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泰安煎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泰安煎饼永远都是泰安人餐桌上不变的主角,古老的泰山文化、人杰地灵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煎饼”这一具有文化内涵的传统美食。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泰安煎饼”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活在泰山脚下,勤劳的泰安人用他们拥有的粮食展示着主食的魅力,演绎着泰安人主食的故事。一张煎饼包天下泰安煎饼食用方法不拘一格,怎么吃都行。泰山三美当中,以水为先,只有用它孕育的五谷杂粮来制作的煎饼,才是闻名于世的泰安煎饼,才具备泰山的神韵。煎饼水分少,耐久贮,香酥可口,且可单独食用,又可加其他蔬菜作菜煎饼卷食之,可粗作大众主食,又可细作酒席点心,取用方便。[1]

传说

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应该为其他谷类,三国时期玉米还未从美洲引入中国)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山东大地上流传至今。

追溯历史

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知煎饼那时已是泰安民间的主食。

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在泰山一带活动时,当地人民曾向起义军供应过煎饼。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以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可见鲁中地区在清初制作各类煎饼已相当普及,煎饼的制作已具备相当的技术。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

1935年冯玉祥将军到泰山时,曾把泰安煎饼当作馈赠朋友的礼品。

现泰城东羊楼村范家老户在1967年拆除古坯墙时曾发现一份明万历年间的"分家单",内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的记载。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2]

地方特色

泰安煎饼是中国北方民间的特色传统美食,是山东泰安地方特产,源于泰山,历代为宫廷供品,历史悠久,创制年代无考,明代已成家常便饭。以优质的玉米,小米,核桃仁,芝麻,白糖用科学方法混合,不需要任何色素及添加剂,采用传统工艺精制成。煎饼香,味美,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以玉米、高粱、谷子、地瓜干等粗粮为原料,经过粉碎泡糁、磨细成糊、摊于鏊子上边刮边烙,烙熟即成。质地细薄,水分少,耐久储,香酥可口。泰安手工煎饼多为酸煎饼,质地薄如纸,吃起来干脆脆的,撕起来声音似撕纸。为了保存煎饼,要撒上点水,保持水分,以防一碰就碎的坏处。

现代泰安煎饼,不但有甜煎饼、酸煎饼和半发酵的半口煎饼之区分,又添加了当地特产的系列品牌。正如《泰山烹饪》编著者王宏泽先生所调查记录的泰安煎饼:按用料分有鲜薯煎饼、甘薯粉加玉米粉煎饼、单一玉米煎饼、单一小米煎饼、小米粉加大豆粉调糊煎饼、纯高粱煎饼;按添加辅料分有糖酥煎饼、菜煎饼、蜂蜜煎饼、花椒盐煎饼、芝麻盐煎饼、花生煎饼、柿子煎饼、核桃煎饼、多维煎饼、香油果子煎饼等。泰安煎饼从手工家庭作坊到半机械化作坊,都形成了一定批量生产的能力,来泰安的旅客都以品尝泰安煎饼为幸事,或路途沿摊,或酒店餐桌都有泰安煎饼的身影,并以大众化食品向席桌间点心等多元化发展,为山东泰安著名的传统小吃。

种类

泰安煎饼分五种:

  • 用未发酵磨糊子制作的为甜煎饼;
  • 用发酵糊子制作的为酸煎饼;
  • 冷却的煎饼再烙酥为酥煎饼;
  • 煎饼加葱油或豆腐、白菜等馅烙制的为油煎饼;
  • 小米面加白糖烙制的为糖酥煎饼。

制作方法

磨制面糊

把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有些地方在磨制面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即先行煮到八九成熟的部分原料),俗称“对半子”,“对半子”后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有些地方把地瓜干在磨制成面后,要用水浸泡,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浸出。有的用地瓜干直接浸泡,这个细做可是麻烦之至。地瓜干要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等到水分将其彻底化后,就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同泡好的玉米混在一起,在水磨上磨成糊。而这一过程很费时费力。水磨为颗粒粗大的圆型花岗岩磨盘制成,有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盘的两个接触面上都凿出了条纹以增加研磨和排糊的能力。

