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湖韵(郑能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韵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湖韵》中国当代作家郑能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湖韵

中国的文字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汪湖泊赋予“遗爱”二字,就有了文化意味,就有了生命灵性,何况,这个名字的产生,是与大文豪苏东坡有着密切关联,那么,这汪湖泊想静处一方就有些不可能了,她的声誉已经远远跨出了属于她的地界。

遗爱,本身就给人很多联想,再加上风情二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写下这个名字时,我也觉得似乎与我现在的年龄有些不相适应,这样的文章应该由小年轻来做,风花雪月,浪漫情调已经在我的心中沉淀得有些厚重了。但是,十多年来,生活在遗爱湖边,每天都在感受着她的变迁,每时都在呼吸着她的气息,心中实在有太多的情愫涌动,不写一写,有些愧对所谓“作家”的头衔,有些愧对先贤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

独坐窗前,任思绪飞扬,脑海立时出现一道奇异景象:900多年前,一位清癯老人,带着微微醉意,踏着一地秋月,信步黄州古城之外。清凉夜风带动衣袂飘逸,银色的月光洒满老人全身,仙风道骨一般。城郊之外,夜景荒凉,蛇行小道旁的枯草瑟瑟作响,偶有隆起的小山包坟茔遍地,残幡乱舞,昏鸦匍匐于秃了许多枝桠的树上,不时发出一两声凄凉的叫声,惊得地上秋虫立时禁声。回首望望城内灯火如豆,老人不由加快了脚步。当他汗水涔涔走出古城六七里许,顿时被一汪明镜似的湖面吸引住了。清灵灵的水面颇似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她背向古城,面朝长江静坐那里凝思,虽然不施粉黛,但仍然掩饰不住楚楚动人本色。本来与佛印相约江边泛舟的老人,完全被这月光下的人间绝景迷住了,于是,他独坐湖边一小亭之内,仔细地品味这水天一色、风情万种的月光湖面。尝到极处,他忍不住叹道:不是上苍遗大爱,一座失意的城池,一个失意的老人怎么会得到这么一处绝妙好景啊!

其实,遗爱湖原本肯定不是这个称谓,或东湖或秀湖也未可知。因为后人演绎东坡先生的故事,给她冠以美名,才使得她更加生动、更加鲜活起来。

从900多年到10多年前,遗爱湖还是一片荒湖,孤零零抛于古城黄州东北郊外,偏居一隅。尽管有东坡先生月夜的惊叹,但由于地处偏僻,能够经常一睹秀色的并不多见。近年来,黄州以超常规发展速度推进城市建设,这个美丽的乡村女子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家闺秀,成为城内一道靓丽的景观。市里还在不损原貌不变其风格的情况下投入十几个亿为她进行梳妆打扮,不仅建了遗爱湖公园、湖边回廊,还把整个湖区打造成为一座别具一格的风情园,天然去雕琢,清水出芙蓉。这种精巧的装扮,不仅看不出人工痕迹,反而使之更加妩媚、更加妖娆了。

遗爱湖中心,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湖心路,两边遍植夹岸杨柳,一座连心桥贯通水面。那路那桥纤秀绵长,犹如缠绕在少女身上的腰带,款款留香。“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这里,过去是恋爱者的天堂。三三两两的恋人或漫步或偎依垂柳之下,享受那种物我两忘净得甜蜜的人生境界。不过,现在正在维修改造路面,垂柳已经都被移植了,不知何日能够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垂下绿丝绦”?因为此,年轻的情侣们开始把谈情说爱的场地转移到那九曲十八弯的环湖路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疏疏朗朗的小树林,到处都饱含诗情画意。卿卿我我走完那湖边褶皱的柏油马路,路绵绵,情悠悠,爱也悠悠。除了情侣,经常在这条路上寻找意境的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一些所谓文人。入夜,三五一伙,七八一群,慢慢荡,随意逛,把那尚不成熟的文章构思,淋漓尽致倾泻出来,众人的智慧加上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独特风情,立马,作文的感觉就来了。现在,黄州这座城市里几个有名的作家的很多作品的策源就可以追溯到这里,遗爱湖不仅给了东坡先生灵感,还代代繁衍遗爱后人,遗爱湖真可谓“遗爱”也!

