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蓮

中文名稱:海蓮

學名:Bruguiera sexangula (Lour.) Poir.

別稱:剪定樹、小葉格拿稍、羅古(廣東海南)、尖瓣海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桃金娘目

:紅樹科

:木欖屬

:海蓮

海蓮(學名:Bruguiera sexangula (Lour.) Poir.)是紅樹科、木欖屬喬木或灌木,高1-4米,稀達8米,胸徑20-25厘米,樹皮平滑,灰色。葉矩圓形或倒披針形,花單生於長4-7毫米的花梗上,盛開時長2.5-3厘米,直徑2.5-3厘米;花萼鮮紅色,微具光澤,萼筒有明顯的縱棱,胚軸長20-30厘米。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季。

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和海南。生於濱海鹽灘或潮水到達的沼澤地。

樹皮含單寧23%;材質堅硬,色紅,多用作燃料。樹皮含單寧19-20%。海蓮是紅樹林造林的主要樹種,是優良的紅樹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海蓮

學名:Bruguiera sexangula (Lour.) Poir.

別稱:剪定樹、小葉格拿稍、羅古(廣東海南)、尖瓣海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桃金娘目

:紅樹科

:木欖屬

:海蓮

命名者及年代:(Lour.) Poir,1953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高1-4米,稀達8米,胸徑20-25厘米,樹皮平滑,灰色。葉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7-11厘米,寬3-4.5厘米,兩端漸尖,稀基部闊楔形,中脈橄欖黃色,側脈上面明顯,下面不明顯;葉柄長2.5-3厘米,與中脈同色。

花單生於長4-7毫米的花梗上,盛開時長2.5-3厘米,直徑2.5-3厘米;花萼鮮紅色,微具光澤,萼筒有明顯的縱棱,常短於裂片,裂片9-11,常為10;花瓣金黃色,長9-14毫米,邊緣具長粗毛,2裂,裂片頂端鈍形,向外反卷,無短刺毛,裂縫間有刺毛1條,常短於裂片;雄蕊長7-12毫米;花柱紅黃色,有3-4條縱棱,長12-16毫米,柱頭3-4裂。胚軸長20-30厘米。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季。

主要變種

海蓮的變種為尖瓣海蓮。本變種的花萼裂片11-13,常為11,花瓣裂片頂端尖,常具1-2條刺毛。分布於中國廣東瓊山、文昌、崖縣;生於淺海鹽灘或潮水到達的沼澤地。

產地生境

海蓮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文昌、瓊山、陵水、儋縣。生於濱海鹽灘或潮水到達的沼澤地。亦未見有純林,多散生於秋茄樹的灌叢中。

繁殖方法

胚軸處理:海蓮在海灘上進行插植造林的種子(胎生胚軸)要新鮮、健康、無病蟲害。營養袋苗的營養土須粘實,沙的含量不能超過20%。在6-8℃的低溫保濕條件下貯藏或採用沙埋的方式貯藏。

圃地選擇:苗圃地宜選設在河口灣地區的近岸高潮灘,鹽度低、風浪小、潮水能正常淹浸的地區。如天然紅樹林內緣的疏林地或林中空地。

苗床處理:清除苗圃地中的雜物並平整苗圃地,周圍用紗網圍住,網高1米左右。用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殺除其中的蟲蟹等動物。

播種方法:在苗圃地內選取一定的區域用作苗床,鋪15厘米厚的營養土。播種前用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等對胚軸和苗床進行消毒。在淤泥深厚、風浪較大的潮灘,胚軸插植深度約為其長度的2/3,儘量插竹(木)杆將胚軸固定;土質硬實、風浪較小的潮灘胚軸插植的深度約為其長度的1/2。播種後覆蓋0.5厘米厚的營養土,輕輕壓實,用紗網蓋住並固定。胚軸發芽約10天後再將紗網移開。播種篩選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進行。

栽培技術

  • 苗期管理

移植:當播種苗長至5-6厘米高時(出土後約60天),移入營養袋中。營養袋的規格為8厘米×10厘米。營養土的配方為壤土:有機質:細沙土=4:2:1,每1米3營養土加磷肥50千克。營養土完全腐熟後方可裝入營養袋。營養袋苗床寬1-1.2米,苗床間距寬0.5米。

水分:退潮後使用淡水澆灌苗圃地。淡水澆灌量根據幼苗大小、潮水情況和氣溫而定。苗木越小需要的淡水補充量越大,剛播種後每天澆淡水3 -5次。小潮和炎熱乾燥時加大淡水澆灌量。

防寒:苗圃地在冬季要採取搭建薄膜溫棚等措施,以預防幼苗受到凍害。特別要預防冷季的突然降溫現象。

施肥:結合苗木的生長情況,可適當施肥2-3次,但在苗木出圃前1個月不宜施肥,以免因苗木生長過快木質化程度低而影響造林成活率。

  • 造林

選地整地:對于海蓮來說,適合造林的位置為高潮灘和中潮灘。對於潮灘面位於平均海面線以下而又急需進行紅樹林營造的潮灘,可以採取條帶狀填挖的方式來提高灘面水平,以達到海蓮等紅樹林群落宜林地要求。造林地內若有雜草,要進行適當處理或清除,如大米草、薇甘菊等。

造林季節:海蓮等紅樹林群落的造林季節為春、夏季,最適宜的時間為5月至7月份。

種植密度:根據潮灘的立地條件和樹種生物生態學特性確定種植密度,淤泥深厚、風浪較小的潮灘或速生的樹種適當降低造林密度,土壤貧瘠、風浪較大的潮灘或慢生的樹種適當提高造林密度。

幼苗固定:在風浪較大的中、低潮灘,對幼苗進行固定以減輕風浪的影響。固定方法是在幼苗旁樹立一固定物,將幼苗與固定物系在一起。

病蟲防治

在螃蟹及藤壺密集的地方,於造林初期,採用適當的藥劑塗沫在紅樹林樹幹上,或用人工清除的辦法,以防止螃蟹及藤壺危害紅樹林幼苗幼樹。也可每隔3-5天對幼苗噴施有效的藥劑。同時,也要防止鳥類食幼樹葉片,限制在紅樹林區進行過度的下海捕撈作業,為鳥類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和食物來源,從而減少鳥類食紅樹林幼樹葉片的行為。

主要價值

經濟:樹皮含單寧23%;材質堅硬,色紅,多用作燃料。樹皮含單寧19-20%。

生態:海蓮是紅樹林造林的主要樹種,是優良的紅樹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