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韻(鄭能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湖韻》中國當代作家鄭能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湖韻

中國的文字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一汪湖泊賦予「遺愛」二字,就有了文化意味,就有了生命靈性,何況,這個名字的產生,是與大文豪蘇東坡有着密切關聯,那麼,這汪湖泊想靜處一方就有些不可能了,她的聲譽已經遠遠跨出了屬於她的地界。

遺愛,本身就給人很多聯想,再加上風情二字,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寫下這個名字時,我也覺得似乎與我現在的年齡有些不相適應,這樣的文章應該由小年輕來做,風花雪月,浪漫情調已經在我的心中沉澱得有些厚重了。但是,十多年來,生活在遺愛湖邊,每天都在感受着她的變遷,每時都在呼吸着她的氣息,心中實在有太多的情愫涌動,不寫一寫,有些愧對所謂「作家」的頭銜,有些愧對先賢留下的這份文化遺產!

獨坐窗前,任思緒飛揚,腦海立時出現一道奇異景象:900多年前,一位清癯老人,帶着微微醉意,踏着一地秋月,信步黃州古城之外。清涼夜風帶動衣袂飄逸,銀色的月光灑滿老人全身,仙風道骨一般。城郊之外,夜景荒涼,蛇行小道旁的枯草瑟瑟作響,偶有隆起的小山包墳塋遍地,殘幡亂舞,昏鴉匍匐於禿了許多枝椏的樹上,不時發出一兩聲淒涼的叫聲,驚得地上秋蟲立時禁聲。回首望望城內燈火如豆,老人不由加快了腳步。當他汗水涔涔走出古城六七里許,頓時被一汪明鏡似的湖面吸引住了。清靈靈的水面頗似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她背向古城,面朝長江靜坐那裡凝思,雖然不施粉黛,但仍然掩飾不住楚楚動人本色。本來與佛印相約江邊泛舟的老人,完全被這月光下的人間絕景迷住了,於是,他獨坐湖邊一小亭之內,仔細地品味這水天一色、風情萬種的月光湖面。嘗到極處,他忍不住嘆道:不是上蒼遺大愛,一座失意的城池,一個失意的老人怎麼會得到這麼一處絕妙好景啊!

其實,遺愛湖原本肯定不是這個稱謂,或東湖或秀湖也未可知。因為後人演繹東坡先生的故事,給她冠以美名,才使得她更加生動、更加鮮活起來。

從900多年到10多年前,遺愛湖還是一片荒湖,孤零零拋於古城黃州東北郊外,偏居一隅。儘管有東坡先生月夜的驚嘆,但由於地處偏僻,能夠經常一睹秀色的並不多見。近年來,黃州以超常規發展速度推進城市建設,這個美麗的鄉村女子現在已經變成了大家閨秀,成為城內一道靚麗的景觀。市里還在不損原貌不變其風格的情況下投入十幾個億為她進行梳妝打扮,不僅建了遺愛湖公園、湖邊廻廊,還把整個湖區打造成為一座別具一格的風情園,天然去雕琢,清水出芙蓉。這種精巧的裝扮,不僅看不出人工痕跡,反而使之更加嫵媚、更加妖嬈了。

遺愛湖中心,有一條長達數百米的湖心路,兩邊遍植夾岸楊柳,一座連心橋貫通水面。那路那橋纖秀綿長,猶如纏繞在少女身上的腰帶,款款留香。「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入迷」。這裡,過去是戀愛者的天堂。三三兩兩的戀人或漫步或偎依垂柳之下,享受那種物我兩忘淨得甜蜜的人生境界。不過,現在正在維修改造路面,垂柳已經都被移植了,不知何日能夠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千垂下綠絲絛」?因為此,年輕的情侶們開始把談情說愛的場地轉移到那九曲十八彎的環湖路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疏疏朗朗的小樹林,到處都飽含詩情畫意。卿卿我我走完那湖邊褶皺的柏油馬路,路綿綿,情悠悠,愛也悠悠。除了情侶,經常在這條路上尋找意境的還有像我們這樣的一些所謂文人。入夜,三五一夥,七八一群,慢慢盪,隨意逛,把那尚不成熟的文章構思,淋漓盡致傾瀉出來,眾人的智慧加上那「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獨特風情,立馬,作文的感覺就來了。現在,黃州這座城市裡幾個有名的作家的很多作品的策源就可以追溯到這裡,遺愛湖不僅給了東坡先生靈感,還代代繁衍遺愛後人,遺愛湖真可謂「遺愛」也!

