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放映隊(馮連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島放映隊》是中國當代作家馮連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海島放映隊
在祖國的南疆北部灣,有一座風景秀麗的海島叫龍門島。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駐守着一支英雄的海軍部隊,部隊俱樂部里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放映隊。放映隊不但要為自己的官兵服務,還要為周圍的老百姓放電影,很受軍民歡迎,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放映隊共有十餘人,隊長姓黃(連級),是廣東客家人,待人友善,很受戰士們的尊敬。隊員們來自五湖四海:有湖南兵、湖北兵、廣東兵、江西兵、河北兵,還有天津兵,他們說起話來南腔北調。部隊要求戰士們說普通話,可是大家說的普通話仍帶有各自家鄉的味道,偶爾還帶出他們家鄉的土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儘管如此,大家還是非常團結,就像親兄弟一樣。
平時,大家很忙,白天需要檢修機器,檢查影片。因為來的影片都是反的,需要捯正過來,在捯的過程中,發現有壞的地方,需要修補好。晚上是放電影時間,他們經常忙到夜裡十一點多鐘才能休息。他們除了負責本島的放映外,還要負責其它地方的放映任務。整個北部灣,北到北海市,南到東興縣,凡是有部隊的地方都要去,哪怕是幾個人也要去。他們經常坐着部隊的大卡車,風裡來,雨里去。每到一個地方,先要找到兩棵樹,主要是為了掛銀幕。銀幕掛好了,再架放映機,對好放映鏡頭,並把發電機放遠一點,因為發電機發起電來噪音很大,會影響放映效果。還要專門派一個人在看管發電機,保持電壓穩定。
在電影片子安排中,他們總是把新片子先放給條件比較艱苦的戰士們觀看。如有一座高山,好幾百米高,地處偏僻,駐守在山上的戰士們很少下山,平時連老百姓都見不到。放映員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給他們放電影,當他們剛來到山腳下,就有幾個戰士下山來迎接。戰士們七手八腳搶着將電影設備背在身上往山上爬。為首的一個老戰士說:「這麼高的山,你們爬上去就夠累的,再背着機器更夠嗆了,我們不怕,因為我們爬習慣了」。原來,戰士們平時吃的用的都要往上背,連做飯燒火的劈柴都要背上去,戰士們已經練就了鋼筋鐵骨。看着他們矯健的步伐,登山如走平地,實在令人佩服。那天,天上還下着小雨,兩邊樹上不停地蹦出山螞蝗,飛到戰士們的身上,他們不停地拍打着。他們把帶來的雨衣都裹在了電影機上,生怕雨水澆到機器上,戰士們說:「這個地方一年有七個月的時間不是陰天就是下雨,很少見太陽,戰士們的被褥總是潮潮的,洗的衣服好幾天都不干」。當放映隊員們氣喘吁吁的爬上山頂,山上的戰士們早已列隊歡迎,他們個個臉上洋溢着快樂的表情,這種樂觀主義的精神,就是我們英雄的解放軍戰士。
放映隊員們有時還出海放電影,這也是他們最愜意的事情。吃過晚飯,登陸艇早已停靠在碼頭上,他們把放影機和相應設備抬到船里,坐上登陸艇,看着登陸艇慢慢離開碼頭,向大海深處駛去,再回過頭來看着遠去的海島,就好似海市蜃樓,圓圓的太陽象個大火球,慢慢沉入海中。到了目的地,早已等候在海邊的戰士和老百姓,幫着把電影設備搬上岸。岸上最醒目的標語是「提高警惕,保衛祖國」、「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放過電影,已是半夜,海上一片漆黑,船在海上顛簸着發出有節奏的聲音。滿天星斗,有時趕上一輪明月照在海上,波光粼粼,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只有他們幾個人在欣賞着迷人的景色,此時此刻,怎不心花怒放,心曠神怡。
當然,放映隊在工作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出現一些差錯,他們會及時地改正。有一次放映革命樣板戲就出現了令人尷尬的事情。那天看電影的人特別多,主要是老百姓比部隊人還多,有的孩子都爬上樹看電影。那時電影主要是八個樣板戲,故事片就那麼幾部。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等幾個片子來回放,其它片子都是禁止的。既使這樣,大家還是要看,因為沒有其它娛樂節目。
那次放的電影是剛出來的樣板戲《鋼琴伴唱紅燈記》,領導們特別重視,電影隊長和俱樂部領導都出來督戰,生怕出點差錯。越是緊張越出差錯。放電影開始了,首先是俱樂部領導講話,接着是放幻燈片。幻燈片一部分是電影公司提供,大部分是放映隊根據形勢自己的創作。所以,一個合格的放映員,不但要會放電影,還要能寫會畫。幻燈片放映後,再放《新聞摘要》,也就是新聞紀錄片。最後才正式放電影。那天電影拷貝來的特別晚,負責捯片子的又是個新兵,可能心情太緊張了,他把電影拷貝的順序排亂了,裝片子的鐵盒上寫着第一本,裡面裝的可不是第一本,負責檢查影片子的老兵也沒發現。甲乙兩個電影機,甲機負責放映一三五……本片子,乙機負責放映二四六……本片子。甲機首先放映第一本,由李鐵梅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結果放出來的是後面的唱段「光輝照兒永向前」,領導們看後大驚失色,忙喊「停!停!停!」,電影迅速停了下來。領導馬上向全場的官兵及老百姓道歉和檢查。放映員也嚇壞了,馬上又重新排對片子,經過檢查,覺得萬無一失了才開始重新放映。
這次教訓可大了,回到俱樂部已是半夜。全體人員集合開會,從領導到戰士都做了檢討,特別是對捯片子的新兵和負責檢查工作的老兵進行了嚴厲地批評。從此,大家小心翼翼,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錯誤。戰士們精精業業,埋頭苦幹,寧可麻煩也不圖省事,通過齊心協力的努力,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有的戰士多次受到嘉獎,還有的立了功。
一晃50年過去了,當年英姿勃勃的小伙子,如今已70歲開外的老年人,他們都兒孫滿堂了。龍門島也今非昔比,舊貌換新顏,早已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成為旅遊勝地。凡是重遊故地的老戰士回來反映,龍門島已經變了,變得好像越來越不認識了,越來越漂亮了,只有那棟古老的將軍樓象一群威風凜凜的老戰士的雕像,依然毅立在海島最高的山頂上,它俯瞰着全島,並伸出雙臂,迎接四面八方的遊客。[1]
作者簡介
馮連貴,1950年生,華世奎再傳弟子,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