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济宁新闻网 的图片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始建于1905年,坐落于运河之畔,现占地面积2746平方米,建筑面积7740平方米。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109人,教学班26个班。

2013年7月,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将迁入济宁一中西校区(原济宁二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面对新的机遇,该校将再接再厉,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创办一所“学生高素质·教师高水平·管理高效益·文化高水平”的现代化素质化学校。

学校概况

原为济宁市 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05年,坐落于运河之畔,现占地面积2746平方米,建筑面积7740平方米。在校生2000余人,教职工109人,教学班32个班。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是2008年暑期济宁市区域调整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由济宁市原第十七中学批准成立的学校。原市第十七中学历史悠久,区域调整后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校的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学校领导认为,只能“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业绩”。让运河实验中学成为师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所中学,成了全校干部职工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8年10月因行政区划学校更名为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市中区第一所实验初中——运河实验中学成立。“运河”——开放的情怀;“实验”——创新的精神。年轻的实验中学,既承载了百年名校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又焕发着新创学校奋发向上的蓬勃生机。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1],完善的办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实力,优良的校风校纪,出色的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同类学校的前茅。

学校实力

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成绩离不开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连续投入巨资,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不仅各种教学设施齐全,而且某些硬件设施在城区处于领先位置。学校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素质教育[2]创新平台系统和校园音乐自动播放系统,一线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拥有理化生专用实验室、仪器室、音美劳器材室、2口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素质强。在83位专任教师中,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72人,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36人,80%以上教师是省、市、区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其中省教学能手2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优质课或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等20多人;区名师、兼职教研员、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40多人。全校80%的教师均主持或参加过课题研究,学校曾被评定为全国教育教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验学校。

发展规划

学校采取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在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社会群体、学生群体中问卷调查,经过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在市中区教育的指导下,制定三年整体发展规划。即,以创建“和谐教育、省级名校”为核心目标,抓住学校开发向南拓展的有利时机,并充分利新一轮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大好时机,全面实施“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强校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水准,力争在三年内把运河实验中学建成设备现代化、队伍精良化、质量一流化的省级规范化名校,为中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文化支持。

学校自创办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德为首,学为先,文为根,人为本”为校训,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为校风,以“师生为本,尊重个性,平安和谐 ,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学生高素质,教师高水平,管理高效益,文化高品位”为总体奋斗目标。

这一发展规划分为: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总务工作六个部分,层层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学校三年三个阶段的总体发展规划。

科学的决策,精准的定位,祥实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学校荣誉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学楼、办公楼各层墙壁悬挂张贴名人名言、名校伟人简介、运河文化及儒家经典;学校还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的规程,活动中,80%以上的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

学校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良的校风教风,出色的教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航海模型活动示范学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基地、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市网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遵纪守法光荣学校、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区精神文明单位、区十佳德育学校、区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