有時,得了閒暇,獨自一人也上環湖路上漫步,看那曲里拐彎的路多像我們人生之路啊!路是有點曲折,但是「一旁清水綠如藍,一旁樹影月照稀」,只要我們懂得欣賞,現實的路也好,人生的路也罷,就不會再寂寞了。在放任思緒飛馳的時候,我也作過這樣的設想:如果有可能的話,將來不再工作的時候,我也許會在那湖中路邊的小樹林裡開一個頗有特色的木式或竹式的小茶樓,一杯清茶待過客,三五閒人縱古今。那種雅致簡直無法言喻,神仙難比呀!

社會,是一天一個樣在變,那速度有時候令我們這些深居斗室的人有些瞠目。不經意間,黃岡已經成為武漢大都市的後花園。基於此,黃岡市委市政府已經對遺愛湖風景區開發有了明確定位,規劃了文化園區、風情園區、生態保護園區等,並且已經在大洲島上建起了東坡外灘這個「老黃州的文化客廳,新黃州的時尚天堂」。尤其是文化園區內的「寒食碑林」,融匯了當代一百多位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篆、隸、草、行、楷各具風格、蔚為大觀,成為遺愛湖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著名企業匯源集團、太子奶、伊利集團和黃岡師範學院、鄂東職院等大學也都落戶湖濱,現代化的廠區和美輪美奐的校園,也為遺愛湖風景區增添了濃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當代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在他的《遺愛湖記》中寫道:「勝景澄心,在雅能易俗;一方福祉,在官欲利民。故柄政之績,不在時譽而在青史;宦海作為,不在自誇而在民意。履職首在奉公,去後方留遺愛。此乃太史公所贊之循吏也。當山水知音而不狎。圓百姓之夢而不怠。此種遺愛,方能傳諸後世」。妙文點睛,實是神來之筆也!可以說,遺愛湖公園就是為老百姓修建的,無論是清晨還是入夜,那裡都是百姓的樂園,看到這麼一幅歌舞昇平、其樂融融的景象,建園者應該是頗感欣慰了。

許是我的觀念太過保守,我真的覺得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簡直超乎想象。幾天不出屋子,城市就像春雨後的竹林,登登往上直冒筍子。於是乎,像我們這樣有些自作多情的人有點擔憂了:這麼一塊黃州城市的美麗 「肺葉」,這麼一處寧靜的城中「桃園」,能否保證它永遠不被「侵蝕」、被「污染」?如果她一旦被「污染」,再想還其清純的本質恐怕就難了,如此的話,黃州這個美麗的城市也就大為遜色了。

人說,黃州造就了蘇東坡文學事業的巔峰,蘇東坡也讓黃州揚名於世,黃州註定與蘇東坡唇齒相依、密不可分。今日黃州之變化,遺愛湖之變化,假先生天國有知的話,不知作何感想!

梁子湖拾遺

快艇如離弦之箭,射破深藍色的湖面,驚起近處的海鷗掠動白色翅膀,從頭頂飛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不速之客驚擾了這靜謐的世界,梁子湖可真是一處世外桃源!

遠遠出乎我的意料,從未想到它是這麼曠達、浩闊!雖是麗日晴空,但湖面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

俯視,湖水碧透,盈盈生長的水草可見根部。捧一捧入口,清涼,甘冽,那種純天然的滋味,是時下流行的各種礦泉水所不能比擬的。

湖心深處,漁民們用魚網和竹杆擺下了捕魚的迷魂陣,那成排的竹杆頂頭,站滿了白色的海鷗,它們都朝着一個方向,站得極其工整,頗像列隊的士兵,同行的攝影家們紛紛舉起相機,把這莊嚴的場景搶入鏡頭。

登上湖心梁子島,到處洋溢着漁家的生活氣息,小街兩旁,滿布着漁民們晾曬的魚乾和魚片。有貓悠閒地蹲在下面慵懶地曬着太陽,或許是漁鄉那濃濃的氣息早已填滿了胃口吧,它們對其所鍾愛的美食卻懶得再看上一眼了。

在這裡,魚是特色。只有深入其間,你才覺得眼界大開,各色魚種,品類齊全,蔚為大觀也。

梁子湖的魚,味道鮮美,加上這兒人人手藝精湛,百人百藝,千魚千味,故有「黃山歸來不看山,梁子離去不食魚」之美譽。

帶着兒時父親為我講述的那個悽美的故事,我走進了陽春三月中的梁子湖,走進了這個牽掛我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美麗而神聖的地方。

故事雖然有些久遠,但千百年來,它依然鮮活在人們心中,跨出了屬於它的世界。

相傳,古時梁子湖屬高塘縣境。有一名叫孟玉紅的婦人居住在縣城外。玉紅的丈夫進京趕考,久無音訊。留下她和六歲的兒子潤湖在家侍侯病重的婆婆,艱難度日。婆婆臨終之際,想喝肉湯,可家中連米都所剩無幾,玉紅無奈,只得將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塊,煨了一碗湯給婆婆,婆婆喝下不久,含笑逝去。

