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美国的阿拉伯人(王延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流落在美国的阿拉伯人》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延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流落在美国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世界真是一个特殊的世界。世界上最富裕阔绰的国家集中在那里,贫穷战乱的国家也集中在那里。少数阿拉伯富豪,一掷千金万金。据说有一个巨富,因为车子在伦敦迷路,就大动肝火,掉头而归,挥手将重金购买的豪宅抛掉。阿拉伯富人成了纸醉金迷的代名词。
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国际原因,很多阿拉伯国家常年处在枪声炮声炸弹声的恐怖之中。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很多难民像吉卜赛人一样到处流浪。 美国就有许许多多流浪的阿拉伯人。
儿子家的对面,是一个有钱人买的投资房,交工之后一直无人入住。我们第二次到美国,这栋房子里住满了人,全都是流落在美国的阿拉伯人。男人白色的长袍,女人黑色的面纱,半句也听不懂的阿拉伯语……从进进出出的人口和来来往往的车辆判断,最低是3个家庭挤住在这座房子里。
衣衫不整。车子破旧,一看就是一个寒酸的群体。
我问儿子,这么多的阿拉伯人来到美国做什么?
我问,哪个国家的人多?
儿子想了想说,可能是伊拉克的人最多。
真是绝妙的讽刺!美国在这个国家制造了腥风血雨,这个国家的难民又跑到美国来避难。
他们靠什么生活呢?
儿子说,你细心观察一下就知道了。
没事的时候,我就背着手,在这群阿拉伯人的门前走来走去。
我很快就看懂了,这群阿拉伯人主要是靠捡废品生活。
他们不用买什么家具家电,路边捡来的吸尘器和厨房用具,都是七八成新的物品,闪着亮晶晶的光泽。
他们的财路也在废品堆里寻找。
休斯敦的舒格兰废品回收工作做得很不好,表面上家家有一个蓝色的可回收废品的塑料箱子,也像模像样地摆在路旁,实际上家家的废品还是不分类的随便扔,没有人管。美国人爱折腾,家具和电器经常换,产生了大量的纸壳和木板条什么的,这就给流落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空间。在休斯敦,靠捡废品会活得很好。
他们开着客货两用车早出晚归,把捡来的废品分门别类地放在后边的院子里,堆得像一座座小山,那是他们的宝山,那是他们生存的希望。
他们很自尊,从来不在居住地的附近捡废品。附近有些美国人出于对他们的同情,故意把一些可以变钱的废品放在路边显眼的地方,可他们却一动也不动。他们不希望看到邻居怜悯的眼光。
他们就把自己封闭在那个院子里,不和任何外界人交往。男人那厚厚的袍子,遮住了休斯敦的阳光;女人哪薄薄的面纱,遮住了邻人的眼色。
他们的孩子也不和美国的小朋友接触,就在自家门前的草坪上玩儿,踢远了足球都赶紧追回来。
只有一个伊拉克妇女例外,常推着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到我们这边走走。
儿媳万昕在门前碰到她,就和她聊上几句。她的英语说得还可以,有一次还伤心地说起了她的过去。她的家境原来很好,丈夫在石油公司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有房有车有存款。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她和丈夫逃到了美国,投奔一个亲戚。在亲戚家住了几年,亲戚有些烦了,找个借口就把他们赶出来了,他们就和这些阿拉伯人合租住在一起。丈夫在一家超市做搬运工,收入不高,她又有了这双胞胎的孩子,也无法出去工作,只能这样生活。她还是很满意,说总比那些没逃出来人要安定一些,远离了枪声爆炸声。
万昕问她,这里住的都是伊拉克人吗?
她说不是,还有一户黎巴嫩人,一户利比亚人。
万昕问,那几户阿拉伯人的生活怎么样?
她苦笑着说,你们不是都看到了吗?
万昕安慰她,有一次要把安迪和埃文用过的玩具送给她。她婉然谢绝了,说伊斯兰人不能轻易接受别人的礼品。
可能是他们几家合住的缘故,门前的草坪没有人修剪没人打理,不施肥,也不浇水,人工种植的绿化草都枯死了,只有野草还一棵棵地活着。草坪虽然很难看,毕竟还有绿色的生命存在。
我想,这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野草,不正像流落在美国的阿拉伯人吗![1]
作者简介
王延忠,1946年出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退休前为绥化市北林区戏剧创评室专业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