有时,得了闲暇,独自一人也上环湖路上漫步,看那曲里拐弯的路多像我们人生之路啊!路是有点曲折,但是“一旁清水绿如蓝,一旁树影月照稀”,只要我们懂得欣赏,现实的路也好,人生的路也罢,就不会再寂寞了。在放任思绪飞驰的时候,我也作过这样的设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不再工作的时候,我也许会在那湖中路边的小树林里开一个颇有特色的木式或竹式的小茶楼,一杯清茶待过客,三五闲人纵古今。那种雅致简直无法言喻,神仙难比呀!

社会,是一天一个样在变,那速度有时候令我们这些深居斗室的人有些瞠目。不经意间,黄冈已经成为武汉大都市的后花园。基于此,黄冈市委市政府已经对遗爱湖风景区开发有了明确定位,规划了文化园区、风情园区、生态保护园区等,并且已经在大洲岛上建起了东坡外滩这个“老黄州的文化客厅,新黄州的时尚天堂”。尤其是文化园区内的“寒食碑林”,融汇了当代一百多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篆、隶、草、行、楷各具风格、蔚为大观,成为遗爱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著名企业汇源集团、太子奶、伊利集团和黄冈师范学院、鄂东职院等大学也都落户湖滨,现代化的厂区和美轮美奂的校园,也为遗爱湖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当代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在他的《遗爱湖记》中写道:“胜景澄心,在雅能易俗;一方福祉,在官欲利民。故柄政之绩,不在时誉而在青史;宦海作为,不在自夸而在民意。履职首在奉公,去后方留遗爱。此乃太史公所赞之循吏也。当山水知音而不狎。圆百姓之梦而不怠。此种遗爱,方能传诸后世”。妙文点睛,实是神来之笔也!可以说,遗爱湖公园就是为老百姓修建的,无论是清晨还是入夜,那里都是百姓的乐园,看到这么一幅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景象,建园者应该是颇感欣慰了。

许是我的观念太过保守,我真的觉得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简直超乎想象。几天不出屋子,城市就像春雨后的竹林,登登往上直冒笋子。于是乎,像我们这样有些自作多情的人有点担忧了:这么一块黄州城市的美丽 “肺叶”,这么一处宁静的城中“桃园”,能否保证它永远不被“侵蚀”、被“污染”?如果她一旦被“污染”,再想还其清纯的本质恐怕就难了,如此的话,黄州这个美丽的城市也就大为逊色了。

人说,黄州造就了苏东坡文学事业的巅峰,苏东坡也让黄州扬名于世,黄州注定与苏东坡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今日黄州之变化,遗爱湖之变化,假先生天国有知的话,不知作何感想!

梁子湖拾遗

快艇如离弦之箭,射破深蓝色的湖面,惊起近处的海鸥掠动白色翅膀,从头顶飞过。如果不是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惊扰了这静谧的世界,梁子湖可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从未想到它是这么旷达、浩阔!虽是丽日晴空,但湖面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俯视,湖水碧透,盈盈生长的水草可见根部。捧一捧入口,清凉,甘冽,那种纯天然的滋味,是时下流行的各种矿泉水所不能比拟的。

湖心深处,渔民们用鱼网和竹杆摆下了捕鱼的迷魂阵,那成排的竹杆顶头,站满了白色的海鸥,它们都朝着一个方向,站得极其工整,颇像列队的士兵,同行的摄影家们纷纷举起相机,把这庄严的场景抢入镜头。

登上湖心梁子岛,到处洋溢着渔家的生活气息,小街两旁,满布着渔民们晾晒的鱼干和鱼片。有猫悠闲地蹲在下面慵懒地晒着太阳,或许是渔乡那浓浓的气息早已填满了胃口吧,它们对其所钟爱的美食却懒得再看上一眼了。

在这里,鱼是特色。只有深入其间,你才觉得眼界大开,各色鱼种,品类齐全,蔚为大观也。

梁子湖的鱼,味道鲜美,加上这儿人人手艺精湛,百人百艺,千鱼千味,故有“黄山归来不看山,梁子离去不食鱼”之美誉。

带着儿时父亲为我讲述的那个凄美的故事,我走进了阳春三月中的梁子湖,走进了这个牵挂我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故事虽然有些久远,但千百年来,它依然鲜活在人们心中,跨出了属于它的世界。

相传,古时梁子湖属高塘县境。有一名叫孟玉红的妇人居住在县城外。玉红的丈夫进京赶考,久无音讯。留下她和六岁的儿子润湖在家侍侯病重的婆婆,艰难度日。婆婆临终之际,想喝肉汤,可家中连米都所剩无几,玉红无奈,只得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煨了一碗汤给婆婆,婆婆喝下不久,含笑逝去。