玉紅的孝行感動了上蒼,玉皇大帝派一神仙化作道人上門乞討,再試其德。玉紅自己幾天沒有東西下肚,卻將僅剩的一點米施捨給道人。道人臨走留下一話:「衙門石獅口流血,定是高塘天收時,念你割股待親,孝行動天,現賜蓮鞋兩雙,屆時,可救你母子。」

此後,玉紅每日命潤湖前往衙門察看石獅,時有半年,天天如此。衙門外一賣肉屠夫見潤湖天天觀獅,驚問其故,潤湖據實告之,屠夫因笑其痴,遂於次日晨將豬血抹於獅口,以此捉弄潤湖。潤湖見石獅果真口流鮮血,趕緊跑回家中,母子倆急忙穿上蓮鞋,沿街勸說鄉親們逃往高處避難。霎時,一隻白鶴飛來,馱着娘兒倆飛向空中,傾刻,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整個高塘地陷水覆,萬民皆浮於水中。看到這幅慘景,玉紅趕忙將蓮鞋拋下,蓮鞋變島,民皆得救。而她因失去蓮鞋,沒於水中。

後來,人們為紀念玉紅母子,將此島叫做「娘子島」,將此湖稱為「娘子湖」。但隨着歷史的變遷,人們將「娘子」讀作「梁子」,故有今日得名。

不敢說這個故事有百分之百的真實 ,但玉紅「割肉待母」,卻當作中國十大孝行之一而載入史書。而且歷史上「高塘地陷」也確有其事,由此,你還有什麼值得懷疑呢?

時至今日,尚有人證實:每逢雷鳴電閃,暴雨到來之際,梁子湖尚有多處可見沉入湖底的村莊、城郭,說得活靈活現。為求證其實,我們一行租用一條機動漁船,作了一次環湖探尋,可惜的是未得天公作美,不施雷電狂風,終不能一飽眼福,只好在當地漁民繪聲繪色的講述聲中,幻想那幅悽美的圖畫。

沿着島上那青石板鋪成的小街,我們一路尋覓,街道確實古老,地上的青石已被歲月踩出深深的印痕,兩旁斑斑駁駁的土磚瓦房被炊煙熏得漆黑如墨,有的滿布着塵網,看得出漁民的日子還依然有些艱辛。但是他們卻活得很是滋潤。青壯年見得不多,偶爾有些,也是夾支香煙,悠閒地在房前屋後踱步,見我們到來,趕緊擠過來湊熱鬧。倒是老人居多,隨便一間房子裡探出張臉來,打聽一下,就是80多歲的老人。他們都顯得很是健旺,看不出老態龍鐘的痕跡。

走進周家巷28號時,有四五個老太興致盎然地在屋子裡打牌,隨行的幾位攝影家趕緊抓拍了幾個鏡頭。一問,得知她們正是島上的幾位老壽星。其中一頭銀髮的王老太壽齡最高,已是116歲了。但她仍然耳聰目明,大約只看得出六七十歲的年輪。大家忙將她請出屋外,在太陽底下,單獨為她拍攝,王老太風趣地說:「中央電視台也為我照了好多呢,他們還給我置了一身衣服。」

幾位攝影家頓時你看我,我看你,面露尷尬之色。因為他們此行都是自掏腰包,而且口袋裡都不豐厚,要不然也應該給老太太一點「撫慰」。

拍了許久,幾位還意猶未盡。王老太卻不滿意了,說:「我都曬昏了,她們還等着我打牌呢。」一席話,把在場的人都逗得開心大笑起來。

湖風悄無聲息地游過來,使人頓覺清涼撲面,神清氣爽。成群的雞仔在地上啄食漁民們晾曬的魚乾,相互追逐,相互嬉鬧,別有情趣。小豬輕輕哼唧着,憨態可掬,一路拱着,沿着青石街道向前尋覓。遠處有一兩隻雄雞開始報午,聲音在寂靜的島上傳出老遠。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一切都顯得那麼空曠、幽靜,置身其間,才充分體會到回歸自然的那種獨特的感受。

梁子島依然保持着田園牧歌式的原生態,島上十分注重環境保護,現在他們連洗衣粉都很少使用了,更不說其他的污染。由此,這兒成為中國第一長壽島,也就不足奇怪了。

沿着湖濱小道,走近梁子漁港,已是夕陽西下,浩瀚的湖心一片金黃,波光鱗鱗的湖水,猶如萬千鱗片。遠處,海鷗聲聲入耳,間或有三兩齣湖的漁船歸港,站在船頭的漁人,被金色的陽光映襯成一尊尊雕像。近處,蝴蝶在湖邊的草地悠閒地撲動翅膀,人從面前經過,也不能驚動它的夢幻,此情此景,讓人體會到人與自然達到了一種和諧完美的統一。

