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消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消费

消费( Consumption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1]

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过的或吃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如家具、衣物和汽车等。

20世纪30年代以前,关于消费理论的研究比较简单。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正统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2]

536114c4c81e4d7eb9f86c6b1cae85dc.jpg

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作是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购买消费品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从全社会看,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在两部门的经济中,社会总需求等于消费和投资之和,从总需求中去掉投资支出,就是消费支出。凯恩斯在分析了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使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涵义。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取决于一个人的当前收入。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会在其一生中,综合考虑消费和收入问题,消费取决于一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综合衡量。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提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过去的消费和周围人群的消费。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提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他的长期的持久性的收入。

特点

消费2.jpg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少的条件。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就是以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这就决定了劳动人民的消费被限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劳动人民消费水平的低下又阻碍甚至破坏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消除了生产和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并且消费也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的强大动力。

消费资料的层次划分考察消费结构必须对消费资料加以科学分类。按照消费资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及人们消费它们的形式,可作如下层次的划分: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三大类。生存资料是补偿劳动者必要劳动消耗所必需的消费资料;发展资料是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

享受资料是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享乐需要的消费资料。在这三大类中,生存资料是消费资料中基础性层次,其消费需求的弹性最小。人们只有在获得这一层次的消费之后,其消费需求才会向较高的层次延伸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三类消费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和扩大,某些原来属于发展或享受的资料会转化成生存资料。

因此,三类的区分只能是相对的、历史的。它们在内容上既有很多交叉和相互关联的"结合部",而且它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消费3.jpg

历史

20世纪30年代以前,关于消费理论的研究比较简单。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正统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作是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购买消费品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从全社会看,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在两部门的经济中,社会总需求等于消费和投资之和,从总需求中去掉投资支出,就是消费支出。

凯恩斯在分析了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使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涵义。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心理

消费心理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4.jpg

类型

一是计划型,按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和夫妻生活目标制定计划,消费时大致按计划进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现盲目和突击性消费。

二是随意型,这种类型的人完全按个人喜好和临时兴趣进行消费,较少考虑整体消费效益,所谓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是这部分人的突出特点,较易出现盲目和浪费性消费。

三是节俭型,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即省,并且善于利用再生性消费。这一类型的消费方式能够使家庭逐渐殷实,然而过于节俭的意识有时可能因过量购买便宜货而造成积压性消费。

这三种消费方式都各有利弊,过分按计划消费,遇到临时性的消费时有可能错过好产品;年轻的夫妻大多喜欢随意型消费,但没有计划的随意消费有可能导致入不敷出,影响夫妻关系;节俭型的消费大多是老年人的选择,但同样适用于年轻的家庭,适当的节俭可以带来可观的效益。

决策

消费5.jpg

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

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

相关

1.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恩格尔系数其实是: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公式:〔食品支出/个人(家庭或国家)总消费支出〕*100%。恩格尔系数越高,表示其越贫穷,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其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消费6.jpg

2.消费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英文名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CPI)简称消费指数,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计算指数时,每种商品的权数依据1982-1984年间该商品在城市消费者生活开支中所占的份额来确定。

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2008年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它可以用于分析市场价格的基本动态,是政府制定物价政策和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