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廬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廬山》

作品名稱:《游廬山》

創作年代: 魏晉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釋慧遠

《游廬山》是東晉詩人釋慧遠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原文

譯文

高山巉岩煙霧繚繞,深谷山洞留有神跡。

群籟齊奏大音希聲,山流潺湲其聲滴滴。

有位行客獨自冥游,直往不停忘其所之。

揮動手臂撫弄谷水,仙界關門何須疏辟?

游移心性叩開玄扃,感悟妙趣其理不隔。

怎樣才能騰上九宵,不用伸展沖天之羽?

臻於妙境所趨自均,頓然妙悟勝於三益。[2]

作品鑑賞

慧遠的這首詩,曾得到劉程之王喬之張野等人的尊奉唱和,這是他遺留下來唯一的一首詩,作為名跡具有重要的意義。

詩開頭四句寫廬山景色。「崇岩」指香爐峰。「吐清氣」,即唐李白《望廬山瀑布》中說的「生紫煙」。「棲神跡」,指的是殷周之際,匡裕先生受道於仙人,在此即岩成館的故事。「希聲」典出《老子》:「大音希聲」。意謂動之極,響之極,還而聽而不聞。「山溜滴」,即山流的涓滴,這是用來反襯廬山的靜。

「有客」以下六句,抒寫游山的情懷,交代游山的目的。這「客」指的是詩人自已。他獨自在山林間走着,同時在思索着人生宇宙的妙諦玄機。這說明他重神遊而不重身游。他徑然而行,忘乎所適。「雲門」,指渠口。詩人將自己游山賞景悟道比作是「撫雲門」。「靈」,即「靈府」,指心。詩人說他心無關隘阻塞,所以不必求什麼疏辟。周流的慧心叩開玄扃,便也就觸悟到道理不為所隔了。

最後四句,詩人作了這樣一個設問:怎樣才能騰飛到九天之上而又不用展開沖天的羽翮(翅膀)呢?這意思是說:怎樣才能超乎物外而心游無極呢?他又自己作答:如自己心能達到妙境,則不管所趣(趨)何方都是一樣。「妙同」則「趣自均」忘他還進一步發揮道:有了這一體悟,實是超過「三益」說了。「三益」典出《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也。」這是儒家的說法。

作者簡介

慧遠(334一417)俗姓賈氏,雁門樓煩(山西寧武)人。少遊學於後趙主石虎統治下的許昌、洛陽,為諸生,兼通儒道之學。後出家為僧,師從釋道安於恆山,隨至襄陽。前秦末,南下荊州。後居山,公元386年(東晉太元十一年)江州刺史桓依為立東林寺(時釋慧永先居西林),居寺三十餘年,大弘彌陀淨土之法,結社蓮宗,東林寺成為淨土宗的發源地。

參考資料

  1. 游廬山, 古文學網,
  2. 廬山東林雜詩,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