玉红的孝行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派一神仙化作道人上门乞讨,再试其德。玉红自己几天没有东西下肚,却将仅剩的一点米施舍给道人。道人临走留下一话:“衙门石狮口流血,定是高塘天收时,念你割股待亲,孝行动天,现赐莲鞋两双,届时,可救你母子。”

此后,玉红每日命润湖前往衙门察看石狮,时有半年,天天如此。衙门外一卖肉屠夫见润湖天天观狮,惊问其故,润湖据实告之,屠夫因笑其痴,遂于次日晨将猪血抹于狮口,以此捉弄润湖。润湖见石狮果真口流鲜血,赶紧跑回家中,母子俩急忙穿上莲鞋,沿街劝说乡亲们逃往高处避难。霎时,一只白鹤飞来,驮着娘儿俩飞向空中,倾刻,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整个高塘地陷水覆,万民皆浮于水中。看到这幅惨景,玉红赶忙将莲鞋抛下,莲鞋变岛,民皆得救。而她因失去莲鞋,没于水中。

后来,人们为纪念玉红母子,将此岛叫做“娘子岛”,将此湖称为“娘子湖”。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将“娘子”读作“梁子”,故有今日得名。

不敢说这个故事有百分之百的真实 ,但玉红“割肉待母”,却当作中国十大孝行之一而载入史书。而且历史上“高塘地陷”也确有其事,由此,你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时至今日,尚有人证实:每逢雷鸣电闪,暴雨到来之际,梁子湖尚有多处可见沉入湖底的村庄、城郭,说得活灵活现。为求证其实,我们一行租用一条机动渔船,作了一次环湖探寻,可惜的是未得天公作美,不施雷电狂风,终不能一饱眼福,只好在当地渔民绘声绘色的讲述声中,幻想那幅凄美的图画。

沿着岛上那青石板铺成的小街,我们一路寻觅,街道确实古老,地上的青石已被岁月踩出深深的印痕,两旁斑斑驳驳的土砖瓦房被炊烟熏得漆黑如墨,有的满布着尘网,看得出渔民的日子还依然有些艰辛。但是他们却活得很是滋润。青壮年见得不多,偶尔有些,也是夹支香烟,悠闲地在房前屋后踱步,见我们到来,赶紧挤过来凑热闹。倒是老人居多,随便一间房子里探出张脸来,打听一下,就是80多岁的老人。他们都显得很是健旺,看不出老态龙钟的痕迹。

走进周家巷28号时,有四五个老太兴致盎然地在屋子里打牌,随行的几位摄影家赶紧抓拍了几个镜头。一问,得知她们正是岛上的几位老寿星。其中一头银发的王老太寿龄最高,已是116岁了。但她仍然耳聪目明,大约只看得出六七十岁的年轮。大家忙将她请出屋外,在太阳底下,单独为她拍摄,王老太风趣地说:“中央电视台也为我照了好多呢,他们还给我置了一身衣服。”

几位摄影家顿时你看我,我看你,面露尴尬之色。因为他们此行都是自掏腰包,而且口袋里都不丰厚,要不然也应该给老太太一点“抚慰”。

拍了许久,几位还意犹未尽。王老太却不满意了,说:“我都晒昏了,她们还等着我打牌呢。”一席话,把在场的人都逗得开心大笑起来。

湖风悄无声息地游过来,使人顿觉清凉扑面,神清气爽。成群的鸡仔在地上啄食渔民们晾晒的鱼干,相互追逐,相互嬉闹,别有情趣。小猪轻轻哼唧着,憨态可掬,一路拱着,沿着青石街道向前寻觅。远处有一两只雄鸡开始报午,声音在寂静的岛上传出老远。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旷、幽静,置身其间,才充分体会到回归自然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梁子岛依然保持着田园牧歌式的原生态,岛上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现在他们连洗衣粉都很少使用了,更不说其他的污染。由此,这儿成为中国第一长寿岛,也就不足奇怪了。

沿着湖滨小道,走近梁子渔港,已是夕阳西下,浩瀚的湖心一片金黄,波光鳞鳞的湖水,犹如万千鳞片。远处,海鸥声声入耳,间或有三两出湖的渔船归港,站在船头的渔人,被金色的阳光映衬成一尊尊雕像。近处,蝴蝶在湖边的草地悠闲地扑动翅膀,人从面前经过,也不能惊动它的梦幻,此情此景,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和谐完美的统一。

