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温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温店镇隶属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位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区北端,是山东半岛和京津唐地区的连接地带,又是环渤海经济区与沿黄经济带的交汇处,距北京400公里,天津240公里,黄骅港120公里,青岛港420公里,距济南120公里。

1956年置温店乡;1958年改设温店人民公社;1964年改为温店区;1970年复称温店公社;1984年改为温店镇。2011年末,幅员面积78.51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总人口40257人。2011年,温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7元,工业增加值8613万元。

温店镇是山东省省级生态乡镇 、滨州市市级文明乡镇。[1]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此地为六区。

1949年末,改称九区。

1956年2月,改设温店乡,因政府驻地位于温店村得名。

1958年4月,改设温店人民公社。

1964年5月,改设温店区。

1970年,复称温店公社。

1984年撤销温店人民公社,设立温店镇至今。[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温店镇地处阳信县西部,介于东经117度15分至117度52分,北纬37度26分至37度43分之间,东靠流坡坞镇,南接洋湖乡,西邻乐陵县铁营乡,北依庆云县尚堂镇。镇政府驻地温店村,东距阳信县县城20公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7公里,总面积78.56平方公里。

气候

温店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多大风发生,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易发生春旱;夏季高温多雨,常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干燥,盛行偏北风。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8月,温店镇辖西郝、东刘、王坤兮、小姜、西李什、东李什、大姜、丁庙、王褚、赵井斗、后闫张、中闫张、前闫张、王二官、小仁、九圣堂、郭楼、西车、后吴店、前吴店、黑张、石佛、前边、后边、王杠、东蔡、中蔡、蔡王集、齐家、邱家、黄庙、下马李、西辛庄、北蔡、高浪头、大营、小营、何家、宁王、西小张、赵牌、车家、温家、孙徐唐、温店、镇吴、赵家店、大卜杨、徐堡、李大人、宅西刘、张官宅、辛法张、张胜还、李泗池、菅家、胡家、田家、庆云赵、赵马虎、北杨、大杨、范家、冯家、栗家、双庙杨、范阁、油王、刘厨、齐宅、孙扣、信家共7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温店村。[3]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温店镇总人口35954人,其中男性18091人,女性17863人;家庭户户数9629户,家庭户总人口35876人,其中男性18037人,女性17839人;0-14岁8333人,其中男性4324人,女性4009人;15-64岁24858人,其中男性12506人,女性12352人;65岁及以上2763人,其中男性1261人,女性1502人;户口本地住在本地总35552人。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0257人,其中男性20431人,占50.75%;女性19826人,占49.2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6806人,占91.43%;回族3451人,占总人口的8.57%。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12人。

民族

温店镇属汉族聚居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4]

经济

综述

2011年,温店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7元,工业增加值8613万元,财政总收入244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6万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末,温店镇有耕地面积6.25万亩,人均1.55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谷物为主。

2011年温店镇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元,比2010年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7207元,同2010年比增加1042元。

温店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8万吨,人均1202千克,其中小麦2.44万吨,玉米2.41万吨,谷物2.41万吨。

畜牧业以猪、羊、肉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43万头,年末存栏2.69万头;羊饲养量5.16万只,年末存栏2.23万只;肉牛饲养量5.98万头,2011年末存栏2.37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02.56万羽,2011年末存栏51.27万羽。

第二产业

温店镇第二产业以生物质发电、糠醛、复合木地板、古典家具、塑料制品、外贸服装、白酒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拥有工业企业21家,职工1050人;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13万元,比2010年增长15.34%。其中温店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纳入滨州市重点扶持的50个特色园区中。

第三产业

2011年,温店镇财政总收入244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6万元,比2010年增长13.48%。完成营业税233万元,增值税257万元,企业所得税10万元。[5]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温店镇有镇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4处,各类文化专业户7户,各类图书室24个,藏书5余万册,美术、书法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26人,西河大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育

2011年末,温店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413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2672人,专任教师1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824人,专任教师6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03万元,比2010年增长54.6%。

医疗卫生

2011年,温店镇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8个,门诊部(所)17个;有床位96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6张;固定资产总值42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7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2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5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温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97户,人数1470人,支出164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长20%;医疗救助1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30人次,共支出8.15万元,比上年增长6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0.16万元,比2010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5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71万人,参保率92%。

2015年10月13日,阳信县西部中心敬老院建成,建筑面积13150平方米,设计床位600张,总投资6000余万元,集中供养阳信县西部温店镇、金阳街道、翟王镇、流坡坞镇和洋湖乡5个乡镇街道"五保"老人。[6]

民间艺术

素花浓墨

吴宗伦,字觉源,1943年出生在阳信县温店镇吴家村。2003年他的国画《梨乡风韵》入选滨州市文联《渤海风黄河情》一书,2004年国画《白梅》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并获二等奖,编入纪念册一书。他的作品被济南、淄博、潍坊等多处单位和个人收藏。为阳信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五彩云诗书画社秘书长。

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流行于阳信县与惠民、乐陵接壤的西南部的洋湖、温店两乡镇,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大秧歌"。这种秧歌有风格不同的三种流派,即"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以大鼓的节奏来划分,舞姿也有所不同。鼓子秧歌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配以锣、钹、镲等打击乐器。

大鼓是整个秧歌队的核心伴奏乐器,直径一米以上,声震如雷。大鼓一响,秧歌队便随着强有力的节奏舞蹈起来。秧歌队中有头伞、花伞、手鼓、棒、花、外角等组成,不同的角色,做着不同的动作。鼓子秧歌表演,分路行片和跑花两种形式。路行片也叫跑街筒子。秧歌队分两纵队踩着鼓点的节奏,跳着"蒜辫子花"向前行进。表演至高潮处,所有伞进至中心,变成三路纵队。跑花也叫按花,跑场子,即在广场中表演各种阵法。一般常跳的花有"十字街"、"盘城"、"药葫芦"、"担杖钩"、"梯子挂"等四十余种。演出中相互转换,各角色手持道具,扭腰跨步,形态各异。这些花既有两兵对垒,又有冲锋拼搏,是兵法布阵的诠释和体现。鼓子秧歌把音乐、舞蹈、戏曲(外角以戏曲人物扮相为主),融为一体,以动作体现艺术的魅力,被定为山东三大秧歌之首。流行的主要村庄有张王、史张、庙李、油坊张、崔楼、范家等。1945年,阳信县的秧歌队参加渤海区庆功大会,受到杨国夫司令员的表扬。1979年,阳信县的鼓子秧歌参加全省民间舞蹈汇演并得奖。

城镇荣誉

山东省省级生态乡镇

滨州市市级文明乡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