上片磨片上开了两个小洞,可以将料混着水一勺一勺的加入。推动上片磨盘就可以将料碾碎,从上下磨片的磨缝里流出的就是做煎饼用的煎饼糊。推磨可以用马、牛或驴等牲口,那是在解放前的地主家才能用,普通人家也只有人推。小的磨盘一个人推就行。可大的磨要三四个人才能推动。普遍采用机磨。一般是头天晚上磨制面糊,第二天一早开始架鏊子、生火、摊煎饼。

架设鏊子

架设鏊子的过程可简可繁。简单的架设方法直接用三块砖把鏊子撑起来就可;复杂的做法是用硬泥糊成一个炉灶,用风箱鼓风。鏊子架设好后即可生火。农村一般采用玉米秸或麦秸作为柴禾。生火与摊制煎饼往往是两个人合作。鏊子烧热后,就可以摊制煎饼或滚制煎饼了。

摊制煎饼

摊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竹劈子(由于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年轻人学习不会,后来逐渐被耙子所代替)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批)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也就是二三十秒钟,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煎饼的大小以鏊子而定,直径一般在半米到80厘米之间。摊在鏊子上面糊的多少决定了煎饼的厚度,水平高的人可以摊制出非常薄的煎饼来。摊煎饼非常讲究技术和火候。

滚制煎饼“滚制”一般是用来制作质地较差的煎饼,大部分是地瓜干或玉米为原料的煎饼。将面在面盆内活成面团。鏊子烧热后,双手抱面团在鏊子上均匀的滚动一圈,面就在鏊子上留下薄薄一层面团的痕迹,这层痕迹烙熟揭下就是煎饼了。这样的煎饼比较厚。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的煎饼比较松散,不好控制煎饼厚度。厚度跟面粉磨的粗细有关,粗面粉相对就厚,细面粉就薄。往往放到旁边的盖垫上,然后一张张煎饼摞起来。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折叠成长方形,放到瓮里存放。晾凉后煎饼变得薄而脆,由于加热过程中出去了大量水分,煎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在过去是出门远行的必备食品。

营养特色

煎饼,形似荷叶,薄软如纸,香气扑鼻,味美适口。煎饼上摊上鸡蛋,软嫩鲜香,别有风味。天津也有煎饼果子,做法相似,但用的是绿豆面,味道也很好。山东煎饼原料由五谷杂粮精细研磨而成,既不是纯细粮,也不是纯粗粮,营养丰富,便于人消化,因为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对消化很有帮助,是城市居民让人担忧健康状况的一剂良方。

  1. 健脾养胃促进消化.煎饼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钙,磷,铁,钾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能够清除体内垃圾,具备排毒养颜的功效,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血脂,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健康食品。
  2. 具有增强牙齿咀嚼能力的作用.因为煎饼的硬度和韧性都高于馒头及其他主食品,长期食用煎饼,能够锻炼牙齿功能。
  3. 美容。吃一块煎饼整个脸部肌肉都在动,但正是这样能使脸部肌肉得到锻炼,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增加面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美容。
  4. 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增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现代制作工艺

机械化

大型的机械化的鏊子,就象大型绞车的滚筒,在滚筒的里面烧火,将滚筒的外面烧热,滚筒不停的缓缓转动,面糊就在滚筒的半径上外侧均匀的撒,随滚筒的转动就均匀的撒满了滚筒同宽的薄薄的一层面糊,滚筒转过半周也就将撒在上面的面糊煎熟了,在此处揭下来。这样的煎饼是长长的一张,就象卷好待卖的布匹。这种煎饼就没有手工摊的好吃了。