湖邊,浪跡依然。雪白的沙地上有一層一層的浪渣,形成道道年輪,依稀見證着梁子的滄桑。

漁港泊有百十來條船隻,雖離休漁季節尚有一段時間,但卻少有出湖捕魚。也許他們在等待秋天開湖那輝煌的日子。望着空空的船艙,攝影家們多少有些失望,但我卻從那些黑油油的船艙里看到了人歡魚跳的豐收景象。

「搖起烏棚船,順水又順風。」剛剛跳上船頭,毛先生趕緊為我進行導演。出發前與毛先生有約,請他為我拍幾張好照,總想將自己那有些愧對觀眾的尊容,通過他的精湛技藝,提升一個檔次。相機咔嚓一聲,我的一腔希望就被裝進了那個小小的鐵疙瘩里。

下得船來,領隊范先生正在頻頻招手。他帶着花50元錢從飯店租來做拍攝模特兒的孟小姐已經走得老遠了。這是我們幾位的約定俗成,故意留些空間給他。孟小姐一路挽着范先生的胳脖,宛如一對老夫少妻。范先生高興了,一路唱着「路邊的野花不要採」,那孟小姐卻在他臉上打一個響吻,也唱了起來:「不採白不採,采了還想采。」惹得有些學究氣的謝先生和吳先生大叫開了眼界。

曲折迂迴,七彎八轉。一行來到點將台,湖面豁然開闊,方圓幾十里,一望不到邊。相傳這是三國年間,周瑜在此操練水軍的處所。點將台三面環水,雄峙湖面。從高高的台上望下去,湖中布有水草的地方,水呈黃色,空盈處,水皆深藍。細看,恰似周瑜當年布陣之勢。站立片刻,耳畔依稀傳來咚咚戰鼓,漿櫓聲、喊殺聲,聲聲震天。朦朧中,遙想公瑾當年,雄姿英發,談笑間,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檣櫓灰飛煙滅。歷史不會埋沒赤壁之功,但如果不是梁子練兵,會有赤壁大戰之勝麼?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千古遺訓也!

夜,悄無聲息地降臨了,梁子島更加寂靜起來。如果不是點點漁火的輝映,人們恐怕更會把它與原始曠野聯繫在一起。

梁子湖的主人很是好客,魚宴、美酒把我們一行都灌得有些飄飄然了。回到旅館,迅速有鼾聲此起彼伏,我打開筆記本,記下一天的行程。不知不覺進入夢鄉。

清晨,同室的毛先生將我喊起,說是去拍梁子日出,一看錶,才五點剛過。大家洗漱完畢,就打着手電,走進了黑咕隆咚的夜幕之中。

小街上,有狗狺狺而吠,劃破夜空。一行人高一腳低一腳地在街上亂撞。范先生欲到點將台拍日出,但毛先生卻說那兒少有漁船,缺乏生氣,堅持要到漁港等待。

到達漁港時,晨曦初露。淺湖中傳來陣陣蛙鳴,有夜不歸巢的鴨子「呱呱」叫着,在湖邊梳洗羽毛,幾隻出湖的漁船帶着一縷輕煙,在隆隆的機聲中駛出港灣。近處還不時傳來魚兒拍水的聲音。為了抓拍這些鏡頭,幾位攝影家把我支使得團團亂轉。一會兒要我站在漁船上啟動閃光燈,一會兒要我向湖中投石塊,直到旭日東升,他們才饒我一回。

東方天際紅透了半邊,但太陽遲遲不肯露面。直到接近三竿,才猛地跳了出來。僅此一瞬,那種美麗、那種輝煌就令人炫目。這一刻,整個梁子島如同沐浴在聖光之中,顯得那麼神秘,那麼壯觀。我看過黃山日出,也看過泰山日出,但真正令我心生震顫的還是梁子日出。那一刻,它完全如同母親分娩,把一個鮮活的生命送到人間。

夢幻天堂湖

真的無法形容走進天堂湖那一刻的內心感受,依稀覺得人仿佛置身於夢幻之中,就像一個渴望已久的夢想突然降臨變成現實一樣。

這是一個初夏的上午,一場夜雨把大別山主峰天堂寨洗刷得乾乾淨淨,大地收盡了連日的暑氣,天地間一片清涼,濕漉漉的氣息在滿目蒼翠、無比潔淨的世界裡瀰漫,到處都是清新、鮮活的意味。此刻,天堂湖氤氳在薄霧輕雲之中,從山上遠望,就像上帝為之蒙上的一層面紗,顯得聖潔而又神秘。

