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江大学(校园风光)原图链接来自 百度 的图片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简称“生工食品学院”)由四校合并后的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

学科设置

学院现设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营养2个系,1个教学实验中心,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智能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加工工程、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等5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1]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系统工程为国内高校中率先自主设立并被列为国家A类特色专业的本科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10人、研究生2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9人,博士研究生119人,外国留学生10人,有在站博士后9人。2008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8.6%,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100%、考研录取(出国)率达38%。2008年,学院有1位博士生获学校最高奖--竺可桢奖学金,1位博士生获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1位博士生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位博士生被推荐参加2009年全国优博论文的评比。2008年度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258篇,其中SCI论文116篇。

科研队伍

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69人)。教学科研队伍中具有正高级人员20人(其中2位分别为加籍、澳籍专家),副高级人员33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81.5%。教师中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4人、第二层次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基金1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人。1位教授任TOP期刊《Transaction of the ASABE》副主编,1位教授任SCI期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PJCN》》主编,1位教授任英文期刊《Biolog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副主编,4位教授任多本杂志的国际编委,1位教授获亚太临床学会年度杰出贡献奖,1位教授任教育部学科评议组成员,1位教授任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1位教授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位教授分别担任省重大专项工程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技术专家组组长。另外,学院还聘请光彪学者1人、光彪特聘教授1人,包玉刚特聘教授1人,还聘请了2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

学院现承担科研课题2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2]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省重大项目13项,重点项目10项),横向重大项目12项。2008年,学院到位经费2930万元,教师人均科研经费42.5万元。2008年,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全年共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TOP期刊论文50篇,SCI收录论文127篇、EI收录论文72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获发明专利19项。两个一级学科的人均SCI论文数、人均科研经费数等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视频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相关视频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航拍
2020年浙江大学面向高考生的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