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龙岗中心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深圳龙岗区龙岗中心小学为公办全日制完全小学,位于八仙岭下、龙岗河畔。校园内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优美。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1911人,教职工134人。
学校简介
学校为公办全日制完全小学,位于八仙岭下、龙岗河畔。校园内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优美。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1911人,教职工134人。校园占地面积44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44平方米。崭新的教学大楼、电教室、电脑室、功能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综合报告艺术大厅、三百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概述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小学创办于1915年。1949年以前,校名为“联合小学”;1949年10月—1954年6月,更名为“惠阳县第三区小学”;1954年8月—2003年,再次更名为“龙岗镇中心小学”;2003年底,龙岗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学校遂称龙岗中心小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迅速。1997年,达区一级学校标准;2000年,达市一级学校标准;2001年,达省一级学校标准。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11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05人。学校有中小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教师65人,首届市、区“名师”15人。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和谐 创新”的办学理念,“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按照“民主平等,和谐共进”的管理模式,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积极开发科普科技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东南沿海地区少年儿童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基地。
历年来,学校秉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教师成功的舞台”的办学理念[1],形成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奋进创新”的上芬精神,打造了“风清气正”的行政团队;学校遵循“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差异发展”的育人理念,引导师生由合格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2]。近几年,学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和谐 创新”作为办学理念,把“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受益为本”作为办学思想,把“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办学方向,把“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作为办学目标,教育教学成绩十分显着。
学校成果
学校历年来毕业班语、数、英三科检测成绩都位于街道办前列,在科普科技、数学“育苗杯”、文学、书画、文艺、体育等项比赛中,纷纷摘金夺银,获得优秀成绩。一大批教师在全区、街道办组织的教学教研、撰写论文活动中获奖。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龙岗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文明学校”、“深圳市师德先进单位”、“深圳市学校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深圳市广播操标兵学校”、“深圳市绿色学校”、“全国少年儿童‘双有’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在龙岗镇委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设施配套,设备先进。有达到省一级学校标准的自然试验室、多媒体电教室、广播电教主控室、电脑室、教学软件制作室、劳作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鼓乐室等29个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功能室,总面积2784平方米;还有多功能综合性,可容纳600余人的礼堂,总面积有700多平方米。
学校坚持以法治校,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德育为首要,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灵魂,创新为手段,形成新特色”的办学目标,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美);五个为乐:(敬人为乐、让人为乐、助人为乐、劳动为乐、以苦为乐)。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成功地实行了部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大兴科研兴教之风,运用现代化教学(校园网)手段,实施教学改革。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可喜的局面:民主管理,充满活力;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教学教研,不断创新;校风校貌,日新月异。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多达30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项有15人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区、镇级获奖有30余篇。由于学校办学效益显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学校所获荣誉称号多达110余项。主要有:龙岗区教育先进单位,深圳市文明学校,深圳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学校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2000年6月顺利通过市级学校评估
目前,该校近三年发展规划已经制定,一系列特色办学的短期项目和长远目标正在实施之中,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公园式科普科技活动基地正在启动中。相信不久,一个“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名校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 ↑ 升降舞台由电动吊杆机通过焊接、插销、铆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钢结构 ,搜狐,2020-09-29
- ↑ 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培养,行知部落,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