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沼
圖片來自图虫

湖沼,读音hú zhǎo,汉语词汇。指的是陆地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水面。

南朝·梁·江淹《青苔赋》:“若其在水,则镜带湖沼,锦匝池林。” 沙汀《记贺龙》:“那些地区里的湖沼山地已经变成了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坟墓!” 艾青《东山魁夷》诗:“无论是林间的瀑布,无论是湖沼中的倒影,初春的月夜,山峦的黎明,都浸透了画家的爱情。”[1][2]

湖沼学

就广义而言,为陆水之科学。惟现代之湖沼学多指狭义的湖沼学,即以内陆静止之水体为研究对象,不含以流动水体为研究对象之河川学(Potamology)。换言之,湖沼学是一门有关湖沼之研究的科学。

研究海洋的有海洋学,相应地而把研究陆地水域,即湖沼、河川、地下水等所谓陆地水(inlandwater)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诸现象的学科,则称为湖沼学。P.S.Welch(1952)把这个学科看作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限于对陆地水中的生物生产及其各影响因素的研究。

古湖沼学

古湖沼学是水文地理学的分支,从化学、物理、水文、地质角度研究内陆水体,包括天然和人造的:湖、沼、塘、溪、河、湿地、地下水等。

对世界各地许多保存完整的古湖沼学证据详加分析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湖水面演变历史的信息。而湖水面的动态变化受控于气候因素的所以成为湖泊环境学研究的一大分支。该文从地貌学、相组合和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以及考古学五个方面简述古湖沼学证据,以图更精确地恢复过去的湖泊演变历史,为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证。

湖沼浮游生物

英文名称:limnoplankton

定 义:只能在淡水静水水域中生活的浮游生物。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水域生态学(二级学科)

湖沼鱼类

英文名称:lake fishes;limnetic fishes

定 义:栖息于湖沼水域的鱼类。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

湖沼湿地

英文名称:lacustrine wetland

定 义:湖泊等静水水域沿岸或浅水湖泊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包括浅水湖、水库和大池塘。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把湖泊本身也包括在湿地范畴之内。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水域生态学(二级学科)

湖沼群落

主要侧重于湖沼的底栖生物群落。是由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和菌类以及分解者的细菌等所组成。

这些生物群落和静水环境(lenticen-vironment)综合地构成封闭度比较高的湖沼生态系统(lakeecosystem)。透光强度超处于同化和呼吸补偿点以上,为绿色植物能够生长的湖沼浅表层或称营养生产层;此层下面的部分为深水层或称营养分解层。两个水层间为变水层。

营养生产层的水底称为沿岸带。营养分解层的水底称深底带。深底带的最上部倾斜大的部分称为亚沿岸带。在沿岸带生活的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在远离湖岸的湖心部位的浅表层中生活着植物性的浮游生物。在营养分解层和水底沉下的生物遗骸被细菌分解,游离出N、P、K等营养盐类。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对外称呼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缩写CSOL)。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是海洋湖沼科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的法人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国家发展海洋湖沼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现有会员近8000人,下设18个专业委员会,9个地方分会和4个工作委员会。

建设宗旨

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民主办会精神,团结和动员海洋湖沼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提倡辨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团结广大海洋湖沼科技工作者,促进海洋湖沼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海洋湖沼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海洋湖沼科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海洋湖沼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为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业务范围

①开展与海洋湖沼学科有关的学术交流,促进海洋湖沼科学学科发展,组织海洋湖沼科学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活动;

②开展国际间与海洋湖沼学科有关的学术交流,促进民间与海洋湖沼科学有关的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同国外海洋湖沼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联系;

③对国家与海洋湖沼学科有关的科技发展战略、政治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技咨询,组织海洋湖沼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接受委托进行海洋湖沼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称评定以及科技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④开展和支持对海洋湖沼资源的科技开发,组织、动员会员和有关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⑤组织编辑出版《海洋与湖沼》,“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湖泊科学》以及其他海洋湖沼科学技术书刊;

⑥普及海洋湖沼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其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

⑦举荐海洋湖沼科学技术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海洋湖沼科技工作者;

⑧维护海洋湖沼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⑨开展对会员和海洋湖沼科学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学会活动

学会自成立之后,按照章程规定已组织召开了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除换届选举产生理事会之外,还制定和修改章程,确定学会的主要任务,并开展学术交流。

迄今为止已进行海洋科学和湖沼科学的学术讨论会和专题学术报告会约150次,主要会议有:

①第一次全国海洋科学学术会议;

②海洋动、植物区系学术讨论会;

③全国海洋湖沼科学研究生学术讨论会;

④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讨论会;

⑤全国海洋湖沼药物学术与开发研讨会;

⑥全国人工养殖对虾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学术研讨会;

⑦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陆架风成沉积与沙漠化学术讨论会;

⑧98国际海洋年暨曾呈奎院士从事海洋科研与教学工作68周年学术报告会;

⑨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成立50周年暨学术交流大会;

⑩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等。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主要会议有:

①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

②国际海平面学术讨论会;

③国际商品海藻研讨会;

④第四届中苏太平洋边缘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矿物资源学术讨论会;

⑤国际黄海海洋科学学术讨论会;

⑥第五届国际藻类学术大会;

⑦第七届日本、东中国海和西太平洋边缘海国际研讨会;

⑧中意海洋地质学术讨论会;

⑨国际近海物质通量学术讨论会;

⑩中日藻类基因工程及生物反应器学术讨论会等等。

学会主要刊物:

《海洋与湖沼》、《湖泊科学》、《水生生物学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