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鴻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淩鴻勛 | |
---|---|
鐵道工程學家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94年4月15日 大清廣東省番禺縣 |
逝世 |
1981年8月15日 臺北市 | (87歲)
籍贯 | 江蘇常熟 |
学历
| |
经历
| |
淩鴻勛(1894年4月15日-1981年8月15日)[1],字竹銘,廣東省番禺縣人,原籍江蘇省常熟縣,鐵道工程學家。
生平
他幼年熟讀四書五經,1910年以官費生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1911年改名南洋大學堂,1912年改名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為今國立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学前身)。1915年以第一名畢業,受唐文治校長推薦,由交通部派充「美國鋼鐵公司」旗下「美國橋樑公司」實習生,1918年返國,得到交通部次長葉恭綽先生重用。1920年回母校 (時稱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代課,同年擔任代理校長。1921年因北洋政府改組學校而返回交通部任職,1924年至1927年回母校 (時稱交通部南洋大學) 擔任校長。
1927年至1943年投入中國鐵道建設,先後任職於隴海、粵漢、湘桂等鐵路工程局長兼總工程師[2]。其後隨國民政府遷台,1951年至1971年擔任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其間曾於1957年擔任「交大電子研究所」籌備主任。1981年病逝於台北。
他對中國鐵道事業貢獻卓著,被譽為繼詹天佑之後的「鐵路聖人」[2]。1948年4月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交通大學得以在台復校,其居功甚偉,故現今於該校校園內之「竹湖」、「竹軒」、「竹銘館」、該校與國立清華大學共同舉行的「梅竹賽」以及台灣中油在苗栗縣苗栗市的探採事業部辦公大樓「竹銘樓」等,皆沿用其字「竹銘」以纪念之。 後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為紀念竹銘先生,特別設立「竹銘館」緬懷其貢獻。 [3]。
著述
- 《七十自述》
- 《八十年來之中國鐵路》
- 《中國鐵路概論》
- 《中華鐵路史》
參考文獻
- 林家樺執筆、潘呂祺昌主編《百年樹人—交大世紀之慶特刊》,國立交通大學,1996
- 丁崑健《一代工程鉅子—淩鴻勛先生》,國立交通大學,199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