湖边,浪迹依然。雪白的沙地上有一层一层的浪渣,形成道道年轮,依稀见证着梁子的沧桑。

渔港泊有百十来条船只,虽离休渔季节尚有一段时间,但却少有出湖捕鱼。也许他们在等待秋天开湖那辉煌的日子。望着空空的船舱,摄影家们多少有些失望,但我却从那些黑油油的船舱里看到了人欢鱼跳的丰收景象。

“摇起乌棚船,顺水又顺风。”刚刚跳上船头,毛先生赶紧为我进行导演。出发前与毛先生有约,请他为我拍几张好照,总想将自己那有些愧对观众的尊容,通过他的精湛技艺,提升一个档次。相机咔嚓一声,我的一腔希望就被装进了那个小小的铁疙瘩里。

下得船来,领队范先生正在频频招手。他带着花50元钱从饭店租来做拍摄模特儿的孟小姐已经走得老远了。这是我们几位的约定俗成,故意留些空间给他。孟小姐一路挽着范先生的胳脖,宛如一对老夫少妻。范先生高兴了,一路唱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那孟小姐却在他脸上打一个响吻,也唱了起来:“不采白不采,采了还想采。”惹得有些学究气的谢先生和吴先生大叫开了眼界。

曲折迂回,七弯八转。一行来到点将台,湖面豁然开阔,方圆几十里,一望不到边。相传这是三国年间,周瑜在此操练水军的处所。点将台三面环水,雄峙湖面。从高高的台上望下去,湖中布有水草的地方,水呈黄色,空盈处,水皆深蓝。细看,恰似周瑜当年布阵之势。站立片刻,耳畔依稀传来咚咚战鼓,浆橹声、喊杀声,声声震天。朦胧中,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谈笑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樯橹灰飞烟灭。历史不会埋没赤壁之功,但如果不是梁子练兵,会有赤壁大战之胜么?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千古遗训也!

夜,悄无声息地降临了,梁子岛更加寂静起来。如果不是点点渔火的辉映,人们恐怕更会把它与原始旷野联系在一起。

梁子湖的主人很是好客,鱼宴、美酒把我们一行都灌得有些飘飘然了。回到旅馆,迅速有鼾声此起彼伏,我打开笔记本,记下一天的行程。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清晨,同室的毛先生将我喊起,说是去拍梁子日出,一看表,才五点刚过。大家洗漱完毕,就打着手电,走进了黑咕隆咚的夜幕之中。

小街上,有狗狺狺而吠,划破夜空。一行人高一脚低一脚地在街上乱撞。范先生欲到点将台拍日出,但毛先生却说那儿少有渔船,缺乏生气,坚持要到渔港等待。

到达渔港时,晨曦初露。浅湖中传来阵阵蛙鸣,有夜不归巢的鸭子“呱呱”叫着,在湖边梳洗羽毛,几只出湖的渔船带着一缕轻烟,在隆隆的机声中驶出港湾。近处还不时传来鱼儿拍水的声音。为了抓拍这些镜头,几位摄影家把我支使得团团乱转。一会儿要我站在渔船上启动闪光灯,一会儿要我向湖中投石块,直到旭日东升,他们才饶我一回。

东方天际红透了半边,但太阳迟迟不肯露面。直到接近三竿,才猛地跳了出来。仅此一瞬,那种美丽、那种辉煌就令人炫目。这一刻,整个梁子岛如同沐浴在圣光之中,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壮观。我看过黄山日出,也看过泰山日出,但真正令我心生震颤的还是梁子日出。那一刻,它完全如同母亲分娩,把一个鲜活的生命送到人间。

梦幻天堂湖

真的无法形容走进天堂湖那一刻的内心感受,依稀觉得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就像一个渴望已久的梦想突然降临变成现实一样。

这是一个初夏的上午,一场夜雨把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洗刷得干干净净,大地收尽了连日的暑气,天地间一片清凉,湿漉漉的气息在满目苍翠、无比洁净的世界里弥漫,到处都是清新、鲜活的意味。此刻,天堂湖氤氲在薄雾轻云之中,从山上远望,就像上帝为之蒙上的一层面纱,显得圣洁而又神秘。