近看,湖面絲絲向上散發着熱氣,那一縷縷飄飄渺渺的氣霧漫漫蒸騰,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後,逐漸形成了一層乳白色的雲帶,在這個萬山圍捧的盆谷里慢慢飄蕩,把個天堂湖裝扮得仙氣鬱郁。置身於此,恍然如夢,大有飄然若仙之感。若是運氣好,還可以看到雲帶形成前不斷變化的各種圖案,千奇百樣,美不勝收。不過,這樣的機會說是秋季雨後放晴才可以碰到,很多人為了一睹那千載難逢的美景,經常在這裡蹲點守候,有的一守就是十天半月。

人說,天堂湖之所以聲名遠播,是納了千山百川之靈氣,把萬種風情聚於一身。也有人說,不光優美的自然風光讓人心醉,眾多的神奇傳說更是令人着迷!引領我們游湖的船老大一點也不掩飾內心的自豪,說,天堂湖方圓十幾公里的區域內,有十三處風水寶地,每一處寶地都有眾多的傳說。他指了指我們剛才上船的地方,說,那就是「駱駝卸寶」,曾是著名軍事家林彪的祖墳地。這是大別山區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父親在我小的時候繪聲繪色的講述,至今尤在腦海印象深刻。回首這方山水,細細品味,的確神形兼備,妙不可言也!

湛藍的湖水清澈、碧透,沒有一絲雜質,看着就令人口舌生津。或許是為了印證我們,幾隻白鶴不遠不近地跟船隨行。白鶴是靈性之物,對生態環境要求非常之高,有它棲息之處,絕非等閒之地。

船行二三里,此時湖霧盡散,天地豁然開朗,遠處的筆架山昭然入目。一抹薄薄的雲帶纏繞在山腰,立時給它增添了無限神韻。筆架山一山三景,初看,雄厚渾圓的「山」字形筆架,大氣磅礴,先聲奪人。往左細瞧,那山形又活脫脫是一個「睡美人」形象,她頭東腳西仰臥在天地之間,長發飄垂,小腹微隆,神態安詳,惟妙惟肖也。再往右看,整個山體就是一尊佛像,大佛體態豐盈,神情肅穆,雙目微垂,像是在默默注視腳下的芸芸眾生。在眾人的驚叫中,我兀自感嘆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把這麼一處鬼斧神工的絕妙之作,放在了景絕三楚的天堂湖邊,硬是給美輪美奐的天堂湖再添無限光彩。

天堂湖不僅風光奇特,歷史文化亦豐富厚重。據考證,歷史上的「鳩鶿古國」就是以這一帶為中心。相傳,盛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鳩鶿國」,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有「亭台千座、樓榭萬幢、車流如水,美女如雲」之譽。在大山深處立國,定有不同凡響之處。只是,後來人們慢慢把「鳩鶿」衍變為今天的九資。現如今,只要到過九資河古鎮的人們,無不被這裡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所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尋夢人如過江之鯽擁向這裡,他們把這裡視為「世外桃源」。甚至有人向這一塊遷徙,他們的目的除了要享受這裡的美景和寧靜,還有不少人就是衝着這神奇的「筆架山」而來,說是「門對筆架山,代代出文官」。或許,他們都把出生於此的著名的國學大師王葆心、京劇創始人余三勝等等文化巨擘當作了心中的偶像。擇吉而居,要的就是一個美好的盼頭。

也許是筆架山對文人太有吸引力了,站在船頭一直拍個不停的攝影家協會主席江耀龍先生,此時放下相機,向我招手,作家,來,背靠筆架山,書寫大文章!我連忙鑽出船艙,依在船頭的圍杆上,立馬,面前快門響成一片。一群攝影家把我那一幅幅眼睛笑得只有一條縫的形象,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張張令人捧腹的照片上。

天堂湖清麗秀美,其形嵯峨,狀如舞動的飄帶。主湖雖不足十公里,但湖汊延綿,非百十數所能及也,那層次分明、曲里拐彎的岸線本身就是一道優美的風景。間或有垂釣者靜坐其上,優哉優哉享受着那份樂趣那份怡然,有如仙人一般!一隻小狗在人跡少至的岸線旁,執着的靜靜地守望着水面,不知作何圖謀?這樣的生活場景確實令我們這一船作家藝術家們感動,大家紛紛拿起相機狂拍不止!