半机械化

半机械化的是鏊子旋转的,有的是手动旋转,有的是电机带动旋转。烧的是蜂窝煤。其他和摊制相同,一般直径在150厘米。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适当。

技艺技巧

刚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将其卷成煎饼卷来吃,所以才有煎饼“卷”一说。刚刚冷却的煎饼由于失去水分会很干,但煎饼往往是叠在一起的,渐渐又会返潮而变得柔软,上面盖上布就会可以长期保持。待吃时,只要揭一张就成,非常方便。后来,在济南出了一种煎饼,象糕点一样用纸包好。那种煎饼味道甜甜的更象糕点,不象煎饼。更不能容忍的是这种煎饼给弄得很干很酥,不用说卷,就是碰一下就碎了。显然是把“桃酥”的质量指标硬用到煎饼的质量控制上了。

要做出市面认可的上乘煎饼,必须在选料配料和做工上下工夫。譬如说玉米吧,并不是什么品种都能用的,最好的是有“油性”的“小粒黄”和“小粒红”,小米须是春谷,夏谷(也叫晚谷)糠多米少,发柴(方言,意思是干而无味)。特制的煎饼还要掺上点白芝麻(黑芝麻染色,影响饼色)或精豆粉。再就是做工要精细。“精细”人人会说,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肯下力,还要动脑子。如粉碎玉米,并非像平常那样,放进电磨里磨成面就完事,还须几道工序哩。先粗碎,把玉米皮和把子隔去,再把其中的“浮面”(碎面把子)筛去。把原料磨成面粉后,“兑糁子”也有讲究,开水兑多少,凉水兑多少,都要按比例。磨糊子不能用一般的磨,须是精细的磨。

糊子发酵要掌握“火候”和方法。传统的做法是自然发酵,发酵的糊子好摊,煎饼不粘,容易保存,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煎饼吃起来略有酸味,再说,自然发酵费时,冬天还要生火加温,发酵的“火候”也难掌握。好处是不但糊子发酵快,做出的煎饼无酸味,而且吃起来还有一股香甜味。过去做煎饼一般是用煎饼筢子把糊子均匀地摊在鏊子上待熟后揭下就算完成。快速地用“竹刮子”在煎饼上来回刮压。刮出的煎饼饼面匀称,晶莹透亮,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个直径半米多的煎饼,放到称上竟不到半两重,可知其薄得程度。

煎饼文化

煎饼真正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主要得益于一些优秀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沂蒙》、《沂蒙六姐妹》、《南下》、《红嫂》、《红日》、《英雄孟良崮》等影视剧中,于宝珍等“沂蒙红嫂”为前线部队战士烙煎饼充军粮的场景,让中国各地的人们认识了沂蒙煎饼。

实际上也不是只有泰安人吃煎饼,它的分布范围集中在临沂市、淄博市、潍坊市、济南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等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可以肯定的说煎饼是山东的代表食物。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民族产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泰安煎饼正是应了“食为天”的说法。明代著诗人杨慎在他的《词品》中说:“宋以正月二十三日天宰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据说从宋代有个规定,把正月二十三定做天宰日,在这天,好吃煎饼的泰山人把煎饼放在屋顶上,叫作补天,以求“雨顺”而五谷丰登。煎饼,从形状上看,它是圆的,天圆地方,具有天的形状。它用上天赐给的五谷杂粮做成,又能包容一切食品,所以说“一张煎饼包天下”,还有承载天下的意思。

如今,随着泰安人走向天南海北,泰安人餐桌上离不了的煎饼,早已走出泰安走向更大的市场。经过不断开发和研究,泰安煎饼现有4大系列、50多个品种,选用优质小米、玉米、大豆、花生、板栗、核桃等制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来到泰安,先登五岳独尊的泰山,再品一下地道的泰安煎饼,已成为了很多人的愿望。[3]

视频

泰安有个“煎饼村”每天卖出煎饼2万斤
泰安电视台采访--“岱宗坊”泰山特产-泰山煎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