近看,湖面丝丝向上散发着热气,那一缕缕飘飘渺渺的气雾漫漫蒸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逐渐形成了一层乳白色的云带,在这个万山围捧的盆谷里慢慢飘荡,把个天堂湖装扮得仙气郁郁。置身于此,恍然如梦,大有飘然若仙之感。若是运气好,还可以看到云带形成前不断变化的各种图案,千奇百样,美不胜收。不过,这样的机会说是秋季雨后放晴才可以碰到,很多人为了一睹那千载难逢的美景,经常在这里蹲点守候,有的一守就是十天半月。

人说,天堂湖之所以声名远播,是纳了千山百川之灵气,把万种风情聚于一身。也有人说,不光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心醉,众多的神奇传说更是令人着迷!引领我们游湖的船老大一点也不掩饰内心的自豪,说,天堂湖方圆十几公里的区域内,有十三处风水宝地,每一处宝地都有众多的传说。他指了指我们刚才上船的地方,说,那就是“骆驼卸宝”,曾是著名军事家林彪的祖坟地。这是大别山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父亲在我小的时候绘声绘色的讲述,至今尤在脑海印象深刻。回首这方山水,细细品味,的确神形兼备,妙不可言也!

湛蓝的湖水清澈、碧透,没有一丝杂质,看着就令人口舌生津。或许是为了印证我们,几只白鹤不远不近地跟船随行。白鹤是灵性之物,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之高,有它栖息之处,绝非等闲之地。

船行二三里,此时湖雾尽散,天地豁然开朗,远处的笔架山昭然入目。一抹薄薄的云带缠绕在山腰,立时给它增添了无限神韵。笔架山一山三景,初看,雄厚浑圆的“山”字形笔架,大气磅礴,先声夺人。往左细瞧,那山形又活脱脱是一个“睡美人”形象,她头东脚西仰卧在天地之间,长发飘垂,小腹微隆,神态安详,惟妙惟肖也。再往右看,整个山体就是一尊佛像,大佛体态丰盈,神情肃穆,双目微垂,像是在默默注视脚下的芸芸众生。在众人的惊叫中,我兀自感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把这么一处鬼斧神工的绝妙之作,放在了景绝三楚的天堂湖边,硬是给美轮美奂的天堂湖再添无限光彩。

天堂湖不仅风光奇特,历史文化亦丰富厚重。据考证,历史上的“鸠鹚古国”就是以这一带为中心。相传,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鸠鹚国”,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亭台千座、楼榭万幢、车流如水,美女如云”之誉。在大山深处立国,定有不同凡响之处。只是,后来人们慢慢把“鸠鹚”衍变为今天的九资。现如今,只要到过九资河古镇的人们,无不被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所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寻梦人如过江之鲫拥向这里,他们把这里视为“世外桃源”。甚至有人向这一块迁徙,他们的目的除了要享受这里的美景和宁静,还有不少人就是冲着这神奇的“笔架山”而来,说是“门对笔架山,代代出文官”。或许,他们都把出生于此的著名的国学大师王葆心、京剧创始人余三胜等等文化巨擘当作了心中的偶像。择吉而居,要的就是一个美好的盼头。

也许是笔架山对文人太有吸引力了,站在船头一直拍个不停的摄影家协会主席江耀龙先生,此时放下相机,向我招手,作家,来,背靠笔架山,书写大文章!我连忙钻出船舱,依在船头的围杆上,立马,面前快门响成一片。一群摄影家把我那一幅幅眼睛笑得只有一条缝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张张令人捧腹的照片上。

天堂湖清丽秀美,其形嵯峨,状如舞动的飘带。主湖虽不足十公里,但湖汊延绵,非百十数所能及也,那层次分明、曲里拐弯的岸线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间或有垂钓者静坐其上,优哉优哉享受着那份乐趣那份怡然,有如仙人一般!一只小狗在人迹少至的岸线旁,执着的静静地守望着水面,不知作何图谋?这样的生活场景确实令我们这一船作家艺术家们感动,大家纷纷拿起相机狂拍不止!

