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渐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渐江
渐江
出生 1610
国籍 清初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新安画派开创人

渐江(1610~1664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1]

简介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名画家,新安画派开创人。清初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渐江削发为僧,以示反抗,寓居芜湖多年,住锡准提庵,食粥汤菜叶,生活清苦。同游之太平汤燕生、新安韩铸等,皆能诗善画,日与"姑熟派"大师萧云从琢磨诗画。渐比肖小14岁,人品相近,画风上肖对渐影响很大,而渐艰苦求索,云游名山,代表作《黄山画册》肖作跋云"及睹斯图,令人敛手"。曹寅亦曰:"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出其上。"(《十竹斋图跋》),后来新安画家,多暗自效法。1663年,圆寂于宝相寺。肖云从、汤燕生深感悲痛。肖以《梅花轴》诗抒悲,汤作《哭渐江师》七律三首吊之。安葬时,名士百人齐负土,绕塔栽梅数百株,谓之"梅花古衲"。

弘仁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常题画上,死后友人收辑成《画偈》。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其画学。他从小就爱文学,绘画,既向古代人学,又向当代人学,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直师造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绘画的传统技法,在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人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大艺术家对他都倍为尊重。

五十幅

黄山真景册》五十幅

渐江的作品之所以构图新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与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刻苦实践分不开的。他虽家贫,仍藏有倪瓒的书画卷和王蒙的山水轴,朝夕摩挲,苦练不辍。他早年游武夷山,晚年游庐山,长期住黄山、白岳,终年生活于山山水水之中,山光水色,缥缈烟云,熟悉于胸中,自然流泻于腕下。弘仁善写黄山真景,有《黄山真景册》五十幅,其构图皆出于黄山真情实景,每页一景,分别是:

逍遥亭 觉 庵 卧云峰 松谷庵 翠微寺

白砂岭 鸣弦泉 立雪亭 油 潭 仙人榜

炼丹台 阎王壁 云门峰 藏云洞 云 谷

飞光岫 小桃源 观音岩 九龙潭 皮 篷

西海门 天都峰 掀云牖 老人峰 月 塔

莲花庵 小心坡 石 门 北斗庵 仙镫洞

龙翻石 散花坞 扰龙松 石笋矼 大悲顶

飞来峰 喝石居 绿蓑崖 清潭峰 一线天

朱砂泉 锡杖泉 光明顶 醉 石 逍遥溪

白龙潭 慈光寺 青莲宇 横 坑 丹 井

幅幅不同,可谓煞费苦心。正如他自己所云:"坐破茅衣第九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山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正是因为弘仁作画以天地为师,师法自然,重视精神气质,灵活地学习他人之长,而不落入藩篱,所以作品富有独特技法,充满生活气息和创造精神。

独特风格

博采众长的弘仁,曾师从孙无修、肖尺木(云从),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元季四家(倪云林黄子久吴镇王蒙),尤其是倪云林。云林长期生活在太湖,习见平远山水,因此多画小山竹树,疏村远岫,表现一种天真疏淡的意境,真实表达了太湖一带风景的特色,具有高度艺术性。渐江法师而不泥师,学倪瓒(云林)的精神,直师造化,别开生面。他长期居于黄山、白岳之间,习见层峦陡壑,老树虬松,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表现了一种伟峻沉厚的意境。渐江从摹仿、借鉴转变为直师造化,师法自然,一举破了倪瓒远山平水、缓坡疏林的规范,形成了"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他的绘画作品,既有元人超隽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回出时流之上,使他成为"新安画派"的壮丽大纛,矗立于中国近代画坛之上。

相关影响

四大高僧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弘仁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和髡残(石溪)、原济(石涛),被后人称为"三高僧",或者加上八大山人(朱耷),称为"四大高僧"。贺天健指出:"渐江和尚的画,是新安派中最为佼佼者。他笔如钢条,墨台海色,每每纵横交织地表现石的姿态和体积。但觉静穆、严在、朴实、恬洁,规行矩步,一点也不放失。"以弘仁为领袖的"新安画派",能在当时的娄东、虞山、金陵等画派之外而独树一帜,蔚成宗派,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渐江一生勤于学习,从壮年到老年,无日不看书作画,因而诗、书、画皆有很深的造诣,其中以画的成就最大。 他的山水画笔墨精谨,格局简约,他很少用粗笔深墨,也少点染皴擦,不让作品中出现丝毫的粗犷霸悍,张扬外露的习气,全以精细的松灵之笔徐徐写出,于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于寓深秀,结构出一派纯净、幽旷而又峻逸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品味无穷的审美感受。山石取势峻峭方硬,林木造型盘弩犹劲,虽师法倪瓒,但又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比倪瓒还要孤高。

创作手法

我们看渐江的画,可以感受到一种高山上的寒冷,好像连空气都冻结玻璃。弘仁在绘画艺术上,博采众长对倪云林的画法体会最深,就是因为他能正确的理解倪云林的绘画创作方法,能够真实的表现自己胸中所熟悉的客观景物。弘仁对于元四家的画法力学苦练,尤其出于倪云林的技法,逸笔淡淡,浑厚而有气韵,笔墨精炼,一丘一豁确有千岩万豁之感,但他学其精神,不入窠臼。

创作态度

从表面上看,在四位画僧中,渐江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前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人了。他不像八大山人那样,出家后仍然悲愤难抑到几近精神失常的地步。也不像石涛那样身为世外人却热衷于社会的交往联络(接驾康熙,巴结权贵等)。他出家后,每日挂瓢曳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丝毫世不相关"的世外高人了,他曾有"偶将笔墨落人间,绮丽亭台乱后删,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沉写钟山"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兴于自然,云游各地。 凡画山水,简淡高古,画家极难事,简非不用笔,淡非不用墨,写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最要得山水性情。


视频

解读:蜚声中外的明末清初大画家渐江

古代 山水 渐江

参考资料

  1. 枯笔淡墨绘家山——渐江作品赏析,  收藏家杂志 201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