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大阳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大阳村

中文名:大阳村

地址;澄潭遁山

管理制度;民主管理

水田;875.5亩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澄潭镇大阳村

序言介绍

澄潭镇大阳村位于澄潭遁山.大阳村全村共有14个小组,425户人家,1058口人,其中党员41人,为大阳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带来了很打的帮助。大阳村拥有875.5亩水田,405亩旱地1059亩山林,为大阳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富足的沃土。村庄新农村建设良好,拥有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健身活动中心。整洁平坦的道路贯穿村庄,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大阳34村拥有5家企业,家庭手工业开展良好,布机产业蓬勃发展。远近闻名的新昌县来益生态园区正位于此村,它不仅为一些闲置的村民解决了就业苦难,更给村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远的利益。

??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村支委、村委的带领下,在大阳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阳村取得了累累硕果

管理制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千千万万人的事业,在这个事业中,农民是主体,是直接受益者。顺民意,得民心,确保决策能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就要实行民主管理,老百姓自己的事让老百姓自己作主。涉及全村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和集体决策。确定民政救济、低保对象等,村干部不提出对象,而由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村民小组长等一起参与评议,确保享受对象评得合理。村里任何工程,包括集体林砍伐,村干部及其家属都不参与招投标承包。实行村务公开,每季度由村务岗党员和理财小组对村里的政务、财务事务等进行监督。

为了做好新村规划,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让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采纳大多数人意见,在规划区范围内建两座水泥钢筋桥,同时开发一公里,以造福上下片区村民。新村规划尊重民情、切合民意,短时间内就有170多户在规划区内建了钢筋水泥贴了磁板的砖房,一个新村的倩影展现在人们面前。过去大阳村至东留乡公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成为制约村民致富的瓶颈。

改造它是村民们多年的夙愿,但因资金短缺,一直无法实施。村两委抓住机遇,争取上级支持,同时,采用一事一议办法,发挥退休干部较多的优势,订立修路章程,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发动村民及社会各界捐款修路。经过不懈的努力,总投资310万元,长9公里,路面宽5米的公路硬化全线贯通。如今,每天从这个村快捷地运往广东的蔬菜有100多吨。为了筹措大阳农贸市场建设资金问题,村两委提出公开招投标出让集体人工林经营权,经老干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顺利实施

经济发展

悠悠大阳桥见证了大阳村从"脱贫"到"温饱",从"致富"到"小康"的巨大变化。是什么让该村从一个贫困的山旮旯变成远近颇有名气的新农村、文明村?

说一千,道一万,村党支部最关键。

大阳村处在东留乡北部六个行政村中心地带,曾是县、乡有名的特困村、后进村。年仅二十三岁的王广英被推举为党支书,新班子上任后,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解决遗留问题,在村民中逐渐树立威信。支部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起模范带头作用,紧要的是抓好作风建设。他们定期过组织生活,组织党员学习时事政治和科技知识。组织党员去古田会议会址、瑞金、长汀等地参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保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本色;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开阔视野,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将岗位职责规范上墙,随时对照检查党员落实制度。

发展才是硬道理。大阳村过去穷,根子是基础条件差、种植模式单一。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两委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后劲,筹措资金在市场边配套建成商业大楼,村部综合服务大楼720多平方米,筹资20多万元兴建6座水泥桥,争取上级补助和群众自筹,兴修水利10多万元,筹集6万元在农田集中地修筑机耕路;筹资5万元实施大阳小学道路硬化,兴建篮球场,改善办学条件;筹资3万元,实施村主干道水泥道路硬化;兴建大阳移动基站,全村90%以上的村民拥有电话和手机,86%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引导和培育村农副产品营销协会、水利协会、林业协会、畜牧兽医协会等中介组织,实施农村"六大员"制度。定期公布各项服务内容、发放便民服务卡,受理农户的咨询服务,经常收集和发布农业科技信息、病虫害预报、流通信息以及计生、林业、文化、土地、防疫、医疗保健等信息,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服务[1]

根据资源,气候、区位特点,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烤烟、水果、无公害蔬菜、瘦肉型猪、食用菌等产业。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支书王广英率先在自己五亩责任田上种上烤烟,在他示范下,该村种烟面积由300亩扩大到1200亩。党员、农技员钟裕长在自己地里种了一亩冬瓜,当年第一代瓜卖了13000多斤,第二代瓜10000多斤,总产值6000多元。在他带领下,邻里也种了冬瓜。该村基本实现了户均5亩果、5头猪、8亩菜(复种指数)、600袋食用菌等,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因地制宜发展"山田院",打造农民的生态家园。村民朱大华承包南坊林场20多亩的果园,建起了生态养殖场。与电信分公司结成对子,建设电子阅览室,举办培训班,教村民上网。实施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富余劳动力500人外出务工。

双定"监督台,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把党员安排在五个岗位上,落实岗位职责,每个岗位组长每月汇报一次本岗位党员工作落实情况,每个党员牢记本职,时刻带好头。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关视频

美丽乡村新阳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