船至鸳鸯峡,水面忽地逼仄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幽静的处所,据说这里是鸳鸯聚栖之处。我们张大眼睛四处搜寻,可惜没有发现那象征爱情的灵物。有熟知其性情的人说,这个季节,它们还在迁徙的途中。看来此次是无缘一睹芳容了。

七弯八拐,曲径通幽,快艇行了十多分钟,又到了一处开阔水面。但见一山伸入湖中,其形怪异,隐约如龟,头颈纤细溜光,龟背浑圆高厚,其上还有绿色植被。一问,果曰“金龟下海”。大家异口同声:“活像”。有人又曰“绿毛龟也”,一时笑声四起。

原路回返,至峡口,见对面群峰起伏,状如蝙蝠展翅。问船老大,再次得到证实,此亦宝地!蝙蝠蝙蝠,福之谓也!

回到主航道继续前行。须臾,湖中一岛,兀自伏立。上建住房一栋,有人悠然生活其上。好奇问之,得曰:此乃“金龟戏水”,又是一处风水宝地。还说,岛上有叶姓人家祖坟,只要湖上发一次洪水,水淹岛一次,叶家就要发迹一次。呜呼,难怪有人乐居这个孤岛之上,想必是守护宝地灵气耳!

环游一周,天堂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大家兴致极高,个个啧啧有声。有人即兴赋诗一首:“水映青峰照碧空,梦游仙境百花丛。春风拂面云中画,胜景天堂四季同。”虽是打油逗趣,还是引来不少人应和。

夜宿湖边古镇九资河,一色的农家土菜,绿色环保,味道鲜美。一行人个个狼吞虎咽,成了饕餮之徒。

古镇不大,依山傍势建在一条小河的两岸,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百叶窗,朱红门,水墨画,看着就赏心悦目。镇上的人们都很悠闲、淡定,就连小狗们也秉承了这种天性,它们对人友好,但无论怎么引逗,它都宠辱不惊,这种心态确实令我们感动不已。

睡了一宿好觉。清晨,推开窗门,一股更加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真的睡得太香了,夜里下了一场雨,自己竟浑然不知。好在现在雨过天晴了,一行人便相互吆喝着出门,赶紧驱车去看天堂湖的云海和日出。

雨后的柏油马路漆黑如墨,一尘不染,顺着湖边飘带一样向前延伸。那蓝得可以慑人魂魄的湖水,就像刚刚烧热又揭了盖子的盛满水的锅一样,向上散发着缕缕的气雾。天堂湖的雾与众不同,不是铺天盖地的大雾,而是丝丝缕缕,欲断还连。颇像湖面生长的棵棵白色水草,单等太阳出来收割。

此时,湖两岸的山腰上已经集结了厚厚的云带,因是万山错落有致,那云海铺排得也就格外生动灵韵。露在云海上面的万千峰头,早已失却了往日的峥嵘,脆生生平添了无限秀气,放眼望去,“万岳朝天,四海一景”。那种磅礴之气,真的令人震撼!

人群中响起惊呼声,这哪里是人间,这分明就是仙境啦!是的,都有同感,站在云海之上,我们顿觉天风拂衣,飘飘渺渺,人幸福昏眩得就要窒息一般。

人群再一次轰动。太阳出来了!这个亿万年的精灵,先是在云海中羞羞答答露了一个粉脸,俄而,紧挨着它的云层立刻被染成了金黄。随着光晕慢慢扩大,它挣脱了云层对它的缠绵,一下子跳将出来,瞬间,天地沐浴在一片金色的祥光之中。

就是这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到自己思维愚钝、笔力不济,那么令人炫目、令人震慑的美景,却在自己笔下显得苍白,了无生机,真是愧对作家之头衔也。

天堂湖的景色是绝美的,它至今让我魂牵梦绕!我曾经跟友人说,要在天堂湖边买一处房子,在那里写作生息颐养天年。友人笑了,他是知我的,但他也知道我目前还没有这个精力和实力。长埋心底的愿望不能实现,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如此也!

中秋夜品湖

金风起,秋至矣!

那持续多时的令人躁动不安的高温,在一个不经意的夜里被金风温柔地一抚,顿时放下了张狂的身段,让经历过夏日阵痛的人们感受到了一丝丝妩媚和乖巧。

人说,秋天是最有诗意的季节。这样的日子也是文人骚客频频聚会的时候。友人一拨拨远道而来,纵有聊不完的话题,但相同的感叹只有一个:“你们黄州人真是太奢侈了啊!”见我一下子没有明白过来,他们笑了“你们的客厅太豪华了,让我们眼馋啊!”

