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海森堡

增加 2,37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不過無論如何,因為這位帥氣的科學家,我們的地球才沒有被原子彈毀滅。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基礎早由[[普朗克]]提出(1918年諾貝爾物理獎),愛因斯坦後來用以解釋光電效應(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這表明光波帶有粒子特性。波耳提出了原子能階模型(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德布羅意]]也提出了粒子波假說去解釋波耳的原子模型(1929年諾貝爾物理獎);這表明粒子帶有波動特性。
基於以上「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上世紀初科學家們迎來了一場修改經典力學的物理革命。物理學家渴望尋找新的基本方程去計算量子世界發生的現象,這追尋終被兩位物理學家所解決。其中一位是[[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我們將在下一章介紹他的理論;另一位就是海森堡。
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不同,並不描述物件的位置和速度。量子力學之中,物件位置並不能夠被肯定。相反,在量子力學方程之中,每個位置都被賦予機率,這個機率會隨時間而改變。因此,一個物件或物理系統的演化只能夠以求計算這個機率來描述。
 
海森堡和薛丁格各自發展出計算這個機率演化的方程。薛丁格利用比較「直觀」的波動方式去計算,而海森堡則利用數學概念「矩陣(matrix)」去計算,因此他們兩者也被稱為「波動力學(wave mechanics)」和「矩陣力學(matrix mechanics)」。後來,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們都證明,這兩種方程都是等價的,只不過表達方式不同而且。某些情況下,利用波動方程去計算會比較方便,而另一些情況下則可能用矩陣去計算會比較簡單。
 
海森堡對量子力學最著名的貢獻,莫過於發現『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測不準原理充分表現出量子世界的奇異特性:如果我們精確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我們就不可能精確測量它的動量;反之亦然。數學上,測不準原理說∆x∆p≥h/4π,其中∆x是位置的誤差,∆p是動量的誤差,h是普朗克常數<ref> {{cite web | url =https://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2&index_id=427 | title =諾貝爾物理獎1932年 維爾納・海森堡 | author =余海峯 | date =2019-02-26 | language =物理雙月刊 | accessdate =2019-04-24}}</ref>。
==參考來源==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