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源山风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源山风景区

清源山风景区一般指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清源山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1]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中文名称: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62平方公里

地理特点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有四十平方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

气候特点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年平均气温17~21.3℃,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毫米,全年无霜期358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45科487属750种,陆生脊椎动物有25目65科179种,昆虫种类有21目155科592种,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且,景区内的森林群落中有5种植被类型及淡水草本沼泽湿地,是沿海地区目前较难得的南亚热带生态景观。 [2]

野生植物资源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香樟花榈木水蕨,省级重点保护的油彬多处,并呈小片分布;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保护的植物有兰科的小舌唇兰、见血清、绶草,大戟科的飞扬草、千根草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虎纹蛙黑鸢赤腹鹰等2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斑蛙、豹猫、眼镜王蛇等19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30种,涉及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候鸟34种。昆虫有国家保护的中国宽尾凤蝶、大乌桕蚕蛾等。

景区主要景点

虎乳泉

"虎乳泉"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据《寰宇记》云:"《汉书》朱买臣传谓东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闽人叶廷圭《海录碎事》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

"虎乳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贴岩石,可闻其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

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弥陀岩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这里巨石峭立,古木参天,近旁的天侣呈瑞,是两株不同的树种紧紧地抱在一起,一棵为重阳木、一棵是榕树,树根相盘,树身相抱,树丫缠绕,如胶如漆,历经历300多年,宛如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

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石室的上方,沿寻佛经拾级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手书的佛字石刻,被誉之为闽海第一佛。中国著名书画家黄胄所书的拜观二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辉,蔚为壮观。石室前左侧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耸立,榕树攀生,古人镌有一啸台、云谷等石刻。石室的右下方大平台,原有古刹弥陀岩寺,塌毁于文革期间。

三世佛

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释迦像,为现代佛,主管现代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舍利塔

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

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一大师舍利塔左侧摩崖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的石刻。右侧为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广净法师舍利塔。

由于弘一大师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因此与太虚、印光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传在泉州的墨宝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后遗墨。

百丈坪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嘉靖初,少年王慎中曾在此读书,后登进士,为嘉靖八才子之首。相传俞大猷少时也常在此练武。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

瑞像岩石室

瑞像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1961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创建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石雕艺术重要实物资料。

石室左侧有明威将军泉州卫指挥佥事李瀚所书的“重兴瑞像岩记”石刻碑文一方,记载了宋,明修建设和重修像岩的经过。

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豁然开阔,只见三块巨石恰似三条大蟒蛇,伸头出洞,故谓“三蟒出洞”。古时在山崖的平台处,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胜景。

碧霄岩

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三字。由洞口顺梯而下,便进入下碧霄 。这里有元代藏传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南侧有“广钦老和尚塔院”,塔内安放着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

视频

清源山风景区视频宣传片

清源山风景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