船至鴛鴦峽,水面忽地逼仄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幽靜的處所,據說這裡是鴛鴦聚棲之處。我們張大眼睛四處搜尋,可惜沒有發現那象徵愛情的靈物。有熟知其性情的人說,這個季節,它們還在遷徙的途中。看來此次是無緣一睹芳容了。

七彎八拐,曲徑通幽,快艇行了十多分鐘,又到了一處開闊水面。但見一山伸入湖中,其形怪異,隱約如龜,頭頸纖細溜光,龜背渾圓高厚,其上還有綠色植被。一問,果曰「金龜下海」。大家異口同聲:「活像」。有人又曰「綠毛龜也」,一時笑聲四起。

原路回返,至峽口,見對面群峰起伏,狀如蝙蝠展翅。問船老大,再次得到證實,此亦寶地!蝙蝠蝙蝠,福之謂也!

回到主航道繼續前行。須臾,湖中一島,兀自伏立。上建住房一棟,有人悠然生活其上。好奇問之,得曰:此乃「金龜戲水」,又是一處風水寶地。還說,島上有葉姓人家祖墳,只要湖上發一次洪水,水淹島一次,葉家就要發跡一次。嗚呼,難怪有人樂居這個孤島之上,想必是守護寶地靈氣耳!

環遊一周,天堂湖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大家興致極高,個個嘖嘖有聲。有人即興賦詩一首:「水映青峰照碧空,夢遊仙境百花叢。春風拂面雲中畫,勝景天堂四季同。」雖是打油逗趣,還是引來不少人應和。

夜宿湖邊古鎮九資河,一色的農家土菜,綠色環保,味道鮮美。一行人個個狼吞虎咽,成了饕餮之徒。

古鎮不大,依山傍勢建在一條小河的兩岸,清一色的徽派建築,馬頭牆,百葉窗,朱紅門,水墨畫,看着就賞心悅目。鎮上的人們都很悠閒、淡定,就連小狗們也秉承了這種天性,它們對人友好,但無論怎麼引逗,它都寵辱不驚,這種心態確實令我們感動不已。

睡了一宿好覺。清晨,推開窗門,一股更加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頓覺神清氣爽。真的睡得太香了,夜裡下了一場雨,自己竟渾然不知。好在現在雨過天晴了,一行人便相互吆喝着出門,趕緊驅車去看天堂湖的雲海和日出。

雨後的柏油馬路漆黑如墨,一塵不染,順着湖邊飄帶一樣向前延伸。那藍得可以懾人魂魄的湖水,就像剛剛燒熱又揭了蓋子的盛滿水的鍋一樣,向上散發着縷縷的氣霧。天堂湖的霧與眾不同,不是鋪天蓋地的大霧,而是絲絲縷縷,欲斷還連。頗像湖面生長的棵棵白色水草,單等太陽出來收割。

此時,湖兩岸的山腰上已經集結了厚厚的雲帶,因是萬山錯落有致,那雲海鋪排得也就格外生動靈韻。露在雲海上面的萬千峰頭,早已失卻了往日的崢嶸,脆生生平添了無限秀氣,放眼望去,「萬岳朝天,四海一景」。那種磅礴之氣,真的令人震撼!

人群中響起驚呼聲,這哪裡是人間,這分明就是仙境啦!是的,都有同感,站在雲海之上,我們頓覺天風拂衣,飄飄渺渺,人幸福昏眩得就要窒息一般。

人群再一次轟動。太陽出來了!這個億萬年的精靈,先是在雲海中羞羞答答露了一個粉臉,俄而,緊挨着它的雲層立刻被染成了金黃。隨着光暈慢慢擴大,它掙脫了雲層對它的纏綿,一下子跳將出來,瞬間,天地沐浴在一片金色的祥光之中。

就是這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到自己思維愚鈍、筆力不濟,那麼令人炫目、令人震懾的美景,卻在自己筆下顯得蒼白,了無生機,真是愧對作家之頭銜也。

天堂湖的景色是絕美的,它至今讓我魂牽夢繞!我曾經跟友人說,要在天堂湖邊買一處房子,在那裡寫作生息頤養天年。友人笑了,他是知我的,但他也知道我目前還沒有這個精力和實力。長埋心底的願望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如此也!

中秋夜品湖

金風起,秋至矣!

那持續多時的令人躁動不安的高溫,在一個不經意的夜裡被金風溫柔地一撫,頓時放下了張狂的身段,讓經歷過夏日陣痛的人們感受到了一絲絲嫵媚和乖巧。

人說,秋天是最有詩意的季節。這樣的日子也是文人騷客頻頻聚會的時候。友人一撥撥遠道而來,縱有聊不完的話題,但相同的感嘆只有一個:「你們黃州人真是太奢侈了啊!」見我一下子沒有明白過來,他們笑了「你們的客廳太豪華了,讓我們眼饞啊!」

遺愛湖!原來,友人們大肆誇獎的都是我們的「城市客廳」。或許是身邊的東西不知道珍惜,亦或是人逢壯年俗務多吧,細細想來,對這個人人叫好的美麗城中湖,我除了花三蓋四地看過一些文化氣息特別濃的景點外,竟沒有認認真真、細心品味地走完過全程!

