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湧向筆端都是愛(陳斌)

湧向筆端都是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湧向筆端都是愛》中國當代作家陳斌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湧向筆端都是愛

魏以進將自己的散文集結為《故鄉魏家坡》準備出版,讓我寫幾句話,或稱作跋,我很有些惶恐。為文學文字做評論,是件很難的事,何況我缺乏此方面的修養與嘗試。盛情難卻之下,也必須磨嘰幾句。

我初做民辦教師時,是如何預設和完成備教批輔各個環節的,全然不記得了,也許那時根本就沒有如何二字可言。但初為人師的激動,特別是對那些剛發蒙的孩子們的印象,卻記憶猶新。那些孩子中,就有魏以進,敦實的小個子,明亮的大眼睛,很是精明靈動,也是成績最優秀者。還有,他在縣師範做函授教師的父親回家時,總到學校去看看,老魏老師雖以家長的身份去,可我們都視他為德高望重者,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偶像。從風度到學識,都叫我輩仰視。

後來我做了師範教師,有幸和魏以進再續師生之緣。那個班叫八三一,匯聚了一批優秀的學子,他們如果不選擇師範,肯定都是名牌大學的嬌子。他們上了師範,當然也是教育的幸事。八三一有一批文學愛好者,魏以進之外,還有杜鴻、張軍立、黃建軍、邱代銀、梅東波等。師範的課程被他們輕易拿下後,就把目光聚焦到了文學創作,追逐文學青年之夢。他們成立文學社團,創辦油印刊物,開展系列活動,還在一些有影響的雜誌上發表過作品。因為獲獎,還參加了中南五省中學生文學夏令營活動。師範是教師的搖籃,對於魏以進他們來說,也是文學創作的搖籃。 

魏以進的散文,大致有四類:寫魏家坡的鄉情類、寫父母兄弟的親情類、寫職業生活的教育類、記出遊尋訪的山水類。但無論哪類文字,一旦流出筆端,皆如汩汩清泉,愛意綿厚。

從職業角度出發,他的教育類散文,最叫我感佩。職業倦怠,顧左右而言他,是當今教師群體的通病,而魏以進老師,卻心無旁騖,極具精誠。愛崗敬業,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在學科上發力,是教師的天職。魏以進的語文教學,有他自己的重心,不唯教科書瞻,而是把培養讀書習慣、寫作熱情、為文技巧當做使命,把當好文學傳人作為追求。他的《生命與閱讀》《師生同台》《文學社的冬天》《文學社的娃娃們》《五年級少年的情思》等,是記錄,也是感悟,是他教學課堂內外的風景。

魏以進父母親情類散文,最具感染力。他是個大孝子,父母健在時,他惟命是從;父母離世了,他悲慟不已。他向來內向,便借文字宣洩。父親的正直與儒雅、母親的勤勞與堅韌,兒時的護犢之情,上學後的循循善誘,成年後的竭力幫扶,音容笑貌,喜怒哀樂,風雨同舟,美美與共,大的輪廓,小的細節,都在深情回顧中展現。《十年後的懷念》《父親留下的書香》《想起我的爸媽》《清明節的懷念》《母親的汗水》《平凡的眼淚》等文,都讀起來令人哀傷淒婉,頓生共鳴。

大凡赤子之心者,都眷念家鄉,魏以進亦如是。故鄉魏家坡,是他散文不竭的源泉。魏家坡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色彩。作為紅色舊址,影響了他們幾代人的情懷;作為養育之地,萬物都對他有恩寵;作為祖居之地,與他有血脈之緣;特殊年代特殊人物對他家的不公不義,又使他心中偶有幾絲怨艾,但是,魏家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讓他夢縈魂牽,念茲在茲。兒時的記憶,常叫他激動不已。那裡的善良近鄰、那裡的簡陋小學、那裡的娃娃朋友,那裡的田間小道,那裡的野花飛鳥,都進入了他的美篇。《家鄉的紅花草》《家鄉的一碗水》《家鄉的秋月夜》《家鄉的傍晚》《家鄉的向日葵》《家鄉的後頭河》《電影娃》等文構成的「魏家坡系列」,將其家鄉之愛,故土之思,表現得酣暢淋漓。

魏以進的遊記,則是他教書、寫作生活的延伸與拓展。他痴迷讀書、沉醉教書,但他也喜歡徜徉於大自然中,常到外面去看看。而且每到一處,都有文字成篇,將眼中的美景,心中的感動記錄下來,傳達給他人,更是為了給學生做示範。《春天的胡家壩》《天邊雲中大王岩》《沮水河邊見馬良》《小溪塔在長高》《超市的超脫》等,就是這樣的文字。遠近的風景,時代的變遷,城鄉的易容,在他的筆下,如小詩、如短笛、如畫圖般的呈現了出來。魏以進老師有個賢惠能幹的妻子,據說所有的家務無需動手,讀書、教書、寫作,自然就遊刃有餘了。

至於魏以進老師散文的風格和寫作上的技巧,我有三點深刻的印象,可用短小、集中、細膩六個字來概括。

他的文章篇幅一般都很短,都在兩千字左右,一事一說,一物一記,一景一描,不枝不蔓,這樣就很符合時人的閱讀心理。他的文章都是先通過美篇發出,篇幅的局限性和閱讀者的偏好,反而成就了他的簡短而實在。再加上考慮了引導和示範學生的意義,規模就形成風格

他的散文題材集中,多寫平凡小事。他為文很少涉及大題材,都是在自己熟悉生活中,在自己的經歷儲存中,在自己鍾情的小事中去尋找,去挖掘,去發現,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一般意象的描繪到人生哲理的闡發,從平凡日常中提煉生活的底蘊,留給人們的是世界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

他的語言相當細膩,狀物繪景足見功力。《魏家坡前的紅花草》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還在那早春時節,歇冬的農田尚無生機,甚至還慵懶地倚在大地的懷抱里微微睜着眼仰望藍天,倔強的紅花草就迫不及待地從隔年的稻茬周圍,卯足了勁爭先恐後萌發出來。它用力搖搖頭,環顧四周,似乎想瞅準時機一展美妙的歌喉。它那光滑蔥綠的羽葉,淺倚着凍土,嫩莖上開着一朵帶霜綴露的小紅花,仿佛舉着一支燃燒的小火把,把大地映得像紅瑪瑙,或是穿上了粉色紗衣的蝴蝶種群,美得真切,可美得一點都不張揚。擬人、比喻的巧妙用,動作、神情、心理的細緻描繪,色彩的渲染,文字的鋪排,讓人頗有品讀朱自清散文《春》的感覺,於細微中體驗大千世界。

愛意濃濃的情感,藉助細膩優美的文字,表達得真真切切而又活潑靈動,此乃魏以進散文之大觀也。[1]

作者簡介

陳斌,男,1956年10月出生,夷陵人,夷陵區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