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泰山瞻鲁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泰山瞻鲁台泰山极顶东南方。当地老百姓叫“舍身崖”。这儿的东南方80公里外是山东的曲阜,那是孔子的故乡鲁国之地。这是泰山极顶东南侧最险峻的地方。其台东侧是数百米的悬崖峭壁。泰山的景点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从山色的壮丽到建筑造型;从摩崖石刻到佛教、道教文化;从神话传说到历史的变革,可以说数不胜数。泰山许多景点有多个传说,瞻鲁台也不例外。[1]

传说

相传,在明朝时候,山前白峪村有个叫徐德厚的在泰城开店,德厚待人诚实可亲,人缘好,生意很兴隆。一天,有位姓何的南方客人携子来到店里,那姓何的一连在店里住了几天,前门不出,后门不到,整天唉声叹气。有天晚上,德厚给他端上酒菜,搭讪着问道:“客官是前来投亲,还是到泰山进香?”那人只是摇头,什么也不说。德厚便开门见山地说:“客官,我看你像有什么难处。人生一世,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你住在这里也非一日,如果信得过我,有什么心事不妨直言,说不定我还能帮忙。” 客官闻听此言,含泪对德厚说:“掌柜的,实不相瞒,去年老母重病在身,后来听说泰山圣母能为人去病除灾,便到泰山来许愿:若圣母救老母一命,来年定要舍身相许。果然,老母的病回去不久便好了。现在到了还愿的时候,倘若我舍身还愿,母亲无人照管,岂不又将老人家置于死地?只好以子代父。我怎能忍心将亲生儿子推下山去?所以迟迟不能动身。掌柜的若肯帮忙,代我上山舍子,我将感激不尽,终生不忘。” 德厚一听,这人真是鬼迷了心窍,我从小住在这里,烧香许愿的不计其数,从没见过这般心诚的,可毕竟是一条人命啊,德厚便满口答应下来。第二天把孩子领出去,藏起来,说已将孩子舍下山崖。姓何的信以为真,哭哭啼啼的带上纸香,到崖上祭奠了儿子,请人在石上刻了“舍身崖”三字,便啼哭着回南方去了。

徐德厚收养了孩子,取名徐起鸣,便让他上学读书。起鸣二十岁便金榜题名,中了状元。皇帝下旨那天,徐德厚将起鸣的生父请来,把事情的起始终未都告诉了他,让起鸣拜见父亲。父子相见,抱头痛哭。此后起鸣听说祖母已去世,便安排生父和徐父在泰山共度晚年,两位老人相敬如宾,亲如兄弟。

事后,三人又来到舍身崖,何老翁自愧当年糊涂,险些送了儿子的性命。遂将“舍身崖”改名为“爱身崖”,后人又在崖上刻“哀愚”二字,以示众生。[2]

历史由来

瞻鲁台位于山东泰安泰山日观峰南侧,石梁突兀,平展如台,台上有巨石,上刻“瞻鲁台”三大字,寓意在此可远瞻鲁国曲阜。 此题刻在舍身崖峰顶上,题刻年代不祥。字面高140厘米,宽370厘米。“ 瞻鲁台”3字横列1行,字径130厘米,楷书。

爱身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约3.3米,石旁大书“瞻鲁台”,俗称幡杆石。诗言:“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瞻鲁台是是孔子瞻望鲁国的地方。石上有1983年赵朴初题“造化钟神秀”、周而复题“烟横云倚”诸刻。石东北有平坦巨石临悬崖,称可止台,上有宋代政和年间题名。瞻鲁台三面陡峻,东北是鹰愁涧,深沟巨壑,人迹罕至。

南侧是舍身崖,峭壁万仞,深不可测。旧时常有人为救治父母病灾,来泰山祈求神灵,在此跳崖以身相许。明万历年间山东巡抚何起鸣在崖侧筑墙阻栏,并改“舍身崖”为“爱身崖”,劝诫人们要爱惜生命。[3]

简介

瞻鲁台,亦名爱身崖,位于日观峰南,原名舍身崖。瞻鲁台三面陡峭如削,壁立千尺,下临万丈深渊,立此下望,令人眩目。此处又称“舍身崖”,因旧时常有人于此为父母求福而投崖舍身而得名。

  • 明万历初年,泰山巡抚何起鸣,在崖侧筑墙阻拦,更名爱身崖。
  • 清康熙年间,泰安州事张奇逢重修围墙,派更夫守护。
  • 1965年,泰安县政府在围墙南端开一圆门,并顺崖畔建凭眺石栏。瞻鲁台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约3.3米,石旁大书瞻鲁台三字,俗称幡杆石。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曾登此瞻鲁台,举目眺望家乡曲阜,竟然能看到洛阳白马寺拴马石上的白马。
  • 瞻鲁台竖立的巨石上,有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造化钟神秀”四字、周而复题“烟横云倚”诸石刻。

石东北有平坦巨石临悬崖而立,称:可止台,上有宋代政和年间题名。

崖南壁半腰有石龛造像,内雕文殊骑狮,粗犷凝重,疑为北宋造像。左侧3米处有元代题刻两处。

崖东南为神霄山,崖悬天半,又名吓人峰。南岩有影翠石,下为九龙峪。仙人桥在爱身崖西侧。两崖对峙,下临深涧,中有三石衔接抵撑而成桥状。桥南是望海石,巨石坦豁如鸟伏卧,石侧各有一小水槽,每逢雨后,水顺槽而流,如鸟之两翼。

明人林古度书刻“双流翼注”,袁洪愈大书“望海”。望海石西南为遥观洞,俗称昭真库,高深幽旷。又南石壁陡峭,为蜕仙岩。又有王老石屋,相传古有王老在此学道得名。稍东为涤虑谷,水西南流,中有独秀峰,俗称石笋峰。[4]

视频

泰山—瞻鲁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