遗爱湖!原来,友人们大肆夸奖的都是我们的“城市客厅”。或许是身边的东西不知道珍惜,亦或是人逢壮年俗务多吧,细细想来,对这个人人叫好的美丽城中湖,我除了花三盖四地看过一些文化气息特别浓的景点外,竟没有认认真真、细心品味地走完过全程!

今夜,适逢中秋,再也没有理由错过一睹“月光下的遗爱湖”芳姿的机会了,于是,即兴邀约几位文友,准备来个“拥湖韵于心,揽明月入怀”——

本是到了不易激动的年龄,但我还是早早地站在公园门口。真的用心品味,竟然一下子感受到了遗爱清风广场那份矜持中蕴含的“霸气”。清一色花岗石铺成的广场,扇面状无遮无掩地呈现在两条最繁华大街的交汇处;一条中轴甬道,摆出了阔绰的姿态,由大门直入公园深处;几人高的石雕东坡像,俊朗飘逸、仙风道骨般矗立于离门几十米的中心位置;石雕旁边一部打开的石书上刻有《遗爱湖公园记》,读之,则对公园建设了然于胸也!门前两侧四幅巨型浮雕分别是《寒食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意境碑刻,远视,画面古朴苍遒,近观,意蕴鲜活灵动。虽属石赋其形,然亦得其魂矣!

一曲悠扬婉转的《遗爱湖》伴我登上此地最高处遗爱亭,或许是上苍的巧妙配合,初时,天空阴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意,故于迷朦之中,似乎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俄而,云淡风轻,湖呈墨色,月露羞容,又实实在在地体味了一回“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雅趣。

乐起,广场瞬间成为喷泉。在一片呼叫声中,这个 本来没有生命属性的古怪精灵竟像人一样扭起了妖娆的舞蹈,看得人们眼花缭乱。那被风吹散的水雾,扑在大家的脸上,同时把无比的惬意扑进了我们心里。

友人渐渐汇聚,更多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来。市民们一到,便随心所欲地开展起了各自熟练的项目,吹、拉、弹、唱、舞,心无旁骛,渐入化境,而喜静的我们只得去追寻下一个目标了。

“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

曲里拐弯的环湖路,悠悠而漫长,两边遍植夹岸杨柳。湿润的湖风和隔岸灯火从依依长柳缝隙间挤进来,幽幽带了些浩阔而悠远的意境,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繁华城市所拥有的一处宁静。其实,路上到处是人流,但他们都很绅士地漫步,生怕弄出太大的声响;草地上、树丛里也不时看到夜练的人影,很少有人像早晨那样边比划边放开嗓子。

至芸香阁,已是华灯绽放。这个被霓虹灯勾勒出的园中第一高楼尽展迷人姿态,美得有些令人窒息。幽幽月色里,我仿佛看到:900多年前,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此念及他几年未见的弟弟,顿生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老人真情一叹,成就了千古一词!而今天,我们又能感慨什么呢?除了建园者的“遗爱”精神能够永续传承外,我们这些苍白的文字有何面目以示先贤啊!呜呼也哉!

芸香阁前面,就是著名的“寒食林”碑林。这里是我平时来得最多的地方之一,每有客至,总作首选。寒食林总面积1.8万平方米,置形状各异的奇石6万余吨,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东坡精品诗词66幅,镌刻为碑,垒列成林,寓意苏东坡66年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历程。景区设计奇妙,布局精巧,每块石碑皆匠心独运,量身定做。以《寒食帖》起始,呈扇形逐次展开,象征苏子遗泽,延绵不绝。碑林书法篆隶楷行草,众体兼备,石韵墨香,各呈其妙;细细赏读,墨线飞动,点画精微。徜徉碑林,令人迷而忘返矣!此乃百看不厌之景,只是此刻,明月不待见,恐难观其详。一行人大叹惜哉!

