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潘氏宗祠(王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氏宗祠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潘氏宗祠》中国当代作家王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潘氏宗祠

盛世集藏兴,盛世修谱热,有不少地方扩建祠堂也热了起来。

西峡,姓氏家族祠堂有多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五里桥杨岗村白沙那有王氏祠堂,寨根乡寨根村潘家巷有潘氏祠堂。

杨岗王氏祠堂本是我应该去祭拜的地方,但从没去过。有次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自称是专修王氏家谱的主笔人。老先生对我讲道,你家先祖也是咱杨岗王家,修谱时,我只点到了你们那一支现住白鹤湾一队和白鹤湾粮店下边。后因我有病没去找你们往下续写,也没有通知你们参加这边的活动,请愿谅。

是的,小时候记得父辈们去杨岗上过坟,对我们讲过那里是根。

还有个地方也是根,而且很正宗——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也可能是在太原,那里有个王氏祠堂,很小,两间房。我捐了五百元,上了三柱香,对着先祖“王子卓”的牌位磕了三个头才离开,现在想起来心里还觉得很踏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着西峡潘氏宗亲的会长潘茂林老弟,走进了位于寨根乡的潘氏祠堂。

该祠堂建在距乡政府不远的一个叫潘家巷村里的西北角。

祠堂周边的村容村貌很了得。一排排的民居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因势相形,虽散乱,也有规划的痕迹。一律是白墙黑瓦两层半小楼房,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干净规整,道路宽敞,小轿车能随便进入和调头。

村民们普遍有养花的习惯,家家门前院内鲜花盛开,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村庄。

我不由得对潘会长赞叹,这儿的村容村貌真漂亮!

潘会长认真地讲到,这儿是寨根乡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

潘氏宗祠是在2018年农历腊月正式扩建成今天这个规模。宗祠掩映在山青水秀的美丽环境之中。五间新房,群山环伺,座北面南,檐脊高挑,大气壮观,有振翅欲飞之感。门前阶上阶下敞亮平坦,视野开阔。

对面的山坡林木茂密,植被荫浓,四条山梁顺势而来,集中在半山腰一个似龙头的山头上,极具四方朝贺之势。

此景,那年我曾在韶山的韶峰顶上见过这种走向的山势,但那群山来贺之岭比这儿多很多。

此山正顶上有一棵百年老橡树,傲然屹立,荫遮百米,像是一位见证与记录这里风云变幻的老人,也像一个接受群岭朝拜的山神。

山头不偏不倚,与潘氏祠堂大门隔河而遥相对应。

拾级而上,进入祠堂内。迎面的中堂是一大张潘氏牌位图表,名字叫“敦伦堂潘氏宗谱”,各家各支,来龙去脉,牌位上标得清清楚楚。

敦伦堂制作精美。上有宫庭牌位,中有横长廊坊,下有天宫楼阁门庭。宗谱图表两边,被一幅很气魄,概括性很强的对联镶嵌,

上联是“出太湖过信阳走灵山历经千辛始得祥地”

下联是“起康熙经雍正累数岁不辞万苦终成基业”。

此幅对联既简介了潘氏家族辗转漂泊的行踪历程,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族人经历了几百年千辛万苦的多重磨难,才有了今天的安居乐业,安定幸福,人丁兴旺,发达繁荣的盛况。

敦伦堂两边是两幅支世系谱。右边的是丹水宋沟潘氏支世系谱,左边的是慈梅寺潘氏支世系谱。

两边各有同宗族同血脉同出太湖涵义的自编对联,表达了这些被西峡人称为“蛮子”的寨根人及其他随来的杂姓宗亲,他们原本都是不同年代从江苏浙江太湖或安微太湖过来的南方人。

潘会长领着我,逐个房间转了一圈。我看到其他界墙上面,挂着《潘氏家规》,《潘氏祖训》以及《潘世祖历代名贤录》。

祖训,家规的内容,都是教育后人要向善行好,耕读为本,戒除恶习,感恩尊师类的训戒教诲佳句。

但墙上更多的是挂了二十几幅,自清朝康熙至今三百多年来,潘氏家族所涌现出来的名人的画像及现代有身份,贡献突出者的照片。每张像下面均有身份及事迹简介。

画像中,多数是清朝年间做官者,有几位官至三品四品的,这确实是家族的一份荣耀。我看了后也确实感到吃惊与敬佩。

因为还有其他事,我只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陪潘会长一起上了三柱香,鞠了三个躬,便匆匆地离开了祠堂。

走在路上,我忽然在心里想,历史上姓潘的名人都有谁?

瞬间,我马上想到了两个最出名的人。一个是著名美男潘安,一个是与杨家有血海深仇的大奸臣潘仁美。

潘安是否有其人?

一查资料,他是真的。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他很英俊和有才气,是西晋顶尖的文学家;政治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对待父母孝顺有加,对妻子也专情,对亲朋感情真挚,人情味很浓,是个才貌双全之人。

再查一下潘仁美,情况却大出所料。

原来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潘仁美这个人。宋朝只有个叫潘美的。

资料上是这样介绍的。

潘美是个大忠臣。在宋初功绩很大,可以说宋朝领土大半是潘美带兵打下的。潘美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官至枢密副使,而且是非常仁义的人,与皇帝的关系十分亲密,上下囗碑也很好。

他之所以被后人误会成奸佞之臣,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受清代熊大木所著小说《杨家将全传》的误导。历史小说向来都有这么一个缺点,在美化主角的同时,必须要找个大反派,而书中的大反派就是潘仁美。名字虽有仁字,行的却是不仁不义之事。很多人习惯把宋初名将潘美牵强附会成潘仁美,导致潘美被误会了几百年。

二是杨业之死多少与潘美脱不了干系。身为杨业的直属上级,潘美对杨业的死是有责任的,但责在其次。主要责任在监军王侁,罪魁祸首是宋太宗。他不懂军事却偏要瞎搅和,命令杨业带领军队孤军奋战,去打数倍于自己的辽军,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此情,杨业好不容易想出个调虎离山,伏击辽军的法子。可监军王侁不依,讥笑杨业胆小,非要杨业正面硬扛辽军,还要大张旗鼓。当时辽军兵力是宋军三倍,而且多是骑兵,可谓兵强马壮。杨业苦战,最后还是失败退却。

在杨业还没把辽军引过来时,监军王侁久等不见战报,以为杨业已胜,便急着回去请功。潘美强劝,王侁就是不听,他也只好跟着部队撤回了。待杨业赶到这里时,已空无一人,他自己和所率部下全部战死。

史书《续资治通鉴》中记载“侁自寅至已不得业报,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辽兵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也就是说潘美进行了制止,但王侁不听。算起来王侁只是皇帝派来的一个监军,军队的负责人是潘美,说到底他是有责任的。后世对他有埋怨声,也是正常的。

今天,我要认真地对大家讲,潘仁美在历史上没有原型,确实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人物。就连杨家将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家,戏剧家编造出来的。

怪不得史学家名列的大奸臣名单中,从来就没有小说上的潘仁美的名字

社会上流传几百年的大怨案,今天我们终于搞清楚了。应还北宋官至“军委副主席”的著名将军潘美一个清白。

从今往后,也应抹去潘氏家族不应有的这么个大污点。[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