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潭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潭埠镇位于万载县西部,全镇国土面积96.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1个林场。常住人口43860人(2017年)。共有25个党支部,党员869名,其中农村党员625名。东临双桥镇,东南接岭东乡,西毗黄茅镇,西北靠白水乡,北至赤兴乡。全镇国土面积96.8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305个村民小组,全镇现有人口4.52万人(绝大多系汉族江右民系);耕地面积1896公顷,其中:水田1676公顷,旱地220公顷。潭埠镇傩舞闻名国内外,国家、省、市以及日本学者曾多次前来考察。潭埠镇发扬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产业兴镇为战略推动,着力打造“中国日景彩烟第一镇”,构建花炮重镇、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和谐新镇。[1]

中文名: 潭埠镇

外文名: Tanbu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万载县西部

面 积: 96.8 km²

下辖地区: 潭埠街居委会、新开村、陂田村等

政府驻地: 潭埠街

电话区号: 0795

邮政区码: 336104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3860人(2017年)

机 场:宜春明月山机场

火车站:宜春站

车牌代码: 赣C

方 言:赣语

行政区划

潭埠镇下辖潭埠街居委会、新开村、陂田村、山塘村、濠田村、池溪村、天扬村、芳林村、段源村、茵果村、排江村、新田村、昌集村、潭埠村。2009年总户数10018户,总人口39962人;2010年,总户数10906户,总人口427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62人;耕地面积1896公顷,其中:水田1676公顷,旱地220公顷。

历史名人

谢胜坤(1911.12.26~2005.4),出生于万载县潭埠镇鹅窝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28年秋加入赤色工会,1929年7月加入少年先锋队并担任分队长,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和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陕北反击战、东征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筹备委员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5年4月6日,因病在武汉逝世,终年94岁。刘惠农(1912-1997),江西万载县潭埠镇新田村人。原名卢庆昌,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长征。曾任武汉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委常委。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共七大、八大代表。街道周边有大型超市,例如有商贸城万佳汇贸易批发超市、酒店,KTV、酒吧、网吧、娱乐城各类娱乐场所。服务行业有:农贸市场大门口亨得利眼镜店

自然资源

潭埠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日夜温差较大,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月份平均气温4℃,7月份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800毫米,全年无霜期约246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潭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山区乡,有1/4的山地是沉积岩。最高点心杨桐岭,海拔860米,最低处是官坑。山中各溪流江入双桥河中,土壤以红壤为主。潭埠镇森林面积6148亩,森林覆盖率64.06%,活立木畜积量达17.25万立方米。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潭埠镇自然资源丰富,探明待开发的矿产资源有:瓷土、石膏石、煤炭、黄金、铁、铜、硫磺等。镇团委组织的青年育林队曾受到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林业部的表彰。人文特色潭埠镇是万载傩舞的发源地,从明代开始,跳傩之风就在潭埠盛行,遍及城乡,历经800余年代代相传。据《万载县志》记载,清代同治年间,万载潭埠就有沙江桥、茵果两幢傩庙。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多为迎神以驱逐疫鬼。傩舞,是在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蹈。它源远流长,早在《论语·乡党》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万载县的傩舞,始于元而盛行于明代初期,以潭埠镇沙江桥、黄茅镇马鞍岭、株潭镇为主,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格。万载傩舞,又称《跳魈》和《搬案》,除表演驱鬼捉鬼外,还以舞蹈形式来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驱瘟除疫、人丁兴旺。万载傩舞,蜚声海外,国际傩学研究专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文学博士田中一成先生,曾专程到万载潭埠镇池溪村考察傩舞,参观了沙江桥的傩庙,观摩了傩舞表演,并进行了实况录像。田中一成先生对池溪傩舞队的表演技艺及保存完好的傩艺术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613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8000万元,农业总产值8310万元;财政总收入2016.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69元。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15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0050万元,农业总产值11450万元,财政收入4073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30元。2013年,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达到1.1981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收入6908.4万元,增长37.5%,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16.7%,工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25%,形成了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局面。

工业

潭埠工业基础扎实。潭埠工业包括了花炮、百合、建材、造纸、电力、化工、机械制造、森工、食品等多种门类。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规模、完善管理,已具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到2007年底,潭埠已有工业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2002年,潭埠镇提出了“实现工业总产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6%;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0元”的经济工作奋斗目标。潭埠工业基础扎实。经过1995、1996两年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阵痛后,潭埠工业日臻成熟,已形成花炮、百合、建材、造纸、电力、化工、机械制造、森工、食品等多种门类。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规模、完善管理,已具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到2007年底,潭埠已有工业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

农业

潭埠农业基础良好。这里以发展“三高”农业为重点,以提高生态效益和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不断优化农业结构,重点抓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有百合、花卉、良种三元杂交猪、林贸、药材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水库立体开发、稻田养鱼、珍珠养殖、草食动物养殖等高效养殖业齐头并进,科技兴农成效显著。潭埠镇的村民大多是以种植蔬菜为主,主要种植辣椒、茄子、青菜。潭埠以发展“三高”农业为重点,以提高生态效益和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不断优化农业结构,重点抓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有百合、花卉、良种三元杂交猪、林贸、药材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水库立体开发、稻田养鱼、珍珠养殖、草食动物养殖等高效养殖业齐头并进,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传统工艺

