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瀉心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瀉心湯

【方劑名】

瀉心湯,出自漢•《金匱要略》。

【組成】

大黃二兩(6克)、黃連一兩(3克)、黃芩一兩(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瀉火解毒清化濕熱

【主治】

邪火內熾迫血妄行,症見吐血衄血等;或濕熱內蘊而成黃疸,見有胸痞煩熱;或積熱上沖而致目赤且腫,口舌生瘡;或外科瘡瘍,見有心胸煩熱,大便乾結等。

【臨床運用】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對照組61例給予常規的西醫治療方法,如輸液、輸血、抗感染、補充電解質等;治療組62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瀉心湯合十灰散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以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的症狀消失,消化道出血的伴隨症狀明顯改善,連續3日以上大便常規潛血實驗呈陰性,血壓穩定可以視為治癒。結果:治療後對照組總有效率是82.0%,治療組總有效率達到93.5%,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對照組,具有統計意義。(《陝西中醫》2014年第7期)

【方解】

本方用治實熱火盛之證,能瀉實火、解熱毒、清化濕熱,方中所用「三黃」均可泄熱化濕,又能清熱降火,使氣火下降,血行亦趨寧靜。大黃具有導熱下行,釜底抽薪,加強瀉火泄熱之功,所謂「以瀉代清」。

臨床應用以高熱面赤、目赤煩躁、神昏發狂、吐血衄血、口舌生瘡、濕熱黃疸、疔瘡腫毒、下痢膿血、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對於濕熱交阻之證,熱重於濕或濕熱並重者較宜。凡屬陽虛失血或脾不統血之症則忌用本方。

【現代研究】

通過實驗考察,得出瀉心湯的複方傳統湯劑有抑菌作用。

【方歌】

瀉心湯將心火降,芩連大黃熱邪盪,吐衄皆因血妄行,治療癰瘍也一樣。 [1]

【瀉心湯同名方】

1.《太平聖惠方》瀉心湯 由半夏、人參、木通、炙甘草、大黃、黃芩、生薑、紅棗構成。 功能淸熱瀉火,補氣和中。主治傷寒六日,壯熱,心胸煩熱,面赤大渴,身體疼痛,證屬毒氣攻心者。

2.《外台秘要》瀉心湯 由小麥、香豉、石膏、竹葉、地骨皮、茯苓、山梔構成。功能除煩淸熱。主治心實熱,吐悶,喘急,頭痛。

3.《症因脈治》瀉心湯 由黃蓮、生薑、半夏、甘草構成。功能清熱止嘔。主治外感呃逆,胃熱便利。

4. 《小兒藥證直訣》瀉心湯 由單味黃蓮構成。功能淸心火。主治小兒心熱,臥不寧。

【瀉心湯附方】

① 黃蓮瀉心湯(《雲岐子脈訣》)由黃蓮、生地黃、黃芩、知母、甘草組成。功能養明瀉火。主治傷寒,太陽、少陽相合,伏陽上沖,變為狂病,脈緊。

② 附子瀉心湯(《傷寒論》)本方加附子組成。功能消痞瀉熱,扶陽固表。主治熱痞兼表陽虛,心下痞滿,按之柔軟不痛,惡寒汗出。

③ 解毒瀉心湯(《外科正宗》)由黃蓮、防成、山梔、荊芥、黃芩、牛蒡子、玄參、滑石、知母、石膏、木通、甘草、燈心組成。功能清心解毒。主治心經火王,酷暑時生天皰,發及遍身者。

④ 三黃四物湯(《醫宗金鑒》)本方加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組成。功能清熱降火,養血調經。主治月經來前,內熱迫血上壅,吐血、鼻衄。

⑤ 三黃梔子豉湯(《張氏醫通》)本方加梔子、豆豉組成。功能瀉火解毒,清熱除煩。 主治熱病時疫,頭痛壯熱。

⑥ 加味瀉心湯(《醫醇剩義》)由黃蓮、犀角、天冬、蒲黃、丹參、元參、連翹、茯苓、甘草、淡竹葉、燈心組成。功能清心涼血。主治心大熾盛。面紅目赤,五中煩躁,口燥唇裂,甚則鼻衄、吐血等症。

⑦ 清熱解毒湯(《醫宗金鑒》)由生地、黃蓮、金銀花、薄荷葉、連翹、木通、赤芍、生甘草、燈心構成。功能清熱解毒涼血。主治小兒胎赤,頭面、肢體赤若丹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