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深海采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深海采矿
图片来自ylib

深海采矿,或深海开采是一种新近的采矿程序,从海床或洋底开采矿物。地点通常选在蕴藏有大片丰富的锰结核或者海底热泉附近,距离海平面有 1400 公尺到 3700 公尺不等的距离。[1]

这些涌泉是形成大量海底硫化物的良好条件,而这些硫化物之中会包含一些有价值的贵金属,例如

开采所使用的器械,则是利用液压或者使用桶装方法,将原矿带到地表以后再加以处理。

如同其他现存的采矿程序一般,深海开采具有高度环境污染的争议性。

历史

1960年代中期,J. L. 梅洛在他的著作中《海洋的矿物资源》(Mineral Resources of the Sea)提出了深海探勘的可能性。该书认为,在地球的海洋中可以寻得近乎无穷无尽的和其他金属矿。梅洛认为这些金属就藏在锰结核中,一种块状的压缩沉积物,位在海底大约 5000 公尺的地方。

包含法、德、美之内的一些国家派出了探勘船来寻找这些结核物,结果显示,原先对深海开采的可行性预估被夸张了。过高的估计加上金属价格降低,深海探勘在 1982 年左右几乎完全被遗弃。美国从 1960 年代开始到 1984 年为止,在此项活动上花费了将近6亿5千万美元,成本几乎无回收。

在过去十年,深海开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日本、中国、韩国、印度不断上升的金属需求,将这些国家推向寻找新的矿源。并且将目标放在海底热泉,而非原先的结核物。

目前,最佳的深海开采可行地点,称作 Solwara 1 计画,位于巴布亚纽几内亚境内的海岸,是一个高纯度的铜-金矿,而且它也是世界第一个海床大量硫化物资源。Solwara 1 计画精确的说,位于新爱尔兰省俾斯麦海,深度 1600 公尺。[2]利用最新的 ROV(遥控水中运输)科技,那提勒斯矿业(Nautilus Minerals Inc.)成为第一个在海底大规模开采的矿业公司。首批开采预期将在 2013 年开始。

法律及条例

规范深海开采的条例中,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它在 1973 年至 1982 年之间成形,并且在 1984 年实施。该公约设立了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负责管理在专属经济海域以外的深海采矿活动(200 海浬)。此管理局规定有意进行海底开采的国家,必须有两个等值的开采地点,并且将其中之一交由该局管理,附带 10 至 20 年后必须移转所使用的采矿科技给其他国家。这个限制在当时看似合理,因为一般认为海底开采有高额的利润。但是这个严格的规定,导致一些先进国家拒绝签署 1982 年的初步协定。

对环境冲击

由于深海开采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实际开采的后果仍属未明。然而,专家仍十分确定,移除部份的海床会扰乱底栖区的生物,尾矿会增加水体的毒性,并且形成悬浮物漂流(sediment plume)。依照开采的不同类型和地点,可能对底栖生物造成永久的伤害。除了对该区域的直接影响外,泄漏、倾倒和侵蚀则会改变该地区的化学组成。

悬浮物漂流(一种羽状漂流结构)也许是深海开采的所有影响中,最具破坏力的。将尾矿送回海中时,它通常呈现一种精磨、非常细小的颗粒,进而形成在水中漂流、类似云雾的团状结构。有两种类型:水面型,或者水底型的。近水底的类型,是透过通管将尾矿送回水底时形成的。这些水底的团状物,会增加水的浊度,阻塞水底生物用来摄食的过滤性器官。水面性漂流的则造成较严重的问题,依照其颗粒的粒度,水流会将这些颗粒散布到占据一个广大的区域。

参考文献

  1. 深海采矿争夺战,ylib
  2. Solwara 1 Project – High Grade Copper and Gold. Nautilus Minerals Inc. 2010 [14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