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凹杯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深凹杯傘
圖片來自Pinterest

深凹杯傘學名Clitocybe gibba)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傘菌属[1]

生態習性

深凹杯傘廣泛地分佈於歐洲北美洲亞洲,為口蘑科植物,也是偶見木棲腐生野菇之一種。其通常會在夏天深秋期間出現。[2]

這種真菌是透過木棲腐生的方式攝取營養,並多在落葉林荒地上的腐木上生長,尤以橡樹為最。也有紀錄顯示這種真菌在針葉樹下生長。這種真菌非常常見,並且會以單獨、散居或群居的形式出現。[3]

食用價值

深凹杯傘並沒有任何有毒成份,因此是可供食用的。儘管這種真菌有著淡淡的香甜氣味,但其菌肉的味道過淡,因此不被人們視為一種美味的食物,亦較少被用作食材。[4]

分類和命名

深凹杯傘最早是由南非真菌學家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於1801年描述的,其學名為深凹傘菌Agaricus gibbus)。

後來,德國真菌學家保羅·庫默爾(Paul Kummer)於1871年將其學名改為現名。[5]學名中的「gibba」源自拉丁文,意思是「深深地凹陷」,指的是其漏斗狀菌蓋[6]

形態特徵

深凹杯傘的菌蓋直徑約為3–8厘米,呈粉紅色、淺黃色成赭色,但隨著年齡增加會逐漸淡化。呈漏斗狀或扁平狀,且邊緣呈波浪狀,觸感乾燥柔滑。[7]

深凹杯傘的菌蓋類似杯子菌素生長於夏天與秋天的低中海拔林區,數天生,肉質稍脆,菌蓋寬5–10厘米,全株可食。

菌柄高3–8厘米,厚0.5–1厘米,呈淡淺黃色,穩固,且底部稍為腫脹。

深凹杯傘的菌褶之間的間距不大,呈白色。其子實層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的。[8]

菌肉呈白色或淺黃色,並有著淡淡的香甜氣味。其孢子印呈白色。其擔孢子的大小為6–7 x 3.5–4.5微米。[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野菇圖鑑》By周文能、張東柱 - 台灣館出版社,台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