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浙江典型脆弱人工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案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浙江典型脆弱人工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案例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工经营,导致浙江省内马尾松、杉木[1]等用材林林分结构单一、生产力低下、生态服务功能不强,山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劣变、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森林类型。

2016年以来,项目组在浙江建德、淳安、临安、富阳、安吉、德清、庆元及永嘉县四海山林场等15个国有林场的典型脆弱人工林改造及建设中进行了应用推广。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解决脆弱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恢复、生物多样性差;森林结构自然条件下难以完成的问题。

三、技术要点

(1)全面揭示了山核桃、板栗[2]、马尾松等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影响山核桃林地土壤生产性能的主要肥力是pH、有效钙和有效镁;研发了山核桃专家施肥系统,为人工林的土壤管理提供基础。

(2)筛选出了适于杉木连栽地的杉木无性系‘K13’;研发了林下补植套种树种的容器苗培育技术:其中基质A(黄心土︰泥炭︰锯末=60︰20︰20)是红楠和刨花楠容器苗生长的最优基质,浙江樟则以基质B(黄心土︰泥炭︰锯末=40︰30︰30)为佳。红楠、刨花楠、浙江樟适宜的育苗容器规格为10cm×14cm,14cm×18cm,18cm×22cm,为人工林生态修复提供苗木保障。

(3)研发出了人工用材林干扰树间伐技术,该技术实施3年后,杉木林单株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生长量分别是对照林分的1.30倍和1.25倍,而马尾松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伐林分目标树的80%和55%;生草栽培技术包括草种的选择、栽培时间、播种量等,林地生草栽培后,土壤有机质、脲酶、过氧化氢酶显著提高了21.5%~36.4%,31.3%~48.9%,23.6%~26.9%,为人工林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4)构建了4个目标层、11个要素层、34个指标层的人工林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为评价人工林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应用成效

成果已在建德、淳安、临安、富阳、安吉、德清、庆元及永嘉县四海山林场等15个国有林场的典型脆弱人工林改造及建设中应用,应用面积63.4万亩,为国家战略储备林、彩色健康森林、世行贷款林业发展项目、生态经济林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两美浙江”和浙江“大花园”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适用范围

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华东地区的生态脆弱人工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