石窯、黨莊、劉家溝、陳家溝、郭石畔、畔家河、田寺24個行政村;下設7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界鎮下轄6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白界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界鎮地處橫山區東北部,東南與榆陽區魚河鎮相鄰,東北與榆陽區榆陽鎮接壤,南與響水鎮隔無定河相望,西連波羅鎮,北接榆陽區芹河鄉。總面積3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界鎮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屬風沙草灘區,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十里梁山頂,海拔1191米;最低點位於陳家溝村,海拔1085米。

氣候特徵

白界鎮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8.2℃,1月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24℃;7月平均氣溫21℃,極端最高氣溫36.1℃;平均氣溫年較差30.3℃。生長期年平均132天,無霜期年平均188天,最長190天,最短17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47.6小時,年輻射總量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190天(一般為3月20日—10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28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400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16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

水系水文

白界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無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子,發源於孫家灣村,自北而南入無定河。境內流長14.8千米,流域面積148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白界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有天然氣等。天然氣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可采儲量為0.1億立方米;另有可利用地下水資源1384.4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

白界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五年三遇,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07年7月,降雹持續時間約15分鐘,涉及境內10個村,受災面積達3000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