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泻心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泻心汤

【方剂名】

泻心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黄芩一两(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泻火解毒清化湿热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等;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见有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等。

【临床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如输液、输血、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等;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以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的症状消失,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连续3日以上大便常规潜血实验呈阴性,血压稳定可以视为治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2.0%,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陕西中医》2014年第7期)

【方解】

本方用治实热火盛之证,能泻实火、解热毒、清化湿热,方中所用“三黄”均可泄热化湿,又能清热降火,使气火下降,血行亦趋宁静。大黄具有导热下行,釜底抽薪,加强泻火泄热之功,所谓“以泻代清”。

临床应用以高热面赤、目赤烦躁、神昏发狂、吐血衄血、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疔疮肿毒、下痢脓血、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对于湿热交阻之证,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者较宜。凡属阳虚失血或脾不统血之症则忌用本方。

【现代研究】

通过实验考察,得出泻心汤的复方传统汤剂有抑菌作用。

【方歌】

泻心汤将心火降,芩连大黄热邪荡,吐衄皆因血妄行,治疗痈疡也一样。 [1]

【泻心汤同名方】

1.《太平圣惠方》泻心汤 由半夏、人参、木通、炙甘草、大黄、黄芩、生姜、红枣构成。 功能淸热泻火,补气和中。主治伤寒六日,壮热,心胸烦热,面赤大渴,身体疼痛,证属毒气攻心者。

2.《外台秘要》泻心汤 由小麦、香豉、石膏、竹叶、地骨皮、茯苓、山栀构成。功能除烦淸热。主治心实热,吐闷,喘急,头痛。

3.《症因脉治》泻心汤 由黄莲、生姜、半夏、甘草构成。功能清热止呕。主治外感呃逆,胃热便利。

4. 《小儿药证直诀》泻心汤 由单味黄莲构成。功能淸心火。主治小儿心热,卧不宁。

【泻心汤附方】

① 黄莲泻心汤(《云岐子脉诀》)由黄莲、生地黄、黄芩、知母、甘草组成。功能养明泻火。主治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病,脉紧。

②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本方加附子组成。功能消痞泻热,扶阳固表。主治热痞兼表阳虚,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恶寒汗出。

③ 解毒泻心汤(《外科正宗》)由黄莲、防成、山栀、荆芥、黄芩、牛蒡子、玄参、滑石、知母、石膏、木通、甘草、灯心组成。功能清心解毒。主治心经火王,酷暑时生天疱,发及遍身者。

④ 三黄四物汤(《医宗金鉴》)本方加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组成。功能清热降火,养血调经。主治月经来前,内热迫血上壅,吐血、鼻衄。

⑤ 三黄栀子豉汤(《张氏医通》)本方加栀子、豆豉组成。功能泻火解毒,清热除烦。 主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

⑥ 加味泻心汤(《医醇剩义》)由黄莲、犀角、天冬、蒲黄、丹参、元参、连翘、茯苓、甘草、淡竹叶、灯心组成。功能清心凉血。主治心大炽盛。面红目赤,五中烦躁,口燥唇裂,甚则鼻衄、吐血等症。

⑦ 清热解毒汤(《医宗金鉴》)由生地、黄莲、金银花、薄荷叶、连翘、木通、赤芍、生甘草、灯心构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主治小儿胎赤,头面、肢体赤若丹涂。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