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凉世界忆读书(刘敬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凉世界忆读书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清凉世界忆读书》中国当代作家刘敬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清凉世界忆读书

暑假开始了,图书馆又成了我和妞妞读书学习的打卡之地。置身于琳琅满目的书海之中,沐浴着清凉的世界,幸福之余,我不由地想起了我曾经的读书经历。

我接触书籍要早于我识字许多年。我父亲50年代初中肄业,虽然没上高中,但当时在村里也算是个“识文断字”的人。父亲喜欢读书,所以家里多多少少还有几本书的气息。我大概三四岁的时候,经常发现砖制的窗台上摆放着一本白皮书,封面上端有一行红色字体,我不认识,但封面中间是一位骑着战马端着长枪向前冲锋的八路军战士,于是我便猜想里面内容应该是讲打仗的故事。家里没有什么可玩的,无聊的时候,唯一能打发我时间的,就是这本书,我经常把它从头翻到尾,从尾翻到头,虽然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但封面上冲锋的八路军战士形象却深深地嵌入到我的脑海里。受之影响,等到我长大了一点,便央求母亲给我做了一顶小八路军军帽,再打上家里不知道怎么得来的黄色绑腿,就和左邻右舍的同龄的小伙伴们玩起了打鬼子捉特务的游戏。不认识字,看不懂书,但那时候的我们已经明白哪是好人,哪是坏蛋,而且爱憎分明,这应该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我79年上一年级。那时候发的书就两本,一本语文,一本算术。我好奇心很强,老师不讲,我就翻着往下看,一股股新书的墨香味就沁入心脾,这更增加了我阅读的兴致。我还记得第一课内容好像是一副毛主席的汉白玉坐像图画,下面印着的好像是“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再往后的字不认识了,我就只拣图画看,看图画想象故事,现在想想倒也锻炼了思维能力。自己发的书看完了,我就拿姐姐高年级的课本去看,也只是贪图看个插图,别的也不懂。

上了两年学,认的字多了一些,只要见到书,不管哪一种类别的,我都饶有兴致地磕磕巴巴地去读,当然也念错了好多字,像把“狐狸”念成“瓜里”,姐姐就嘲笑了很多年。八十年代初期,流行小人书,我们也叫“画本”,有年龄偏大一点、家里殷实一些的孩子,就陆续购买,积攒了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于是就拿到集市上摆摊出租给人看。这些画本通俗易懂,每一页上面是图画,下面是两三行文字。不认字的可以看图画,故事情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认字的更好,对故事表达的内容理解更深刻。看一本二分钱,有时候一分钱也能看,倒也不贵,所以每逢集市的时候,我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就一起到摆小人书的地方租书看。书非借不能读也,花钱看书自然格外珍惜,看的也非常认真。再大一点,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也利用爹娘给的压岁钱去新华书店买画本,也学着慢慢积攒,手里面的画本也有了几十本。我是没胆量去集市出租给别人看的,都是和本村同龄的小伙伴们相互交流着看,或者阴天下雨的时候,独坐在屋檐下,静静地反复翻阅手里的这些小人书。我感觉下雨天看书真好,不仅清爽,关键是下雨天不能干农活,心能静下来,能旁若无物地深入到画本故事里,去感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在不知不觉间拓展着自己的眼界,陶冶着自己的精神情操。

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喜欢读《少年文艺》,感觉里面的文章很符合同年龄段的心智。不过这课本般大小的杂志只有邮局经销,新华书店没有,而邮局的业务又比较忙,他们根本不会让人去翻阅所卖的书,要么你直接掏钱去买,要么你就站在柜台外面眼巴巴地盯着杂志的封面去看。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想买而自己兜里没钱。如果同学谁有一本《少年文艺》,那我就十分讨好地去借,或者拿出自己顶好的画本去交换着看。上了初中,我已经不满足仅仅学习课本了,我开始读小说了。记得有一次,我去大姨家,看表姐在看一本《啄木鸟》,厚厚的,里面都是长篇或者中短篇小说,我便央求着借来看。借书有归期,我格外珍惜,争分夺秒地去读,里面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一发而不可收拾。再到后来,像《收获》《人民文学》这样的大本,像《陈真传》《书剑恩仇录》等这样的武侠小说,像《情深深雨濛濛》《鸟朦胧月朦胧》等这样的言情小说,像《敌后武工队》《夜幕下的哈尔滨》等这些战斗小说,我是无所不读,广泛涉猎。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感觉眼前就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

高中时代,校园里开始流行朦胧诗,很多情窦初开的同学迷恋汪国真,喜欢看《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我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喜欢读名家的作品。那时候我特地去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卡,去借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曹禺的《雷雨》等,但终因学习紧张而没有看完。上了大学以后,我又开始了喜欢的读书生活,不过这时候我是有目的地精读大家的作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我是买了简装本,边读边做批注,而且写了很多读后感。曹雪芹的《红楼梦》,我既做批注,又背精彩段落,而且找话题和室友共同探讨里面人物的悲欢离合、前世今生和冥冥命运之安排。那时候很少看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信息闭塞,但却让我有了一段潜心读书的大好光阴,终生受益。

如今,网络科技发达了,人们接触的信息更广了,视野更开阔了,但心却更乱了,很多人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拔,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能有多少?时下的我也偶尔刷抖音,但看到认真做读书直播的直播间观众寥寥无几,而做吃货的直播间观众常常多达几万人,也不由得嘘唏感慨。我也开始思考,当今时代读书到底还有多大价值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不能沉下心来读书呢?又到底该如何去引领人们去读书呢?

所幸的是,党已经深深意识到全民读书的重要性了,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倡导、来鼓励人们去读书,读好书,以此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真乃长远睿智之举。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就容易了吗?

看着图书馆里奋笔疾书的年轻学子们,看着络绎不绝、井然有序前来办理借书还书的读者们,看着自修室里或抚卷沉思、或摘抄记录的奋进者们,沐浴着清凉的世界享受着优越的读书资源,一种幸福感,一种责任感,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1]

作者简介

刘敬森,山东曹县人,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