今夜,適逢中秋,再也沒有理由錯過一睹「月光下的遺愛湖」芳姿的機會了,於是,即興邀約幾位文友,準備來個「擁湖韻於心,攬明月入懷」——

本是到了不易激動的年齡,但我還是早早地站在公園門口。真的用心品味,竟然一下子感受到了遺愛清風廣場那份矜持中蘊含的「霸氣」。清一色花崗石鋪成的廣場,扇面狀無遮無掩地呈現在兩條最繁華大街的交匯處;一條中軸甬道,擺出了闊綽的姿態,由大門直入公園深處;幾人高的石雕東坡像,俊朗飄逸、仙風道骨般矗立於離門幾十米的中心位置;石雕旁邊一部打開的石書上刻有《遺愛湖公園記》,讀之,則對公園建設瞭然於胸也!門前兩側四幅巨型浮雕分別是《寒食帖》、《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的意境碑刻,遠視,畫面古樸蒼遒,近觀,意蘊鮮活靈動。雖屬石賦其形,然亦得其魂矣!

一曲悠揚婉轉的《遺愛湖》伴我登上此地最高處遺愛亭,或許是上蒼的巧妙配合,初時,天空陰雲密布,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故於迷朦之中,似乎有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俄而,雲淡風輕,湖呈墨色,月露羞容,又實實在在地體味了一回「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雅趣。

樂起,廣場瞬間成為噴泉。在一片呼叫聲中,這個 本來沒有生命屬性的古怪精靈竟像人一樣扭起了妖嬈的舞蹈,看得人們眼花繚亂。那被風吹散的水霧,撲在大家的臉上,同時把無比的愜意撲進了我們心裡。

友人漸漸匯聚,更多的民眾從四面八方湧來。市民們一到,便隨心所欲地開展起了各自熟練的項目,吹、拉、彈、唱、舞,心無旁騖,漸入化境,而喜靜的我們只得去追尋下一個目標了。

「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入迷。」

曲里拐彎的環湖路,悠悠而漫長,兩邊遍植夾岸楊柳。濕潤的湖風和隔岸燈火從依依長柳縫隙間擠進來,幽幽帶了些浩闊而悠遠的意境,讓我們感覺到了這個繁華城市所擁有的一處寧靜。其實,路上到處是人流,但他們都很紳士地漫步,生怕弄出太大的聲響;草地上、樹叢里也不時看到夜練的人影,很少有人像早晨那樣邊比劃邊放開嗓子。

至芸香閣,已是華燈綻放。這個被霓虹燈勾勒出的園中第一高樓盡展迷人姿態,美得有些令人窒息。幽幽月色里,我仿佛看到:900多年前,一個孤獨的老人在此念及他幾年未見的弟弟,頓生感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老人真情一嘆,成就了千古一詞!而今天,我們又能感慨什麼呢?除了建園者的「遺愛」精神能夠永續傳承外,我們這些蒼白的文字有何面目以示先賢啊!嗚呼也哉!

芸香閣前面,就是著名的「寒食林」碑林。這裡是我平時來得最多的地方之一,每有客至,總作首選。寒食林總面積1.8萬平方米,置形狀各異的奇石6萬餘噸,集中展示了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東坡精品詩詞66幅,鐫刻為碑,壘列成林,寓意蘇東坡66年輝煌而又坎坷的人生歷程。景區設計奇妙,布局精巧,每塊石碑皆匠心獨運,量身定做。以《寒食帖》起始,呈扇形逐次展開,象徵蘇子遺澤,延綿不絕。碑林書法篆隸楷行草,眾體兼備,石韻墨香,各呈其妙;細細賞讀,墨線飛動,點畫精微。徜徉碑林,令人迷而忘返矣!此乃百看不厭之景,只是此刻,明月不待見,恐難觀其詳。一行人大嘆惜哉!

一湖詩意一湖畫,一園文化一園情。

遺愛湖,內在美於歷史,眾多的名人和傳說,構成了它厚重的文化養分;外在美於風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園林格局渾然天成。於是乎,它不僅僅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更是文人雅聚的地方。這不,剛到景蘇園,就碰上市文聯組織的百十名文藝家在這裡雅聚,主題謂之「月圓中秋夜,情滿遺愛湖」,大家歌、誦、彈、吹、唱、書、畫、攝,忙得不亦樂乎!熟人相見,自有聊不完的話題,院子裡的激情立馬被歡聲笑語點燃,並迅速膨脹開來,擠出院門,飄向空中……

月亮出來了!大家齊刷刷抬頭望向天空。但見剛從雲層里鑽出來的月亮,似乎還沒有褪盡身上的那層暈色,羞怯而驚奇地看着大地。邊上,一道雲影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圖案,頗似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孩有些調皮地伸出一隻小手在托舉着它。太神奇了!有人感嘆了一聲,其他人都七嘴八舌地附和起來……

從景蘇園出來,前行不過數百步,即是「琴島望月」。琴島,由空中下望,就是一把栩栩如生的提琴漂於湖面,幽幽小徑連通小島,疏竹垂柳相伴,奇石古亭點綴。此刻,天上月泄銀光,道旁樂曲輕揚,岸邊燈光照映,湖面金波蕩漾,人在島上走啊,猶似畫中徜!

