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images/0/03/%E6%B5%99%E6%B1%9F%E5%B7%A5%E4%B8%9A%E5%A4%A7%E5%AD%A6%E6%B3%95%E5%AD%A6%E9%99%A2.jpeg)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于2000年由学校按照“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定位而设立,法学院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师资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大力引进和加强自身培养,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良好,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共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讲师及助教[1]15人,绝大部分教师拥有博士、硕士学位,80%以上为中青年教师。有30位教师拥有律师或司法资格,另有多名教师拥有医师、经济师、检察官、警察的执业经历或从业资格。
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与法学研究方面,法学院设有知识产权、理论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2]、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等学科,学院拥有浙江省唯一的省级刑法学重点学科,民商法(知识产权)和诉讼法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法学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法学专业是浙江工业大学重点专业,知识产权专业是全国5家经教育部批准特设的专业之一。
2009年以来,法学院共获得法学类国家社科规划办、教育部、司法部、省社科规划办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项,在法律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
我院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丽水市人民检察院等10余家司法机关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20项,在刑事法学、知识产权、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在刑事与民事司法改革、知识产权诉讼、刑民交叉、行刑交叉等研究领域已形成鲜明研究特色,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学院每年公开出版一本《浙江法治评论》,融汇了浙江法学学者和法学实践者的法律思想、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在浙江司法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从单一法学教育向法学与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向本科与研究生两个层次的跨越;同时,学院在朝晖校区和屏峰校区分别开设了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的双学位班,为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系统学习法学和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学士学位的机会。
在校生规模9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人。为实现法学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执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法学院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了60余家包括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律师、公证机构在内的法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2008年国家首次允许在校生报考国家司法考试,法学专业毕业班学生约有170余人参加了考试,通过70人,通过率为40%;2009年,法学专业204名大四本科学生有196人报名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以合格成绩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118人,通过率为60.2%,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一名学生获得了浙江省最高分,反映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法学院历届毕业生通过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比例在全校50余个本科专业中名列第一,每年都有数十人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法学院毕业生现已分布在最高人民法院、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海关、武警部队等党政军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
视频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助教丨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搜狐,2018-08-07
- ↑ 经济法学什么?考什么?怎么考? ,搜狐,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