潭埠镇是一个山区林业县,很多人自小便喜欢“舞刀弄锉”,对竹木雕刻情有独钟,山里人家的量米筒、茶托、果盘、洗面架、床架等日用品大多是自家雕刻,是地道的土特产、手工艺品。潭埠镇潭埠村的竹雕,生动质朴、充满乡土气息、体现着农民独特视角的作品,都聚集在了红土地民间艺术馆。艺术馆还经常组织参展、参观等活动。2006年10月,在全省第二届花博会上,红土地民间艺术馆送展的作品喜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6个,优秀奖10个,使万载民间艺术声名远播。同年11月,宜春市举办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艺术馆再次组织根雕、竹雕、石雕、盆景等作品参展,展位前参观咨询者络绎不绝,浙江、上海、深圳的客商当场与艺术馆签下了50多万元的供货合同。

(一)创新思路、扎实苦干,全面推动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2007年,我镇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财政收入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2000万元,获县委、县政府“财政收入上台阶奖”的荣誉称号。努力拓宽税源,挖掘潜力,认真创新破难,狠抓开源,不断瞄准做大财政蛋糕,为税源的扩容增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兑现奖励,重奖税收大户,设立“税收贡献奖”“税收进步奖”,“诚信纳税奖”,强化了企业的纳税意识。此外,开源节流,通过开展厉行节约,抓好和完善机关内部的各项管理,卡死非生产性开支,制止铺张浪费现象,发挥了最大效果。——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即做大做强花炮支柱,打造产业强镇。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创新破难,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烟花鞭炮产量达129.6万件,创历史新高,工业企业上交税金1820万元,增长28%。具体作法是:一是努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协调解决企业贷款,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二是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为企业拉订单,跑销售,全力为企业服务。三是大力推介潭埠花炮产业。政府花1万多元精心制作了《潭埠花炮》画册,整合潭埠傩舞进行宣传,并组织全镇重点企业参加首届国际花炮博览会“长沙会展”,反应热烈,影响广泛。其中华泰厂彩烟系列、万广源公司的礼花弹系列、万新厂的地面礼花系列、南天公司的土硝雷鸣等四个项目获得博览会金奖,3个企业获得花炮行业“百强企业”称号。潭埠花炮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以大大提升。招商引资有突破。进一步强调招商引资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开拓性地抓好此项工作。成立了两支专业招商队伍,通过优惠政策,优化环境,拓宽领域,建立激励机制,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全民互动的招商氛围,招商引资有所突破。引进了科技含量高、集设计安装为一体的万载县财丰彩钢板厂,引进了广西英联北海花炮公司嫁接我镇。其中入园项目1个,引资额达6600万元,招商引资成为经济中的新亮点。农业生产稳中有进。进一步贯彻中央的“三农”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政策支农力度,落实“两免三补”,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多万元,维修山塘5座清理修复渠道13.5公里。积极做好农业“四冬工作”。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达55335亩,其中良种53122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8209吨。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种养大户的支持,大力发展兔羊工程及生猪生产,全镇兔羊出栏达20万头以上,千头以上规模的生猪生产基地4个。特色种养、花卉苗木、稻田养鱼、油茶、中药材等均有发展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1元,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二)多管齐下,统筹发展,各项工作均有进步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丝毫不敢放松,坚持把减少隐患消除隐患,力避事故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监管,创新方法,严格措施,安全生产实现了平稳态势,安全监管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同时,狠抓打非工作,打非工作组深入全镇各个村庄屋场、老屋角落开展跟踪调查,发扬“三铁”精神(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查实了13起非法生产案件,全部得到了严肃处理,在全镇产生威慑和影响,有效地消除了非法生产带来的安全隐患,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清障作用。狠抓综治稳定工作。以创建“和谐平安潭埠”为着重点,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治安防范工作,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行重点矛盾纠纷领导排查调处责任制,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到位。狠抓了对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排查整治,设立了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针对各类重大隐患,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一次专项严打斗争,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地痞流氓和违法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切实做好了信访接待工作,确保了全镇的稳定大局。

基础设施

城镇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设立花炮工业区、食品工业区、商贸住宅区、观赏农业旅游区。投资近300万元占地25亩潭埠商贸城。潭埠镇2001年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通讯条件已具备现代化要求,程控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镇。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广电、教育、卫生、娱乐等服务行业分布有序,电力资源充足,镇内有水力发电厂一座,赣西地区变电站落户潭埠。境内有省级公路——万上公路,与自身修建的潭芳、潭新、潭天水泥公路构成了潭埠的交通网,使潭埠成为两省(江西、湖南)、四县市(万载、浏阳、萍乡、宜春)、八个乡镇的交通中心。文教卫生潭埠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共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的资金500多万元。潭埠初中中考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潭埠镇池溪村丁氏宗祠的牌匾已被池溪村农民文化宫所取代,文化宫内,幼儿园、村民活动定、廉政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以及乒乓球桌,象棋桌、桌球桌等设施一应俱全。潭埠文教卫生发达。潭埠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近年来共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的资金500多万元。潭埠初中中考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沙江桥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活化石。卫生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是全省的先进体育乡镇。

主要学校

潭埠初级中学

潭埠初中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编教师75人,在校学生1475人,学校现有占地面积74亩,建筑面积11216.48平方米,学校一贯注重寝室文化建设,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管理。2002年3月被宜春市教委验收并批准为宜春市示范性初中,2008年被万载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所获荣誉

2020年3月12日,被江西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评为“2019年度消防工作先进乡镇”。

视频

万载县潭埠镇谢灵运纪念馆翻修之后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