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抗日根据地(张秀华)
作品欣赏
滨海抗日根据地
滨海抗日根据地在罗荣桓领导下,决定对来犯之敌予以有力回击。战斗于一九四二年八月九日打响,经过三天三夜激战歼敌一个营又一个连,顽匪余部溃逃,八路军收回甲子山。然而,顽匪反人民反统一战线的贼心不死,乘滨海区八路军一一五师大部南下进行反扫荡之机,重犯甲子山,八路军守军两个连,英勇抗击数倍于己的来犯之敌,经三天英勇阻击,未将敌击退,且战斗伤亡较大。滨海军区为避免消耗过大,决定暂时放弃甲子山,撤出战斗。顽匪重占甲子山,一时嚣张跋扈,鱼肉百姓,罄竹难书。
至此,我们才明白看似平凡的甲子山实在是不平凡的,崇敬之情,不觉油生而生。
当年参加战斗的指挥员们,他们的一幅幅巨幅照使展览厅平添了几份庄严昂扬的氛围。他们是罗荣桓、陈光、肖华、陈士榘、梁兴初、万毅、鲁国华、张乐初、孙继先等。一个个身着将帅戎装的风采,尽显他们身经百战、功勋赫赫的英武气概,这些誉满中华的开国将帅,也在名不见经传的甲子山留下光辉足迹,确是甲子山之幸,人民胜利之希望。
反扫荡战斗取得胜利后,滨海军区,集中兵力,开始收复甲子山战役,激战两天后,因顽匪依据地势,固守待援,我八路军久攻不下,转入休整。十月二十四日,滨海军区首长罗荣桓亲临前线指挥,调整部署,发起全线总攻。顽匪待援无望,溃败而窜,甲子山最终回到人民怀抱。该役彻底解除了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隐患,为抗日战争走向最后胜利,开辟了大好局面。
战役中,我八路军指战员共伤亡六百四十八人。青春热血铸丹青,英气长存彪千秋。生活在和谐舒适生活中的我们,抚今追昔,只觉无限敬仰蕴藉心中。
展览柜里,一张折痕历历的纸张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这是张很普通的十六开白纸,但上面雄浑有力的笔迹却透出不同寻常的刚毅与豪迈之情,它是一九八八年陈士榘将军记甲子山战役的一首诗
作者简介
张秀华,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