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泸水市大兴地镇木楠完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泸水市大兴地镇木楠完小是怒江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来,怒江州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山村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加快调整中小学区域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1],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边远农村学校倾斜,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2]均衡发展;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着力提升城乡现代化教育水平;统一城乡资源配置和投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2019年,全州四县(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校园咨询

喜迎党代会丨春华秋实香满园 砥砺奋进谱新篇 ——怒江州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过去5年,怒江州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扶贫,大力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集中力量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多层次的整体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育环境不断优化

昔日的泸水市大兴地镇木楠完小校舍简陋破旧、操场扬尘遮天。如今,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宽敞明亮、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学校旧貌换新颜,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木楠完小是怒江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来,怒江州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山村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加快调整中小学区域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边远农村学校倾斜,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着力提升城乡现代化教育水平;统一城乡资源配置和投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2019年,全州四县(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76%,比2015年提高26.94个百分点。

“学校变大了,校园变美了,功能室增多了,我们乡镇中学不比城里的学校差。”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石登中学杨老师自豪地说。

五年来,全州教育事业教育总量不断做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州共办有各级各类学校587所,其中幼儿园387所,小学163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完中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职业高中2所,教师进修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州义务教育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覆盖率达90%,多媒体教室共2446间,覆盖率达100%。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了“20条底线”。全州在校学生总数为113330人,5年净增26986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9.96%、92.76%和84.06%。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176.67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和C级不安全校舍,新建教师周转宿舍面积3.85万平方米1102套。以州职教中心、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州幼儿园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现如今,学校已经成为全州最宽敞、最安全、最漂亮、最文明、最幸福的地方。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增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截至去年末,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7929人,比2015年增加1042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37%、99.5%、98.53%,各学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省级标准和要求。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推进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城镇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配备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怒江州制定了《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十条措施》,实施乡村教师奖励制度、边远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等;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实现全覆盖;强化教师培养和培训,依托“国培”“省培”项目大力开展校(园)长、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州、县(市)、校本培训,促进全州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近60000人次。

“我1998年参加工作,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教研方式比较单一,在我印象中除了听课评课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活动了。”古登中学一位老教师感慨地说,“随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现在教师学习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校本培训、名师工作室、人才交流等活动让教师们的教研方式变得越来越高效化、科学化、系统化,青年教师成长的周期越来越短,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做好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师德教育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师德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若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便无从谈起。

“十三五”期间,全州各级各类教师数量持续增加,教师思想道德和教育教学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2016年来,全州教育系统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教育发展全局,咬定目标、尽锐出战,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突出抓好控辍保学、学生资助、东西部教育协作、安置点学校建设等工作,教育扶贫这份“成绩单”亮点纷呈。

现就读于兰坪县营盘中学的和海霞家住营盘镇沧东村大水塘小组,在她一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回山东老家后音讯全无,她从小由姨妈抚养,生活过得困苦。和海霞上学后,得益于教育扶贫政策,她享受到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不仅如此,学校里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和海霞也给予优先照顾和帮助,让她的学业一直没有中断。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覆盖”的工作目标。通过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资助、精准发放,做到学前、义务教育、普高、中职等各级各类学校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通过制定下发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规范制度文件,不断完善怒江州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保障了全州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阳光”地运行。“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下达学生资助资金18.63亿元,受益学生48.79万人次,解决了怒江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

“如果是以前,我们年轻人根本出不去,上不了班,因为要在家里带小孩。带着小孩什么也做不了,去地里干活也要带着小孩去。到了这里之后,这里有幼儿园,我们的小孩也可以送到里面学习,我们也有时间去打一点零工,改善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便利。”泸水市和谐社区居民段余香去年从古登乡干本村搬迁到和谐社区,根据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段余香的小孩享受到了对学前2年免除保教费,实现了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上幼儿园的梦想,解除了段余香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

清晨,伴随着峡谷里的第一缕阳光,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书声琅琅。新时代中学于2020年9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约76亩,由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超过10栋单体建筑构成,学校配套设施资金投入超过1300万元,报告厅、田径场、室内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近6成学生是泸水市各乡(镇)搬迁到怒江新城的搬迁户子女。“我是初二下学期转学过来的。以前,我从来不敢想能在这么大的学校里读书。”来自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刮然村阿三妞说,她是新时代中学的第一批学生,对于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她非常满意。

“十三五”以来,怒江州将教育脱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抓手,瞄准“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目标发力,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学前两年免保教费、高中免学费以及适度补助生活费教育惠民政策,举全州之力破解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用教育扶贫之光,点亮峡谷各族人民的美好未来。同时,聚焦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搬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就能就近就便入学,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搬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我从没想过我的女儿能够在这样的幼儿园上学。”和谐社区居民麻又花说,以前,麻又花一家居住在泸水市大兴地镇木楠村阿尼布村民小组,他们住的是木板房,到学校的距离以天计算……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只能一辈子被困在大山,现在麻又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在6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了幼儿园25所、小学3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改扩建幼儿园1所、小学3所、初中2所,全面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就近入学目标。

如今,像和谐幼儿园、新时代中学一样的学校在怒江大峡谷遍地开花,党重教、政兴教、师乐教、民支教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