一湖诗意一湖画,一园文化一园情。

遗爱湖,内在美于历史,众多的名人和传说,构成了它厚重的文化养分;外在美于风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园林格局浑然天成。于是乎,它不仅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人雅聚的地方。这不,刚到景苏园,就碰上市文联组织的百十名文艺家在这里雅聚,主题谓之“月圆中秋夜,情满遗爱湖”,大家歌、诵、弹、吹、唱、书、画、摄,忙得不亦乐乎!熟人相见,自有聊不完的话题,院子里的激情立马被欢声笑语点燃,并迅速膨胀开来,挤出院门,飘向空中……

月亮出来了!大家齐刷刷抬头望向天空。但见刚从云层里钻出来的月亮,似乎还没有褪尽身上的那层晕色,羞怯而惊奇地看着大地。边上,一道云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案,颇似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有些调皮地伸出一只小手在托举着它。太神奇了!有人感叹了一声,其他人都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

从景苏园出来,前行不过数百步,即是“琴岛望月”。琴岛,由空中下望,就是一把栩栩如生的提琴漂于湖面,幽幽小径连通小岛,疏竹垂柳相伴,奇石古亭点缀。此刻,天上月泄银光,道旁乐曲轻扬,岸边灯光照映,湖面金波荡漾,人在岛上走啊,犹似画中徜!

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还未回过神来,一阵悠呜回绵的箫声伴随着空灵苍凉的古琴传入耳鼓,古音“清、微、淡、远”, 音色净而不浊,意境空灵幽远,颇具虚幻空妙色彩,仿如天籁一样妙曼。我们寻声而至,古色古香的凉亭里,一对音乐家夫妇正在忘我地演奏,那种如处无人之境投入,深深地感染和震慑了我们。静静地看他们表演完成,我们才有机会交谈。吹箫的陈先生说,遗爱湖真是音乐人的天堂,在这里,随便都能够找到灵感!一行人齐声附和。当说起音乐的时候,陈先生更是滔滔不绝,尤其谈到苏东坡与音乐,他张口就把东坡先生描写有关乐器的诗词背了上十首,确实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也!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漫步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幽兰芳径”,满脑子都是东坡先生的诗句。先生当初多次身临位于城郊野外的湖畔,于一片荒凉之中寻找那恣意汪洋的诗行,落寞的人生只有轻舟明月相伴,但依然才情似水流四溢,成就如月启中天!假如先生寿至今日,亲身感受赛过人间仙境的遗爱湖,真难以想象,中国文学会有一个怎样的高度?

湖,依然是那个湖,怎么看,还都是900年前那个羞羞答答的美娇娘。路,肯定不是那条路了!清一色的柏油掩盖了昔日的黄泥,一尘不染地泛着幽幽光泽。连接湖面的廊桥,一道道,直把霓虹作彩虹!照理,这样曲径通幽,清雅别致的婉约宁静小道,是最能走出奇妙的文思。可是,除了一身杂乱的文辞外,我竟然没有抓到一点妙手偶得的影子!怅然举头,我终于明白,是先生那光耀环宇的文采化作一轮明月高高地悬于苍穹!能够在月光下捡拾一点先生遗弃的散珠碎玉,足矣!

前行,由“水韵荷香”至“大洲竹影”,我们不仅体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穷韵味,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浪漫诗情。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这一路,荷、竹是其突出特色。东坡先生一生文性高洁,素喜梅兰竹菊松荷,故有君子之风。在整个遗爱湖景区,这些具有高雅艺术要素的植物,均已肩负使命,被赋予诗意的景点名称,任凭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由此可以看出,建设者不仅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踏着一路悠扬的乐曲行走,像是沉浸在某个艺术厅堂,一程下来,看得赏心悦目;听得心旷神怡!

沿途,许多市民都在交谈,听得出他们对遗爱湖的建设颇有溢美。碰上几个熟人,他们正在谈论一个特别话题,说今年有不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入园,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精神和“八不”等内容都以艺术形式公园里得到展现。我说,有何感觉呢?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好哇!这些东西经过大家耳濡目染之后,一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民雷先生难掩内心激动,他快言快语地说,这十年,是黄冈跨越发展的十年,他说他写了一首打油诗:“十年辛苦不寻常,十二景观永留芳,东坡文赋传千古,遗爱精神万代扬……”此,亦乃万千百姓心声耳!

依栏醉看中秋月,隔岸犹听箫琴声。

漫步于“平湖归雁”的动感步道,一行人缱绻流连,不忍离去。月亮带些毛边开始西去,城市却还处于亢奋之中,笙歌琴曲悠然入耳。有人感叹:“今夜不虚此行!唯一遗憾,乃月乏圆明也!”我哈哈一笑,大为释怀:我们已经拥有心中那轮明月,还在乎天上那个银盘么?再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千古流传至今是也!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得到那轮满月,明夜,我们或许可以大饱眼福!凡事布下念想留有希望,总会给人赋予新的追求新的动力,万物皆同此理也[1]

作者简介

郑能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全委委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