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渔业资源是中国渔业资源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渔业资源(fishery resources)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甲壳类、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渔业生产的自然源泉和基础。又称水产资源。按水域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两大类。其中鱼类资源占主要地位,约有3万多种,估计可捕量0.7~1.15亿吨。海洋渔业资源(不包括南极磷虾)蕴藏量估计达10~20亿吨。
对水域中经济动植物个体或群体的繁殖、生长、死亡、洄游、分布、数量、栖息环境、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手段等进行调查,是发展渔业和对渔业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分为管理性调查和开发性调查两类。前者针对已开发的渔场进行,旨在合理利用水产资源以取得最大的合理的持续产量。后者是针对未开发的水域进行的,旨在探明新的捕捞对象和相应的开发手段。调查后应提供的资料包括:①特定水域范围内的可捕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种群组成;②种群在水域分布的时间和位置;③可供捕捞种群的数量或已开发程度;④进行开发的适宜技术和手段;⑤必要的投产方式以及合理发展生产的建议;⑥恢复和合理利用已过度开发资源的意见等。渔业资源调查的质量有赖于大量的海洋调查资料,以提供有关世界各大洋环流和生物分布的范围,如大陆架、公海的鱼类密集分布区往往和不同海流的交汇区、涌升流域表层的辐合区密切相关;近海、河口区域的鱼类同样和交汇区、河川径流有关等。因此,对海洋学、水文学资料的分析是渔业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渔业资源学
亦称“水产资源学”。研究水产资源特性、分布、洄游,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和人为作用下数量变动规律的学科。水产学分支之一。为可持续开发利用水产资源提供依据。主要包括研究水产资源生物学特性的水产资源生物学,研究评估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水产资源评估学,研究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最佳配置规律的渔业资源经济学等。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