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鐵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南鐵礦

海南鐵礦中國最大的富鐵礦基地。位于海南省昌江縣石鎮境內。包括石碌鐵礦和田獨鐵礦,屬沉積變質型鐵礦床、赤鐵礦類,是我國開發較早,規模較大,原礦品位較高的鐵礦石生產基地。田獨鐵礦位於三亞市田獨黃泥嶺西北山麓,總儲量為500萬噸,已於1960年采完閉坑。

簡介

中文名稱:海南鐵礦

總儲量:500萬噸

位於:三亞市田獨黃泥嶺西北山麓

英文名稱:Hainan Iron Ore Mine

采完閉坑於:1960年

基本內容

中國最大的富鐵礦基地。位於海南省昌江縣石鎮境內。原地質儲量 3.1億噸(現保有2.26億噸儲量),平均含鐵品位58%。礦區發現於清朝乾隆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掠奪走了40萬噸富礦。1949年又遭到國民黨政府的破壞。1950年海南島解放後,在國民經濟恢復階段,首先恢復了田獨礦區的生產,1957年開始建設石礦區,礦山規模由小到大,先後經過三次擴建,截至1981年底已建成350萬噸的年採礦能力。1983年生產鐵礦石383萬噸,其中,大部分是平爐富礦;此外,還回收了銅、鈷等有色金屬。 海南石碌鐵礦位于海南島昌江縣石碌鎮境內,北距省會海口市280多公里,西與八所港有鐵路相通,相距僅52公里。是我國冶金部大型露天礦之一,因鐵礦品位高著稱,是我國最大的富鐵礦。  

石碌鐵礦礦體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嶺,西起石碌嶺,東至紅山頭,方圓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長,東西狹的長條形。主體礦分布在石碌鎮正南一公里一帶,以北一主礦體為中心。  

「石碌」一名的起源,據考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發現了銅礦,呈孔雀石類型,故名「石綠嶺」後改稱「石碌嶺」,因石碌鐵礦地處境內,故名。  

海南石碌礦,素稱「寶山」,山上有銅,鐵,鈷等礦。早在清乾隆年間,石碌礦山已開採銅礦,當地並於乾隆四十七年立碑「嚴禁私采」。1935年,瓊崖實業局派人到石碌嶺調查銅礦時,第一次發現石碌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1939年2月日本侵占我海南島後,大肆進行掠奪。據史料記載,為了掠奪海南礦產資源,日寇先後從上海廣州香港澳門汕頭廈門等地抓來大批勞工,共68批,25000餘人,加上從海南島各地抓來的勞工達4萬餘人,分在礦山,電站,碼頭,鐵路等做苦工,每天乾重活9小時以上,一日只發4兩飯球,穿麻袋片,睡茅草房。三萬多礦工慘死在日本侵略者皮鞭、槍口之下,到日本投降時,僅倖存5803人。由於日寇瘋狂的掠奪,大批富鐵礦被運往日本,據統計資料記載,石碌鐵礦採礦量為695274噸,被掠奪到日本的礦石竟得694945噸。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殘暴罪行的鐵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石碌鐵礦由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接管,倖存的5803名勞工被大部分遣散,又遭兩次颱風襲擊,使石碌鐵礦變成了廢墟,礦山幾乎成了野獸出沒之地。自從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石碌鐵礦回到人民的手中。人民政府對重建石碌鐵礦十分重視,特別在1959年2月18日,葉劍英元帥視察海南時,提出開發石碌鐵礦後,更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海南石碌鐵礦是我國鐵礦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僅有豐富的鐵、鈷、銅資源,而且還有鎳、硫、鋁、金等多種礦產資源。據探察,鐵礦儲量達數億噸,品位高達62%以上。專家認為石碌鐵礦資源之豐,品位之高,聞名亞洲,稱著世界,被譽為「寶島明珠,國家寶藏」。  這些年來,在中央和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石碌鐵礦經過三期的發展,現在年產鐵礦石達460萬噸。不僅為海南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而且為我國武鋼,湘鋼,包鋼,鞍鋼,太鋼,水鋼、首鋼、上鋼,重鋼……等七十三家鋼鐵公司,提供了優質的原料。可以預料,隨着鶯歌海油氣田的開發,海南電力解決後,礦產資源將被進一步開發,利用,為我國冶金事業的發展,還將做出更大的貢獻。[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