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淮安文通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淮安文通塔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文通塔

地理位置;淮安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文通塔位于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园内,西临运河。原名尊胜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高44米,13层。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此后又曾多次重修。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简介

文通塔,系龙兴寺建筑群之一。当时建塔主要作供奉佛像之用。

文通塔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八十余年。当时名为尊圣塔,俗名叫敦煌塔。赐田一千亩,上供诸佛香火之资,下济众僧日食之需。(《龙兴寺塔缘起》)宋嘉熙四年(1240),此塔重修,知淮安州王珪(同“圭”)为铭。明万历年间,湓水荡覆,因重修之(梅正芳《重修塔铭》)。崇祯二年(1629),重修尊圣塔。因其旁有文通寺,故改名为文通塔。与明漕抚朱大典在(现淮安区)城东南所建之龙光阁遥遥相应,“以壮文峰”(见《重修山阳县志》)。

文通塔全是砖瓦结构,无梁无柱。高十三丈三尺,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是经整修后粉刷的。

茶余客话》云:敦煌塔,盖即供养佛像之地。塔一建成,即供奉释迦如来像,又名旃檀佛像。在塔底层,南向端坐,颇为庄严。此像从唐太宗贞观间,自江左来淮,到宋太祖乾德间离淮,复运江南,其间在淮供奉计三百一十九年,可谓久矣!

旃檀大佛虽复运江南,然文通塔内仍经常供奉佛像。历史延至今日,塔底层仍供奉四尊释迦牟尼像,均颇有神采;顶层观音端坐莲台,颈悬珠链,仪态亦颇慈祥。

清顺治年间,有海鹳数群巢其顶,后有弋者遂避去。康熙初复来巢,和鸣如前。时马孝廉西樵居与相近,作感赋诗云:“仰面看鸣和,依稀对故人。栖难天路近,情寔汝曹亲……”。

文通塔,由于遭受兵燹,塔内陈设一拆而空。但因整个塔身结构坚固,幸而保存至今。解放后,人民政府于五十、六十、七十及九十年代先后四次拨款修葺,院门题额曰:“文通塔苑”,乃武中奇所书。

传说

据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巡抚大臣路经淮安,他久闻淮安是个文化古城,老少皆能吟诗作对,于是决定逗留几天,一来观赏名胜古迹,二来试探一下当地的文化水平。

谁知一连几天碰了一鼻子灰,他出的对子村夫乡民皆能对答如流。但他还是不服气,临走时许多人来送他,他立在船首,抬头望见文通塔,心想何不再试探一下,也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随口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送行的人知道他要大家答对,只是频频摇头摆手。他见此得意洋洋,回到京城后将此事说于汪廷珍,并云:“淮安文风也不过如此”。汪廷珍哈哈大笑,巡抚大臣莫名其妙。汪说:“送行人摇头是不想答对,给你面子,摆手是已经答对。”巡抚大臣问:“何以见得?”汪廷珍举起一只手摆了摆说:“你看,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巡抚大臣恍然大悟,连声说道:“妙哉!妙哉!淮安真是文化通天,文通塔真是名不虚传。”

相关视频

文通塔的晚秋

参考来源

  1. 淮安文通塔,云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