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源山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源山風景區

清源山風景區一般指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清源山因為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台山」。 [1]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

中文名稱: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

氣候類型: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62平方公里

地理特點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有四十平方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屬花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岩體侵人所形成的,岩體外部呈黑褐色,岩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

氣候特點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年平均氣溫17~21.3℃,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毫米,全年無霜期358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內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45科487屬750種,陸生脊椎動物有25目65科179種,昆蟲種類有21目155科592種,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而且,景區內的森林群落中有5種植被類型及淡水草本沼澤濕地,是沿海地區目前較難得的南亞熱帶生態景觀。 [2]

野生植物資源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香樟花櫚木水蕨,省級重點保護的油彬多處,並呈小片分布;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保護的植物有蘭科的小舌唇蘭、見血清、綬草,大戟科的飛揚草、千根草等。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蟒蛇,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虎紋蛙黑鳶赤腹鷹等23種,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斑蛙、豹貓、眼鏡王蛇等19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30種,涉及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候鳥34種。昆蟲有國家保護的中國寬尾鳳蝶、大烏桕蠶蛾等。

景區主要景點

虎乳泉

"虎乳泉"位於"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據《寰宇記》云:"《漢書》朱買臣傳謂東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閩人葉廷圭《海錄碎事》載:"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

"虎乳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殼,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竅,泉從隙縫裡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呂道人題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寫的"源頭活水"石刻。"虎乳泉"長年不涸,遊人耳貼岩石,可聞其岩下傳出"咕咚"的陣陣響聲。

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岩處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

彌陀岩

彌陀岩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

這裡巨石峭立,古木參天,近旁的天侶呈瑞,是兩株不同的樹種緊緊地抱在一起,一棵為重陽木、一棵是榕樹,樹根相盤,樹身相抱,樹丫纏繞,如膠如漆,歷經歷300多年,宛如一對忠貞不渝的戀人。

彌陀岩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石室的上方,沿尋佛經拾級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間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書手書的佛字石刻,被譽之為閩海第一佛。中國著名書畫家黃胄所書的拜觀二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輝,蔚為壯觀。石室前左側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聳立,榕樹攀生,古人鐫有一嘯台、雲谷等石刻。石室的右下方大平台,原有古剎彌陀岩寺,塌毀於文革期間。

三世佛

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着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釋迦像,為現代佛,主管現代的世界,其造像作觸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撫地,一手向上。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主管過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缽。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作施定印之禪定相,即雙手交疊置於腹部。

名碑奇石,密蔭幽澗,是碧霄岩的一大特點,以「三世佛」為中心,南側有1991年所建的閩南民居風格的廣欽法師塔院建築群體;於其背後,我們看到了這個很大的南宋摩崖楷書石刻「壽」字,字體高3.5米,寬3.15米,譽稱「閩中第一大『壽』字」;旁邊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則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數方石刻。

舍利塔

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岩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着大師的舍利子。石塔建築材料取材於馳名的泉州白花崗岩,經過精雕細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閩南地方仿木石構的建築特色,塔內頂部為蜘蛛結網的藻井仿木斗拱結構,層層疊起,以增大塔內的空間效果;正面壁上,鑲嵌的輝綠岩雕刻"弘一律師遺像",系豐子愷先生悲切時所作的「淚墨畫」。

1991年3月公布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弘一大師舍利塔左側摩崖上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的石刻。右側為曾任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廣洽、廣淨法師舍利塔。

由於弘一大師在美術、金石、書法、音樂、佛學等方面的高深造詣,因此與太虛、印光並稱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傳在泉州的墨寶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後遺墨。

百丈坪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於清源洞東南。《閩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亘,周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雲亭」及3座石塔。明嘉靖初,少年王慎中曾在此讀書,後登進士,為嘉靖八才子之首。相傳俞大猷少時也常在此練武。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瑞像岩石室

瑞像岩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1961年5月公布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創建於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為木構,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為仿木石構建築。石室內的宋代石雕釋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鑿而成,高4.62米,寬2米,作立狀。佛像莊嚴大方,端莊慈祥,雕工精湛,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佛教石雕藝術重要實物資料。

石室左側有明威將軍泉州衛指揮僉事李瀚所書的「重興瑞像岩記」石刻碑文一方,記載了宋,明修建設和重修像岩的經過。

穿過石室左側的崖洞,豁然開闊,只見三塊巨石恰似三條大蟒蛇,伸頭出洞,故謂「三蟒出洞」。古時在山崖的平台處,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勝景。

碧霄岩

碧霄岩分為上、下碧霄。從入口處仰視,碧空如線,又稱「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三字。由洞口順梯而下,便進入下碧霄 。這裡有元代藏傳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南側有「廣欽老和尚塔院」,塔內安放着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廣欽老和尚坐禪伏虎」浮雕。

視頻

清源山風景區視頻宣傳片

清源山風景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