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泰尔一世 (西法兰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洛泰尔一世
原图链接

洛泰尔一世法语Lothaire Ier拉丁语Lotarius I[[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约941年 - 986年3月2日)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最后第二位國王。在位時間(954年—986年)。為路易四世 (西法兰克)|与王后萨克森的格波加之子。

他去世后不久加洛林王朝绝嗣。[1](加洛林王朝是自公元751年後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在此之前,其王朝成員以“宮相”的身分涉理王國朝政。在公元751年,卡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在名義上繼承了古典時期的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這使得卡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 卡洛林家族起源於今日法國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蘭克人部落,在當時混亂不安的時代,只要有能力就極有可能出頭。丕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身有能力並得到軍隊的支持,於是推翻了部落中舊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而就在此時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倫巴底人的入侵,當時羅馬教會的教皇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皇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 不料丕平竟然打了勝仗,並且把所佔領的倫巴底人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皇,當作是一份大禮,其作用是:使其羅馬城周圍有一個安全且緩衝的保護,使敵人不容易入侵,史稱「丕平獻土」。原來教皇只是屬於宗教上的領導,但因有這一大片土地要管理,故慢慢的有關部隊、百姓生活、政府機關運作等等這些俗世的事物,教皇都得耗費時間來管理。也就是說原本教皇只是教會的領袖,但曾幾何時教皇更是政治上的領袖。所以之後歐洲的一些蠻族國王因著丕平的例子,開始了一個新的認知:只要王能獲得羅馬教皇的加冕,則就算當初是自立為王,此時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時也讓百姓們可以信服、有實質的權柄來指揮所屬的百姓和領土。 一般認為,“卡洛林”的名稱,是源自其最著名的君主--查理大帝的祖父查理·馬特的拉丁语名字“Carolus”。最後一位卡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死於首位皇帝登基後一百多年的公元899年。).被卡佩王朝取代,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兰西王国。由于法兰西王国直接继承于西法兰克王国,所以作为西法兰克国王的他也被承认为法国国王

妻子

他娶了圖爾的埃芒加德[2]图尔的埃芒加德 (Irmingard von Tours)是中法兰克王国皇帝洛泰尔一世的第一任妻子。她的父亲是图尔的霍格,该族被声称为墨洛温王朝的后裔,Etichonen王朝的一位成员。

她死於851年。他最小的兒子是私生子。

三个兒子

洛泰尔一世 (德语: Lothar, 法语: Lothaire, 意大利语: Lotario),意大利国王 (818年 – 855年) 和神圣罗马皇帝 (840年 – 855年)。是皇帝虔诚者路易和他的妻子——埃斯拜公爵Ingerman的女儿——埃斯拜的埃芒加德的长子。他领导了他的同母兄弟丕平一世和日耳曼人路易反对他们的父亲的叛乱,以抗议他试图让他们的异母兄弟秃头查理也继承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此后兄弟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整个帝国的分裂,并奠定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基础。 他的王国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 — 长子路易二世接受了意大利和皇帝称号,次子洛泰尔二世接受了洛泰尔尼亚;小儿子查理接受了普罗旺斯。.

长子 - 路易二世 (意大利) 小路易二世 (825年11月1日 – 875年8月12日),加洛林王朝成員,於844年成为意大利国王,后于855年成为罗马帝国皇帝直到去世。 小路易二世是洛泰尔一世皇帝和图尔的埃芒加德的长子、皇帝虔誠者路易的長孫、查理曼大帝的曾孫。.

次子 - 洛泰尔二世 (洛林) 洛泰尔二世是皇帝洛泰尔一世和圖爾的埃芒加德所生的次子、神聖羅馬皇帝路易二世的弟弟。他娶了Teutberga,她是Boso the Elder的女儿。.


路易二世 (825年-875年)

Hiltrude (826年-865年)

Bertha (c.830年-852年)

Irmgard (c.830年-849年)

Gisela (c.830年-856年)

洛泰爾二世 (835年-869年)

Rotrude (c.840年)

查理 (845年-863年)

Carloman (853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