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涌向笔端都是爱(陈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涌向笔端都是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涌向笔端都是爱》中国当代作家陈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涌向笔端都是爱

魏以进将自己的散文集结为《故乡魏家坡》准备出版,让我写几句话,或称作跋,我很有些惶恐。为文学文字做评论,是件很难的事,何况我缺乏此方面的修养与尝试。盛情难却之下,也必须磨叽几句。

我初做民办教师时,是如何预设和完成备教批辅各个环节的,全然不记得了,也许那时根本就没有如何二字可言。但初为人师的激动,特别是对那些刚发蒙的孩子们的印象,却记忆犹新。那些孩子中,就有魏以进,敦实的小个子,明亮的大眼睛,很是精明灵动,也是成绩最优秀者。还有,他在县师范做函授教师的父亲回家时,总到学校去看看,老魏老师虽以家长的身份去,可我们都视他为德高望重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偶像。从风度到学识,都叫我辈仰视。

后来我做了师范教师,有幸和魏以进再续师生之缘。那个班叫八三一,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学子,他们如果不选择师范,肯定都是名牌大学的娇子。他们上了师范,当然也是教育的幸事。八三一有一批文学爱好者,魏以进之外,还有杜鸿、张军立、黄建军、邱代银、梅东波等。师范的课程被他们轻易拿下后,就把目光聚焦到了文学创作,追逐文学青年之梦。他们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油印刊物,开展系列活动,还在一些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因为获奖,还参加了中南五省中学生文学夏令营活动。师范是教师的摇篮,对于魏以进他们来说,也是文学创作的摇篮。 

魏以进的散文,大致有四类:写魏家坡的乡情类、写父母兄弟的亲情类、写职业生活的教育类、记出游寻访的山水类。但无论哪类文字,一旦流出笔端,皆如汩汩清泉,爱意绵厚。

从职业角度出发,他的教育类散文,最叫我感佩。职业倦怠,顾左右而言他,是当今教师群体的通病,而魏以进老师,却心无旁骛,极具精诚。爱岗敬业,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在学科上发力,是教师的天职。魏以进的语文教学,有他自己的重心,不唯教科书瞻,而是把培养读书习惯、写作热情、为文技巧当做使命,把当好文学传人作为追求。他的《生命与阅读》《师生同台》《文学社的冬天》《文学社的娃娃们》《五年级少年的情思》等,是记录,也是感悟,是他教学课堂内外的风景。

魏以进父母亲情类散文,最具感染力。他是个大孝子,父母健在时,他惟命是从;父母离世了,他悲恸不已。他向来内向,便借文字宣泄。父亲的正直与儒雅、母亲的勤劳与坚韧,儿时的护犊之情,上学后的循循善诱,成年后的竭力帮扶,音容笑貌,喜怒哀乐,风雨同舟,美美与共,大的轮廓,小的细节,都在深情回顾中展现。《十年后的怀念》《父亲留下的书香》《想起我的爸妈》《清明节的怀念》《母亲的汗水》《平凡的眼泪》等文,都读起来令人哀伤凄婉,顿生共鸣。

大凡赤子之心者,都眷念家乡,魏以进亦如是。故乡魏家坡,是他散文不竭的源泉。魏家坡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色彩。作为红色旧址,影响了他们几代人的情怀;作为养育之地,万物都对他有恩宠;作为祖居之地,与他有血脉之缘;特殊年代特殊人物对他家的不公不义,又使他心中偶有几丝怨艾,但是,魏家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让他梦萦魂牵,念兹在兹。儿时的记忆,常叫他激动不已。那里的善良近邻、那里的简陋小学、那里的娃娃朋友,那里的田间小道,那里的野花飞鸟,都进入了他的美篇。《家乡的红花草》《家乡的一碗水》《家乡的秋月夜》《家乡的傍晚》《家乡的向日葵》《家乡的后头河》《电影娃》等文构成的“魏家坡系列”,将其家乡之爱,故土之思,表现得酣畅淋漓。

魏以进的游记,则是他教书、写作生活的延伸与拓展。他痴迷读书、沉醉教书,但他也喜欢徜徉于大自然中,常到外面去看看。而且每到一处,都有文字成篇,将眼中的美景,心中的感动记录下来,传达给他人,更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春天的胡家坝》《天边云中大王岩》《沮水河边见马良》《小溪塔在长高》《超市的超脱》等,就是这样的文字。远近的风景,时代的变迁,城乡的易容,在他的笔下,如小诗、如短笛、如画图般的呈现了出来。魏以进老师有个贤惠能干的妻子,据说所有的家务无需动手,读书、教书、写作,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至于魏以进老师散文的风格和写作上的技巧,我有三点深刻的印象,可用短小、集中、细腻六个字来概括。

他的文章篇幅一般都很短,都在两千字左右,一事一说,一物一记,一景一描,不枝不蔓,这样就很符合时人的阅读心理。他的文章都是先通过美篇发出,篇幅的局限性和阅读者的偏好,反而成就了他的简短而实在。再加上考虑了引导和示范学生的意义,规模就形成风格

他的散文题材集中,多写平凡小事。他为文很少涉及大题材,都是在自己熟悉生活中,在自己的经历储存中,在自己钟情的小事中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般意象的描绘到人生哲理的阐发,从平凡日常中提炼生活的底蕴,留给人们的是世界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

他的语言相当细腻,状物绘景足见功力。《魏家坡前的红花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还在那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尚无生机,甚至还慵懒地倚在大地的怀抱里微微睁着眼仰望蓝天,倔强的红花草就迫不及待地从隔年的稻茬周围,卯足了劲争先恐后萌发出来。它用力摇摇头,环顾四周,似乎想瞅准时机一展美妙的歌喉。它那光滑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仿佛举着一支燃烧的小火把,把大地映得像红玛瑙,或是穿上了粉色纱衣的蝴蝶种群,美得真切,可美得一点都不张扬。拟人、比喻的巧妙用,动作、神情、心理的细致描绘,色彩的渲染,文字的铺排,让人颇有品读朱自清散文《春》的感觉,于细微中体验大千世界。

爱意浓浓的情感,借助细腻优美的文字,表达得真真切切而又活泼灵动,此乃魏以进散文之大观也。[1]

作者简介

陈斌,男,1956年10月出生,夷陵人,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