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還未回過神來,一陣悠嗚廻綿的簫聲伴隨着空靈蒼涼的古琴傳入耳鼓,古音「清、微、淡、遠」, 音色淨而不濁,意境空靈幽遠,頗具虛幻空妙色彩,仿如天籟一樣妙曼。我們尋聲而至,古色古香的涼亭里,一對音樂家夫婦正在忘我地演奏,那種如處無人之境投入,深深地感染和震懾了我們。靜靜地看他們表演完成,我們才有機會交談。吹簫的陳先生說,遺愛湖真是音樂人的天堂,在這裡,隨便都能夠找到靈感!一行人齊聲附和。當說起音樂的時候,陳先生更是滔滔不絕,尤其談到蘇東坡與音樂,他張口就把東坡先生描寫有關樂器的詩詞背了上十首,確實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也!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漫步行走在曲徑通幽的「幽蘭芳徑」,滿腦子都是東坡先生的詩句。先生當初多次身臨位於城郊野外的湖畔,於一片荒涼之中尋找那恣意汪洋的詩行,落寞的人生只有輕舟明月相伴,但依然才情似水流四溢,成就如月啟中天!假如先生壽至今日,親身感受賽過人間仙境的遺愛湖,真難以想象,中國文學會有一個怎樣的高度?

湖,依然是那個湖,怎麼看,還都是900年前那個羞羞答答的美嬌娘。路,肯定不是那條路了!清一色的柏油掩蓋了昔日的黃泥,一塵不染地泛着幽幽光澤。連接湖面的廊橋,一道道,直把霓虹作彩虹!照理,這樣曲徑通幽,清雅別致的婉約寧靜小道,是最能走出奇妙的文思。可是,除了一身雜亂的文辭外,我竟然沒有抓到一點妙手偶得的影子!悵然舉頭,我終於明白,是先生那光耀環宇的文采化作一輪明月高高地懸於蒼穹!能夠在月光下撿拾一點先生遺棄的散珠碎玉,足矣!

前行,由「水韻荷香」至「大洲竹影」,我們不僅體味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無窮韻味,同時也充分感受到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浪漫詩情。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香。這一路,荷、竹是其突出特色。東坡先生一生文性高潔,素喜梅蘭竹菊松荷,故有君子之風。在整個遺愛湖景區,這些具有高雅藝術要素的植物,均已肩負使命,被賦予詩意的景點名稱,任憑千秋萬代的後人景仰。由此可以看出,建設者不僅具有遠見卓識,同時也有着深厚的文學藝術素養!踏着一路悠揚的樂曲行走,像是沉浸在某個藝術廳堂,一程下來,看得賞心悅目;聽得心曠神怡!

沿途,許多市民都在交談,聽得出他們對遺愛湖的建設頗有溢美。碰上幾個熟人,他們正在談論一個特別話題,說今年有不少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入園,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願者精神和「八不」等內容都以藝術形式公園里得到展現。我說,有何感覺呢?他們七嘴八舌地說,好哇!這些東西經過大家耳濡目染之後,一定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市民雷先生難掩內心激動,他快言快語地說,這十年,是黃岡跨越發展的十年,他說他寫了一首打油詩:「十年辛苦不尋常,十二景觀永留芳,東坡文賦傳千古,遺愛精神萬代揚……」此,亦乃萬千百姓心聲耳!

依欄醉看中秋月,隔岸猶聽簫琴聲。

漫步於「平湖歸雁」的動感步道,一行人繾綣流連,不忍離去。月亮帶些毛邊開始西去,城市卻還處於亢奮之中,笙歌琴曲悠然入耳。有人感嘆:「今夜不虛此行!唯一遺憾,乃月乏圓明也!」我哈哈一笑,大為釋懷:我們已經擁有心中那輪明月,還在乎天上那個銀盤麼?再說,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千古流傳至今是也!今天,我們雖然沒有得到那輪滿月,明夜,我們或許可以大飽眼福!凡事布下念想留有希望,總會給人賦予新的追求新的動力,萬物皆同此理也[1]

作者簡介

鄭能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作家協會全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