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庄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洛克菲勒庄园 (Kykuit) |
---|
面积 4000英亩 建于 1913年 建筑师 Chester Holmes Aldrich 、William 建筑风格 殖民复兴式、义大利文艺复兴 管理部门 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托管局 |
洛克菲勒庄园 是一个坐落在美国纽约州威切斯特区占地超过400英亩的庄园,主楼英文名为Kykuit[1],是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庄园,该庄园建于20世纪初,建在哈德逊河边。面积4000英亩,青山绿水环抱。庄园主别墅是一座两层楼房,有地下室、库房、车库。庭院内花团锦簇,艺术雕像点缀其间,地下室收藏了许多梵高、达·芬奇等艺术家的珍品。库房内展示了从上世纪初该家族使用过的各种名车。室内豪华、气派。室外优美,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Kykuit”是一个荷兰词语,其荷兰语含义是“远眺”。因其坐落在纽约上州的一座名为Pocantico的小山丘上,这个山丘是附近的最高点,可以俯瞰哈德逊河并远眺纽约市的天际线(但近年由于树木的繁茂生长已经无法看到纽约市)。其位置临近因小说闻名的断头谷,在纽约市以北1小时车程。其住宅建筑之豪华,室内布置之奢华令人惊艳,其中还陈列了许多国家的文物,包括中国古代的瓷器。
建筑特色
石头建造的主楼是设计师Chester Holmes Aldrich和William Adams Delano设计的,花了6年时间建造而成。其灵感来自庄园内的Rockwood大厅,该大厅是约翰·D·洛克菲勒的弟弟威廉·洛克菲勒的住所。主楼在1913年经过多次翻修改进后最终形成现在的外观。包括地下室一共6层:2层地下室,1层露天阁楼,3层房间楼层,并且包括地下送货通道。在1976年就被美国定位国家历史文物。
该庄园的园林设计最初是交给著名的中央公园设计公司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但是约翰·D·洛克菲勒不喜欢他们的设计,之后他自己亲自设计,并且大量移植整棵树木,设计外观和很多蜿蜒的公路。1906年之后的园林景观设计则是由设计师William Welles Bosworth设计,这时加入大量的喷泉、亭子和古典雕塑。这些法式新古典主义(Beaux-Arts)的设计被誉为该设计师最成功的作品。洛克菲勒的大孙子尼尔森·洛克菲勒是个疯狂的艺术收藏家,他把原本空荡的地下通道改成了连绵不断的艺术精品收藏馆,满墙的毕加索等艺术大师作品。该庄园主楼在1995年由建筑公司Herbert S. Newman and Partners翻新了一次,把一楼彻底设计为方便大量游客团参观的设计,把三楼四楼的佣人房间扩大改为客房。
庄园组成
主建筑楼
庄园内的主建筑楼建造在一个山丘上,而山丘是附近的制高点,所以在这里可以俯览哈德逊河的美丽风景,甚至可以眺望纽约市。这座楼地面4层是住房,地下2层是艺术收藏馆。由于已经交由国家公园管理,成为了旅游点,在主楼参观有导游讲解、引导,并且需遵守指定的路线前进。室内的摆设完全遵照洛克菲勒家族的生活模式,里面的陈设与装饰相当考究,所有原料都来历不凡,可惜室内不允许拍照。有意思的是,这里陈列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包括清代的陶瓷、木雕门神、明清时期的木制家具、绘有龙的图案的窗帘等等。
主别墅
庄园主别墅是一座两层楼房,有地下室,另有库房,车库与之配套。庭院内花团锦簇,小品,艺术雕像点缀其间,地下室收藏了许多梵高,达·芬奇等艺术家的珍品。库房内展示了从上世纪初该家族使用过的各种名车。室内豪华,气派,室外优美,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主楼后园林
主楼后面是一个设计精美的园林,除了种植了大量树木外,还建有喷泉、亭子和古典雕塑,不过看上去总有点苏州园林的风格。园林挨着哈德逊河,景观一流,望过去江面十分开阔,远处山峦起伏。据说秋天的时候更漂亮,山上的树叶呈现各种颜色,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非常养眼。
庄园内的农场
庄园内的农场被开发成农业示范地,圈养了奶牛、绵羊、猫、狗、鸡等各种动物,还设有磨面坊、种植地等。农场旁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水,清晰见底。不过这两天才看到新闻说位于上流的通用公司的一个电镀厂管理不善,污染了哈德逊河,环保部门发现河床沉淀了大量的致癌物,通用需要支付大笔资金处理河水污染问题。
庄园现况
该庄园的领地内,仍然有10个洛克菲勒后代家庭居住其内。但是绝大部分领土已经捐赠给了国家,卸任的比尔·克林顿总统居住在庄园以北,就是洛克菲勒国家公园的常客。[2]
1946年, 小洛克菲勒曾经提议把庄园部分领土捐赠给联合国建筑总部,以便让纽约市打败旧金山和费城成为联合国所在地。但是之后小洛克菲勒觉得庄园离纽约市还是太遥远了,所以命令其儿子去纽约市东河边购置下17英亩(7公顷)的土地赠送给了联合国建立了今天的联合国总部。
参考文献
- ↑ 美国散记:洛克菲勒庄园豪宅传奇,我的搜狐,2016-08-11
- ↑ The Ex-President Next Door -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