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海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南海桑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海南海桑

学 名:Sonneratia × hainanensis

W.C. Ko, E.Y. Chen & W.Y. Che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海桑科

属:海桑属

种:海南海桑

命名者:W.C. Ko, E.Y.

Chen & W.Y. Chen

命名年代:1985

海南海桑(hǎi nán hǎi sāng),学名:Sonneratia × hainanensis W.C. Ko, E.Y. Chen & W.Y. Chen,异名:Sonneratia hainanensis ,是海桑科海桑属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状,叶对生,革质,阔椭圆形或近圆形,罕有阔卵形,花大而美丽,通常簇生于枝顶,罕为单生,花梗粗壮,靠近花萼基部具关节;萼管钟形,裂片厚革质,三角形,内部红色,在萼片之间花瓣生长的位置,花瓣缺,雄蕊多数,子房全部沉没在萼管内,近球形,花柱宿存,略弯,胚珠在每室内多数,浆果扁球形,种子极多数,细小口。 海南海桑为中国特有树种,仅天然分布于中国的海南岛文昌。海南海桑分布区气候高温湿润,常与桑海桑杯萼海桑角果木海莲等混生。 海南海桑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植物名录。海南海桑作为沿海红树林的组成成分之一,对于防风、防浪、固堤、保护农田和村庄、促淤造陆有显著效果,同时,其树干饱满,材质好,生长速度较快,亦可作为中国红树林可用材树种,木材为装饰和建筑用材,其指状根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木栓的代用品。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 [1]

海南海桑形态特征

花大而美丽,通常3朵簇生于枝顶,罕为单生,花梗粗壮,长2-3厘米,靠近花萼基部具关节;萼管钟形,具6钝棱,长10-12毫米,宽16-20毫米,萼檐6裂,裂片厚革质,三角形,内部红色,长15毫米,宽6-7毫米,顶端微短尖;

在萼片之间花瓣生长的位置,有明显的退化雄蕊存在;花瓣缺,雄蕊多数,长4-4.5厘米,着生于萼管喉部;子房全部沉没在萼管内,近球形,长8-11毫米,直径13-14毫米,具12室;

花柱宿存,略弯,长4厘米,有头状的柱头;胚珠在每室内多数,浆果扁球形,长4-4.5厘米,直径5-6厘米,基部有向上伸展的萼裂片和有时具1对小叶;种子极多数,细小口。

海南海桑近种区别

在野外,海南海桑与同属植物卵叶海桑(Sonneratia ovata Bac ker)在形态上的差别不是特别显著,海南海桑的叶片颜色较深,叶片长度与宽度相差不大,近圆形;而卵叶海桑的叶片颜色较浅;叶片长略大于宽,呈卵形;当花蕾存在时,就能从萼片上是否有瘤状物作出正确判断;卵叶海桑花萼片具瘤状突起,海南海桑则无。 卵叶海桑

海南海桑产地生境

海南海桑 海南海桑仅天然分布于中国海南文昌市宛头和不阁两地的红树林中。 海南海桑分布区气候高温湿润,属热带季风气候类型,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均温24℃,年降雨量1700毫米。土壤为坚实的沙泥土,大潮时海水可到达。冠幅下生长着角果木、海莲、榄李、红树、木果楝、瓶花木等红树植物。

海南海桑耸立在其他红树植物之中。长在文昌市头宛的海南海桑生,有两株生长于头宛村前中潮滩地,与拟海桑、海桑、红树、海莲等混生,立地条件较好,土壤松软,淤泥深厚,常有潮水浸淹,另外四株生长于霞场村中高潮滩地,与卵叶海桑、杯萼海桑、角果木、海莲等混生,土壤为淤泥土。

海南海桑繁殖方法

海南海桑采用种子育苗。每年6-9月为最佳采种期,洗净的种子应置于含有水的储存缸中,避光、阴凉处储存备用,育苗采用配制培养土,育苗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淡水降低苗床盐度,并注意预防螃蟹、病虫对幼苗的危害。

海南海桑栽培技术

造林可选秋茄等其它树种营造混交林,选用40-80厘米高的苗木,株行距规格可为4米×4米,在抚育期内应注意清除藻类及残次林木。

海南海桑主要价值

海南海桑作为沿海红树林的组成成分之一,对于防风、防浪、固堤、保护农田和村庄、促淤造陆有显著效果,同时,其树干饱满,材质好,生长速度较快,亦可作为中国红树林可用材树种, 木材为装饰和建筑用材,其指状根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木栓的代用品。

海南海桑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海南海桑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植物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 (CR),极小种群。

濒危原因:海南海桑的个体数量有限,分布范围狭窄,天然更新差,在海南海桑生长的区域内,很少见到海南海桑幼苗的存在.造成海南海桑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大量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南海桑生长的环境。由于红树林生长地建鱼塘、虾塘,砍掉了大量红树林植物,海南海桑亦受到砍伐破坏的威胁。

海南海桑母树少,种子又极易受螃蟹啃食、虫害;由于受涨退潮的影响,种子易被潮水冲走,且生长地可能缺乏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条件。

海南海桑花粉平均败育率为54.34%,花期和果期的落花和落果现象极其普遍,在初果形成后便开始落果,至果实成熟时,落果率高达70-80% ;海南海桑果实含种量、种子优良度和发芽率除较海桑科另一濒危种拟海桑高外,与其他海桑属植物相比均偏低。

保护措施:

加强对海南海桑现有生长地的管理与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乱砍滥伐,辅助幼苗生长,扩大引种栽培,确保种质资源。

加强海南海桑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其水平影响物种长期生存和进化。对稀有 濒危植物遗传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是探讨其适应性、生存力的基础,也是分析致濒机理的基础,从而帮助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加强海南海桑的繁殖生态学研究。植物的再生依赖于繁殖,经历孢子发育、传粉、受精、种子成熟、扩散、休眠、发芽形成幼苗等阶段。每个个体都必须经过环境压力、竞争、捕食和疾病所造成的危险。最终成活的个体很少,许多植物的濒危性状发生在繁殖阶段。因此,植物的繁育系统在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必须加强对海南海桑繁育系统包括开花、花粉、花粉传播者以及传粉者与植物关 系、种子成熟过程与萌发条件等方面研究;由于海南海桑母树少,采种困难,可尝试进行无性繁殖方面的研究,打破海南海桑育苗仅能靠采种的局限性,更有效地增加海南海桑树种数量。

参考来源

  1. 海南海桑,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