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走扬州(漠风)
作品欣赏
浮光掠影走扬州
深秋的扬州没有落叶,因为她是南方,水乡把我的梦挂在润扬大桥上。满城的香樟树像南方汉子,细腻而扬刚。我就这样轻轻地走进扬州,文昌路把我的思绪一丝一丝拉出,我感到这座城市的真实,就像她的古朴建筑,来过之后,眼睛不由得一亮:真漂亮的一座城市!
扬州并不在乎你的赞美,她像一个走时装的模特,微笑着面对人们欣赏的目光,她就这样走过了几千年,从吴王夫差到隋炀帝扬广,从扬州八怪到学者朱自清。岁月把扬州由海之城变成陆上之园林画,我在扬州,如在画中读书。瘦西湖一直是我的最爱去处,每天水雾升起,我就在雾中散步,二十四桥今犹在,不知玉人在何处?而我并非要找玉人,实在是享受扬州的深秋美景。瘦西湖里的鱼不时地跳跃,它们在挑逗游人的目光,我的数码相机总是扑捉不到那美妙的一瞬 。
扬州借我一双慧眼,终于认识一个字“邗”,邗城、邗沟、邗江区,这个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并不多的汉字,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历史。吴王夫差开邗渠筑城,这在扬州几乎家喻户晓,据载,春秋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81年)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在公元前486年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最初南端自长江引水北流,向北绕经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航道弯曲,到末口入淮河。隋大业元年( 605 ),炀帝开挖通济渠时,又开邗沟,自山阳至江都入扬子江,沟通江、淮,成为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州博物馆,解说员说吴王夫差和隋炀帝扬广是扬州心目中的神,扬州有记念他们的庙宇,而我并没有去拜谒,我在反复回忆曾经学过的教科书。我想历史是人写的,也许扬州人更清楚,一个“邗”字,把千古罪人变成了英雄,扬州人让我大吃一惊。吴王是败在一个叫西施的女子手上,何错之有?那是一个温柔而漂亮的女子,她给了吴王夫差十年之爱,吴王竟不知这是越王勾践的美人之计。有情的吴王,他没有越王的复仇心理,当他把美人拥入怀里的时候,有一个人正在窃笑,他的宽容让越王找着了一个复仇的机会。当那场战争结束,人们只记得“卧薪尝胆”,“邗”字只有扬州人认得,夫差永远属于扬州。至于那个隋炀帝,他像历史上的众多皇帝一样贪色,那是人的弱点,然而一条大运河,贯穿了中国的南北交通,这些扬州人也记在心里。在夫差和扬广的塑像前,我伫立了许久,不是崇拜他们,我为扬州人的客观公正而起敬意。
扬州人公正就像他们的雕刻技术一样,不管玉雕还是木雕,他们把中国的雕刻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人说中国的最好玉石在新疆和田,和田玉的最好雕刻在扬州,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昆仑山上的石头却在扬州人手里成了艺术。在玉雕厂,有人说买一块玉吧,它肯定比在新疆还便宜,我说不是买玉,是买艺术,我们感谢扬州,扬州的能工巧匠能雕出生活的真谛。不是吗?扬州不光玉雕,木雕也有着灿烂的历史,在扬州博物馆有着中国最为完整的雕版印刷模板收藏,我走过表演师傅的面前,他们依然反着刻字,印刷出的作品还是那么正楷而有功力。
扬州人似乎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懂得生活,尤其以扬州的园林艺术为代表,走进扬州才知道怎么叫生活,个园和何园是扬州园林艺术之精典。园林就是私家住宅,那不是一般人能住得起的,走进园林,你像是在做梦。这是扬州盐商们的杰作,园林就像一幅画,或者就像一首诗,山水相间,长年春色满园。据说在清代,扬州的私家园林多达百处,说明当时扬州盐商之多,富有者之多,但他们的地位并不高,造园林也是在园他们的梦,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商人们也在极力提高自己的地位,营造高雅的书綣氛围。从个园与何园风格看,它们分别具有中国古典山水画和西洋画两种风格,可见设计者独具匠心,山、水、树、径、桥、亭、台、轩、榭、阁、廊、门、柱、厅、堂等等,无不让人赏心悦目。深秋走在个园、何园的小径上,望着园中的花花草草,想象这座历史名城,她真像一幅画呢。
初到扬州,扬州与我都很陌生,古人“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是深秋走扬州,刚去时只在瘦西湖散步,以为扬州就是瘦西湖,走入城里,以为扬州只有文昌阁,当去了博物馆、个园、何园、盐商小宅、扬州大学,实际还没有走进扬州任何一个深宅小院。我只好买了扬州三把刀、橡皮糖、酱菜,算是来过了。那一晚,扬州的朋友请到百年伊斯兰老店吃饭,然后请扬州师傅修脚,我对朋友说,扬州这地方真好。[1]
作者简介
漠风,陕西神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